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们,最近看《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了吗?

在大结局到来前,观众上头的抽丝剥茧找线索,大结局播出后,网友高呼自己被骗得团团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对剧情的深入,更多网友却“发现了问题”。一方面,这部剧着实是在把观众“当聪明人”,几乎“一集一个坑”的强度,让故事悬疑十足;

而另一方面,所谓“线索隐藏在细节里”。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剧集从人物表演、场景编排、再到视听语言,种种细节堆叠在一起,仿似带观众走进了重重迷雾当中。

这一次,与爱奇艺桃厂艺术家联合,将聚光灯打向剧中的总制片人王旭东、导演周全、摄影指导于小忱、美术顾问赵海和片头片尾制作石头,听他们讲讲创作的故事,也让“少年”被更好地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有些读者不明白《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为何会那么抓心挠肝,首先是它的故事设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一名少年【荣梓杉 饰】在雨夜中被神秘追杀后失踪,和他一起人间蒸发的还有另外两名少年。负责该案的刑警王士涂【张颂文 饰】一直追踪三名少年的下落,没成想三年后孩子自己回家了,看起来一切都结束了,事实上一切反而更复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看简介多少会觉得剧情比较简单,可能情节设置的也很套路化,可能整体的戏剧张力都要依托于演员的发挥。

事实上,一个悬疑片能否让观众看进去,考验的最终还是导演对人物和人性的洞察和塑造。

如何用视听语言去托举演员的表演,用镜头抓住细腻的东西,把控戏剧的张力,以及各个部门的详尽沟通都是需要导演去完成的。

尤其是家庭其实是所有共产单位里最私密的,而作为“外人”的导演要从何种角度去展示是很需要技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在“亲情”这个内核下埋藏悬疑的钩子的?

导演周全

人物关系的变化,重点在于人性善恶的趋势。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我们把人物吃透了,所有悬疑的情节都是自然产生的,不需要特别的设计。

作为导演您认为悬疑片应该如何通过镜头去传递人性幽暗且复杂的这一点?

导演周全

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复杂和矛盾的,我们创作者要做到与角色共情,才能用影视化的方法去跟观众共情。

所以我们尽可能不用剧情倒推的方式写故事,而是让每个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欲望自然有机地生长。只要它足够真实,就能足够动人。

导演构建出人物关系的巧思和逻辑细节的缜密,而这些放到具体来说,不单体现在导演的铺陈中,也藏在制作的更多细节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好的悬疑剧除了对人物刻画的自由外,其次就是剧中的剪辑,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那些引子都是重要的线索。

比如第十集更新的时候,更换的片头剪辑,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剧情节奏的变化,以及线索的暗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类似的细节呈现,可以说不胜枚举。这足以说明剧集的幕后团队,一定有着“深思熟虑”。

那么,关于剧集还有哪些未被关注的细节?故事的呈现,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巧思?

片头是观众对剧集的第一印象,有很多观众都在讨论这部剧的片头,您为什么会想到做一支这种风格的片头?

片头片尾制作石头

片头就像一扇敞开的门,负责吸引路过的观众。而用片头这个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和观众玩儿一个解构剧情的互动游戏,也是我一直的目标。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这个项目的片头设计,其实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线索板的形式,把剧情中与案件,人物,揭示案情关键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信息点,拆散,打乱,重新拼接,与未来的观众一起玩儿一个寻宝的游戏。

第二个阶段是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站在人物的背后,身旁,观察他们,看到他们的堕落,看到他们的重生。

剪辑像是一个拼图游戏,将线索拆开打散拼接,剪辑的节奏调动着观众的情绪。

但要想让观众全身心置身于故事中,剪辑的悬疑风格是需要跟摄影、美术、视觉等保持一致的。

片头所展现出的悬疑风格,如何与整部剧集风格(包括摄影、美术、视觉等)保持一致?

