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3月,信阳市从市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中定向选聘294人,到中心城区的羊山新区担任社区专职网格员。在此基础上,信阳市将全市各乡镇(街道)划分为大、中、小三类。按照大乡配备工作人员140名左右、中乡120名左右、小乡不少于100名的标准,创新采取定向选聘一批、择优选派一批、派驻划转一批、公开招聘一批的“四个一批”方式,全市共下沉8890人到乡镇(街道)。

据统计,开展“减县增乡”后,信阳市乡镇(街道)的工作力量相比以往,35岁以下的增加1974人、增长了48.1%,35至45岁的增加2647人、增长了56.7%;大专学历人员增加2196人、增长了55.6%,本科学历人员增加1778人、增长了25.5%。一批年纪轻、学历高、有专长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成为乡镇(街道)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镇一级承担的工作日益繁重,人员捉襟见肘的问题愈发凸显。与此同时,一些县直事业单位却面临着职能弱化、人员富余、经费紧张的困境。面对这样的矛盾,河南省信阳市以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减县增乡”的新模式,通过人员下沉激活乡镇(街道)治理效能,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减县增乡”的实践,首先解决了乡镇(街道)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

过去,乡镇工作人员常常感到分身乏术,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往往身兼数职,难以应付。而现在,通过从县直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员下沉到乡镇(街道),不仅增加了基层的工作力量,还提高了基层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这些下沉人员年轻、有干劲,善于学习,很快成为各个部门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为乡镇(街道)注入了新的活力。

“减县增乡”也解决了县直事业单位人员富余的问题。

一些县直事业单位由于职能弱化,人员过剩,经费紧张,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通过“减县增乡”,这些单位的人员得到了合理的调配和利用,既缓解了基层人员短缺的矛盾,又解决了县直单位人员富余的问题,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减县增乡”的过程中,信阳市注重畅通渠道,确保人员能够顺利下沉。

他们通过定向选聘、择优选派、派驻划转、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从县直事业单位中选拔优秀人员到乡镇(街道)工作。同时,他们还严格把关,确保下沉人员的质量。通过公开报名、笔试、选岗、聘用等环节,确保选聘工作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为了确保下沉人员能够在乡镇(街道)待得住、干得好,信阳市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鼓励基层结合实际,为下沉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归属感。同时,他们还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对下沉人员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在基层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减县增乡”的实践,信阳市不仅破解了基层乡镇急需“注入活水”的难题,也解决了市直、县直部门亟待“瘦身健身”的需要。

这一改革红利的释放,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在乡镇(街道),由于人员力量的增加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这也为乡镇(街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总之,“减县增乡”是信阳市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地区能够借鉴这一经验,探索出更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共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