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李东阳 来源 | 李东阳朋友圈

要论时尚元素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就是腔调。

最近,一则热搜词条困惑了我——baby肚,点进去看了下,一众女星在谈论自己出现了“baby肚”,还提到没有“baby脸”,看了网友解释才恍然大明白就是小肚子,惊得我直呼“贴切”!

图源:微博网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博网友

还记否,前段时间小食量的“宝宝碗”、小兔牙形态的“宝宝牙”等曾风靡各大社交媒体。

幼态审美这个时尚圈最拧巴的东西,依旧时不时变换着新花样浮出水面。

要说在这个赛道跑的最快最远的,还得是近年来大火的“BM风”,号称“白幼瘦”审美天花板,迷倒万千少女的时尚界霸主。

本以为随着追逐松弛感的风尚席卷而来,以及越来越多围绕其制造身材焦虑和畸形审美的控诉发酵,这种极端审美会逐渐淹没在水下。

可在盛夏之时,走进商场,依然在货架显眼处随处可见各色“短紧小”的女装,静候着辣妹们的挑选。

看来时尚圈依旧是百花齐放,只是唰一阵新风潮吹过,有人吐槽是智商税、有人赞美其心头挚爱,大众们也迷惑看不清方向。

但对于BM的问题,不单单是时尚的历史遗留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M风,拿捏“九亿少女”的生意

所谓BM穿搭风,是由意大利品牌Brandy Melville产品风格演变而来的,“BM”二字就是这一品牌名称的缩写。

即便你对这一品牌完全陌生,可一定在线下门店和电商平台见过这种风格,服装特点是紧、短、露,多以格子、吊带、碎花等基础款为主,以至于衍生出了这么一句话:

能穿Brandy Melville的都是美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的入门最低卡尺是:

XS码。

但这并不耽误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国内,2019年9月,BM在上海安福路开出中国内地第一家店,一度成为这条路最热闹的风景。

2021年5月,BM在北京三里屯开出了中国第二家店,当天试衣间排队半小时起步,有人戏称全北京的美女都在这了……

之后,“BM风女孩”迅速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时尚话题,妥妥的潮流风向标,要知道直到2023年,BM才在成都开出内地第三家门店。

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勒紧裤腰带拼命减肥的女生,为的就是把自己塞下XS码中,成为一名“BM女孩”。

在小红书找到一张热门“BM女孩体重自测表”,不知道的还以为组团去跳竹竿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依旧有大量女孩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甚至不惜绝食呕吐减重,问就是追逐时尚。

追随BM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国产网红品牌也迷失在了小码服装的路上,衣服越做越小,如优衣库等知名品牌也有属于自己的BM风服装。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各种苛刻的尺码要求,如果按照那些要求,不少女性得被开除女籍。

但时尚风潮并非一成不变,当多元化审美的风越吹越猛,BM风也曾引发消费者集体抗议。

例如,演员张馨予曾在微博吐槽,自己穿不上某个牌子的大码女装,要知道她的身材算得上标准了。

不少网友吐槽新买的衣服只能给自家狗狗穿了,还有人总结出了新对策,买男装就不会出现纤瘦穿不进去的情况。

这种打着时尚的口号,将女性物化的行为,开始被越来越人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M审美,一场商业骗局

BM公司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她对新一代青少年人群心理的精准把握。

从一开始,它就将女性进行了过滤筛选,其主动向一些明星博主投递衣服,并将她们的穿搭大肆宣传,区隔出一道审美围墙,营造出一种只有才墙内的女生才是真正的时尚的女生。

并且在国内外的门店中,BM会选择身材相貌较好的女生作为店员,亲自上身穿衣主动裂变传播效果,以至于不少人开始将在BM工作当作一种无上的荣光,社交媒体上一度盛行“在BM当店员”的词条。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BM营造出的审美圈套罢了。

前段时间,HBO上新了一部纪录片《BM与快时尚的畸形崇拜》,将BM背后的故事赤裸裸的摆在了台面上,真实的让人不敢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HBO

整部纪录片,一直在传达一个核心观点:

这个风靡全球的纯欲风品牌,是建立在对女性的剥削上成功的。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纪录片里,受访者向我们揭露了一个充满兽性的商业帝国,其中不乏性别歧视、肥胖羞辱等不耻行为。

没人会想到,倡导白幼瘦审美风格的BM,在内部率先整起了选美比赛,员工的美貌与身材直接和薪资待遇挂钩,以至于所有人发了疯的维持身材,就为了保住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仅仅是开胃菜,BM要求员工每人打卡全身照,而后一步步上升为胸部、大腿等部位的特写。

多位前员工爆料,高管们经常带着女性员工出去喝酒,一些女孩没能躲过性侵的毒手。

难以想象,一个将服装卖到全世界的商业巨头,背后隐藏着如此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在这样的肮脏作为和审美枷锁下,BM将内部滋生出的不良风气包装成“流行文化”兜售给了全世界,让全体女生为其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在定义时尚

对于女性身体的规训,是社会学多年来热门的研究领域,时至今日,偶尔还有像“漫画腰”“A4腰”“高跟鞋”等来自社交媒体的新型自我规训

几天前,看到网友热议Prada签约贾玲为品牌代言人,有人称赞“塌房专业户”终于找对人了,有人吐槽品牌代言只会逮着“瘦女星”,同样是种变相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微博@Prada普拉达

这样的质疑声不是头一次出现,在娱乐圈中女星胖瘦是件值得热议的大事,之前马思纯被批评太放纵后暴瘦50斤,还有不少女星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瘦身。

审美的差异是消费社会阶层化的必然产物,并且呈现出高阶层引领低阶层的态势。

所以究竟何为时尚,谁在定义时尚,成了我们追寻自我审美表达的关键所在。

王尔德曾说:

“时尚是短暂的,艺术是永恒的”,时尚不过是丑陋的一种形式,丑得我们不得不每半年就必须换一次。”

所以不论是BM风,亦或是松弛风等流行元素,都只是一阵阵审美风潮下的产物。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是由他人定义还是自我定义显得尤为重要,例如BM风等引发身材焦虑处处彰显着畸形审美的风潮不应当被盲目放大追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脱口秀大会

但如今看来,随着人们对消费社会的反抗以及审美的重塑,这一情况正在得到好转, 例如老奶奶汗衫、老头背心、恶心穿搭等个性化审美风尚的流行。

不论好与坏,起码它抛弃了“眼球经济”对人们的凝视,逐渐开始抢夺过定义审美的话语权,近年来品牌巨头们纷纷从定义时尚到追逐时尚就是最好的说明。

所以有关真正的时尚,还得是那句霸道发言:

自己穿什么,什么就是时尚!

本文首发于 李东阳朋友圈(ID:LDYMarket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