片头片尾制作石头

片头的悬疑风格有很大功劳是来自于作曲,同样的音乐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感受。在设计片头的时候,努力汲取了摄影和美术这两部分,给我的最直接的感受。一个是影子,另一个,是镜头焦点外的虚焦和散景,人物常常处在光线形成的不同形态的阴影中。

我也努力的去模拟这种影像感觉,同时,刻意让焦点很浅,紧紧咬在人物,道具上,特意去吸引观众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概念图由美术顾问赵海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氛围的关键上,美术老师的思路是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的,其实这些幕后部分的设计,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逻辑。

怎么选景,以及景又要怎么和故事本身融合,有时候景这个东西真的不好找,有偏差就会跳戏。需要前期进行大量的搜集,后期进行大量堪景。

正如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所说的那样,“电影中的场景可不只是摆设那么简单,它们需要具有百分之百的合理性才能出现在镜头中”。

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里,所有的场景都仿佛将人拽回了8、90年代的氛围感中,像是泛黄的旧回忆。

在这样的氛围中,沉浸其中观众才会把注意力全然聚焦在人物和道具的细节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表演方面,短短一个电话的时间, 人物表情瞬息万变,信息量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梓杉分饰的两个角色中,仿佛也在妆造方面有着伏笔

在设计各个场景时,您是如何考虑和利用空间布局、色彩搭配以及其他视觉元素来营造悬疑剧特定的氛围和情绪的?可以举例一些具体的场景。

美术顾问赵海

当初我们拿到《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剧本时,故事背景设定在九十年代的偏远小镇,剧本在人物关系的刻画上尤为出色,角色关系网错综复杂,深刻展现了失踪儿童家庭所承受的无尽痛苦。

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我们去福建省南平市进行实地勘景,发现延平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风貌。

城市大山大江环绕,布局错落有致,极具立体感,旧街道有旧的韵味,到处是南方郁郁葱葱的植被,没落的工厂及家属楼依山而建。

南方那湿漉漉多雨的气候和炎热的季节,自然而然侵蚀了整个城市,好似到处都蒙上一层层旧的苔藓,整体的氛围很符合主创们对剧中发生的悬疑故事的小城的想象。

概念图由美术顾问赵海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概念图由美术顾问赵海提供

金满福家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地,美术老师将这里分成了两个环境,外景选在福州市市中心华侨新村的一栋老别墅,内景为方便拍摄在棚内分两层搭建。

其实这两个地方的距离非常远,但外景非常符合南方八十年代别墅样式,这样的房子并不好找,为了保证场景的还原,剧组还是克服了这样的问题。

当人物有了真实存在的场景,那么剩下的就是通过道具和其他的部分来彰显角色的潜意识和心境的变化。

 概念图由美术顾问赵海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概念图由美术顾问赵海提供

随着剧情的推进和角色的发展,场景和道具也会有所变化。您是如何通过美术设计来映射和支持角色内心变化的?

美术顾问赵海

我来通过一个与剧情紧密联系的道具“公安局黑板”的设计来回答这个问题。五块不同的黑板,五个不同的时间线映射了不同的发展和人物的心境。

而以下的内容,便是美术顾问赵海老师的自述。他将结合“五张黑板”上的讯息,为大家拆解其中的构思:

1993年当年,此案件是放在了公共办公区来研讨,我们美术组同事代入案情,模拟自己是警察用案件墙来梳理在剧本中得到的线索。

首先围绕三个少年失踪这个案件,王警官和秦警官有两个方向去探查,秦警官猜测这个是一起谋杀案件,王警官结合照阳现实存在的问题,猜测是一起人口拐卖案件。所以此块黑板更多的是把所有能收集起来的信息放在一起,来探讨信息与信息,方向与方向之间有没有可以联系起来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士途的办公室也放置了一块黑板,他会在自己的办公室分析一些案情。有一块小黑板,是供他录丢失儿童的信息,以及他做的耳廓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边杰”回来以后,王警官重启了“417失踪案”。那么多年,这个案件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现在终于要解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杰”的回归,也给这3个家庭带来了很多不对劲的地方,为什么一个正在长身体的男孩子3年不见,脚小了一圈,耳廓也改变了,一个15岁的男孩不应该什么都不记得了,并且金家充满了奇怪的氛围,他是边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一认罪,三个孩子找到了两个,边杰在哪?金满福又在中间扮演了什么角色?现在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金满福,“老狐狸”该漏出马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板图像以及相关解读内容,由美术顾问赵海提供

