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国家级人文艺术项目“ART SHANGHAI欧洲国家珍藏展”发起全新特别单元——中法女性电影项目「创造中的她」。日前,“创造中的她”中法女性电影项目发起论坛:中国女性电影人峰会。

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

首位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的女性导演许鞍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一级剪辑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北京大学教授、「ART SHANGHAI」中法女性电影项目学术主席戴锦华,中国电影集团美术师、服装设计师、跨界艺术家马德帆,北京电影管理学院副教授,原青年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电影策划、监制叶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声音指导、混录师龙筱竹,导演、编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刘伽茵,编剧、导演滕丛丛,摄影指导、灯光师邓璐共同出席交流。
论坛中,嘉宾从不同创作视角切入分享女性创作力量。“创造中的她”电影项目的学术主席戴锦华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演讲,以电影史为切入点,结合“创造中的她”主题展览,勾连了历史与未来,展现了女性在电影创作中的足迹与脉络,让观众感受到了女性丰富而充满生命力的创作。

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

在中国女性导演专场交流中,作家毛尖担任主持人,许鞍华、刘伽茵、滕丛丛三位女性导演则从各自的经历与创作过程中凝练的思考与困惑出发,与戴锦华教授进行了一场深度交流。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她们展现了女性导演的独特魅力和创作力量,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女性在电影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无限潜力。
许鞍华导演表示,她“一直在思考”女性创作和女性力量这些问题。她认为,审视这些事情非常重要,思维的变化会以潜意识的形式影响自己的创作。她认为,或许改变一些观念可以拍出更好的作品。
刘伽茵导演此前以《不虚此行》斩获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两大奖项。她希望能够拓宽女性创作领域,她认为观众能够透过性别看到真正的自我。而凭借迷你剧《我的阿勒泰》收获许多关注的导演滕丛丛则表示,女性特有的观察世界的角度是非常难得和微妙的。她也分享了自己在片场工作时因女性身份遇到的困境,“我们想要的是一种才华和能力上的互相平等和尊重。”
从摄影、声音设计到服装美术,幕后电影人们的分享则将创作拆分为更细节的行业。服装设计师马德帆通过电影向观众展示了女性在服装设计和美术中的重要性,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她们的创作价值。摄影师邓璐则分享了在男性主导的摄影行业中工作的经历,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女性不必设限。
剪辑师周新霞则坦言在剪辑工作中感受到了纯粹的快乐,并且高兴看到电影剪辑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声音指导龙筱竹分享了她对电影声音的理解,认为声音是极其官能、主导情绪的,她认为“声音的性别就是女性”。电影监制叶静则从在座的女性嘉宾中看见未来女性电影人的力量,“现在有这么多女性坐在这里,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也是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