黑板的细微变化,体现着何为细节处见真章。

当然,所有要素配齐后拍摄的器材也是最后能呈现效果和质感的关键。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希望呈现怎样的风格特点?

摄影指导于小忱

在器材上,经过多次测试,我最终选择了Arri的Alexa35搭配徕卡的Summilux以及Arri SP镜头来拍摄。

全片几乎都使用了G522质感文件,匹配了之前提到的“颓废的浪漫感”,以营造一种“逝去”的感伤。在色彩构成方面,我将画面中的蓝色和品紫色饱和度降的很低,规避现代都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指导于小忱

对于金满福家的院子设置则主要是以浓重的绿色为主色调,以突出人物性格中隐秘和阴暗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中有许多悬疑和紧张的场景,比如边杰藏在床底的场景被网友评价十分惊悚,是如何通过摄影技巧来增强这种氛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指导于小忱

在本剧中有些场景和回忆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有虚构和杜撰成分。因此我试图找到一种具有象征性的氛围来营造出这种似幻似真的感受。

因此想到了雨夜的表达方式,尤其是灯光经过顺窗滑落的雨水后打在人身上的影子。动态水流会带来流动的光效,也会有一种不确定性的心理感受。

当我们看到一部悬疑剧背后的主创艺术家,以及他们的良苦用心时,或许会自然而然地,将目光再次转投到剧作当中。

由此另一个值得被探讨的议题,则“浮出水面”。那便是故事所想要传达的情绪与感知,到底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品质来说,复调式叙事结构是迷雾剧场优质悬疑剧内容创作的一大特色,它打破了常规感,营造出更加复杂化的叙事效果和悬疑的“氛围感”。

让一个本来看似并不复杂的案件,成了多面镜,折射出多位角色内心的阴暗面。让观众游走在案件和人性之间,沉浸拼凑真相的同时也引发哲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认为这部剧吸引您的亮点是什么?与今年迷雾剧场其他作品相比,它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总制片人王旭东

这部剧最吸引我首先是题材,“失孤”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对于失孤家庭来说伤痛是一直存在的。

第二,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各个都很精彩,凸显了人性的复杂。破碎的王士涂,出身贼窝却一心向阳的小七,畸形的父爱一错再错的金满福,单纯善良的金燕,背负着原生家庭沉重阴影的杜一,每个人都有看点都值得思量。

第三就是故事的结构,不仅仅有悬疑更有徐徐展开的节奏耐人寻味,没有为了反转而反转只有更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复杂度。

对于故事的打磨和制作的精细是迷雾剧场保证热度和口碑的关键。

但在热度背后他们更想传递的,还有对另一群体的关注。

观察到这部剧在片尾做了特别的设计,是出于怎样的思考?更多的是呼吁公众关注,还是能带来真正的价值?

总制片人王旭东

帮助失孤少年回家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我们生产影视作品不仅仅考虑娱乐属性更多也要兼顾起社会属性。每一集片尾我们联动宝贝回家,公布走失少年的信息旨在唤醒全社会的关注,唤醒我们社会柔软温暖的力量,让作品在深刻之上更有力量。

一个好作品想要做的,不过就是唤醒我们社会柔软温暖的力量,让作品在深刻之上更有力量。

这也是迷雾剧场这几年来一直在追求的,比起做出“爆款”,它更在意的是人物的刻画、寻求共鸣的细节、以及最后对题材本身的深思,引发我们将视角从自身转移从而看见“他者”。

这是深刻的思考,更是温情的链接。

设计/视觉:L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