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卫”于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同看法,既是艺术的风格、时代的象征,更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艺术家张培力说:“创造前卫要基于艺术家之间的不约而同。” 香港奥斯卡纪录片获奖导演杨紫烨则说:“前卫是鼓励年轻人去探索媒介,找到独特的讲故事的方式。”香港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获得了香奈儿支持, 于今年5月30日 - 6月2日举办了首届亚洲前卫电影节(ASIAN AVANT-GARDE FILM FESTIVA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

其实无论主流与另类,本次电影节以“光影中不期而遇”(ENCOUNTER THE UNEXPECTED)为标语,正是想让观众们突破无形的界限,体验各式各样的流动影像实践,享受意料之外的惊喜,拓展视觉表达的可能。

NOWNESS ASIA 为此次亚洲前卫电影节制作了一支回顾短片,在短片中,我们捕捉了那些与影像“不期而遇”的瞬间,同时,也试图回答:什么是前卫电影(avant-garde fil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亚洲前卫电影节,重点展示过去六十年来亚洲多元化的流动影像创作和M+馆藏中的重要作品。一连串放映节目、展览、表演、讲座及工作坊,汇集来自亚洲各地的艺术家和电影人,包括张培力、NICK DEOCAMPO (尼克·狄奥甘普)、雷磊、廖沛毅、陆扬、鲍蔼伦、夏永康、苏汇宇、黄炳和杨紫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建才丝网印刷工作坊

摄影: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s

图片由 M+提供

透过独特的视觉文化角度,这次电影节审视亚洲前卫电影的制作历史和原创视觉语言,进行一场跨越不同领域、文化和世代的对话。艺术家们重新回顾过去,创造出主流或官方媒体所欠缺的另类影像,关注亚洲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和文化时刻,从快速的都市化到女性主义的兴起,探讨艺术家如何通过创作去应对事件,并重塑新的历史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磊动画工作坊

摄影: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s

图片由 M+提供

一直以来,香奈儿致力于赞助有创意有热忱的艺术家,希望通过主题别致的展览,或立意鲜明的文化节目,以启发创意、推动新作,给予新生代艺术家一个表达和交流的平台,这正与 M+ 的想法不谋而合。未来三年,香奈儿文化基金将提供赞助,支持“CHANEL 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这一职位由策展人苏筱琪(Silke Schmickl)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1年加入M+后,苏筱琪就发现了在这家视觉文化博物馆举办前卫电影节的潜力:“我们的艺术电影馆藏非常丰富,而且有着增加更多收藏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 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

Photo by Sam Yip@號外 and Kitaro@號外

对她而言,前卫电影的定义非常广泛,首届亚洲前卫电影节就网罗了不少大家以往少见的跨媒体、跨世代、跨地区的实验作品。“我们想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去欣赏一些可能还不知道是什么的新事物。电影节的标语‘ENCOUNTER THE UNEXPECTED’(光影中不期而遇)道出了我们的愿望 —— 让观众以开放和新鲜的心态来观看我们策划的内容。很多电影以前从未在香港放映,更遑论在专业的影院中播放,所以这个第一次实在让人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Sam Yip@號外 and Kitaro@號外

电影节另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是让亚洲各地的观众、制作人、学者等聚首一堂,观影交流。“我们现在处在互联网时代,但在此之前,将艺术品从一个国家带到另一个国家是相当困难的。流动影像跟印刷媒体一样,对于在区内形成网络非常重要,让艺术家能够透过作品交换和表达想法。长久以来,这种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是艺术发展的关键。我对这类流动影像一直感到兴趣,让我着迷的是这些作品如何在世界各地流通传播,以及它们如何超越国家背景地去讲述故事。这个电影节是向那些制作出超越国家、地区或本土背景的电影,给不同观众去观赏的艺术家们的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阿比查邦·韦拉斯塔古:Primitive,2009 年

© 阿比查邦·韦拉斯塔古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下:「阿比查邦·韦拉斯塔古:Primitive」展览现场,2024

摄影:梁誉聪 图片由 M+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吸引大众了解首届亚洲前卫电影节,视觉形象成为重要的桥梁。这次电影节邀请了著名摄影师兼电影人夏永康担任艺术总监,主理视觉形象的创作,并提供一些从未公开过的摄影作品,用于主视觉海报和预告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永康肖像

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谈到许多人觉得前卫电影难以理解,夏永康回忆自己读书时期的经历道:“在大学读纯艺(FINE ART)时,学校要求观看一些前卫电影,我当时觉得很闷,但是三十年后,它们仍然影响着我,那时候我不懂珍惜,现时才庆幸曾经看过那些作品,原来我大胆的风格源自于此,那些影响已经‘入了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Sam Yip@號外 and Kitaro@號外

他提到如今社交媒体盛行,年轻人比以往容易进入艺术或电影圈,“你够厉害的话就很易入行,不用绕那么大个圈。”本届电影节最令他期待的,亦是那些年轻或新进艺术家的作品,“平时未必有机会看到这些实验性作品,有些可能在网上都找不到,所以我认为很值得举办这次电影节。另类艺术在很多国家都很受欢迎,在香港则比较小众,人们会觉得好像事不关己,但我觉得没有所谓,让大家起码有选择、有机会看,已经是很大的贡献。”他言简意赅地用一个“好”字来形容电影节,“香奈儿支持了这次电影节,令到很多平日较难看到的节目得以呈现,也让观众有机会跟艺术家碰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永康 x nnscya 幻影頻率:一场视听之旅,2024,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从事创作多年,夏永康如今希望能专注做更多属于自己的作品,“我想放下一些东西,像辟谷般清理身体。”演出结束后,他出席了一场分享讲座,提到电影节的视觉形象COLLAGE(拼贴艺术),他的人生也像拼贴创作,有时会添上新颜色,有时又会消去旧元素,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丰富多样。如同实验一样不断加减,创作如是,人生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录像艺术先驱和“池社”创始成员张培力,是 1980 至 1990 年代中国前卫艺术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现在是中国美院的一名老师。

此次亚洲前卫电影节,张培力策划了一个流动影像放映,展映的短片都来自于他的学生。从早期的中国美院新媒体学院到如今的跨媒体学院,张培力以自己为原点,建立了与中国新兴艺术家的创作网络。作为中国录像艺术先驱和一个教育者,他指出艺术创作中并不存在严格的师生关系:“老师不是神仙,所以我跟学生的关系更愿意是像朋友一样,大家都是平等的艺术家,我们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韫《Mukeh 最后都消失了...》,2015 年

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扬《陆扬欺诳世界》,2016 年

单频道数码录像(彩色、有声)

影片长度︰14 分 37 秒

M+,香港 © 陆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明《烟士披里纯,第三章,波长》,2018 年

单频道数码录像(彩色、有声)

影片长度:18 分 58 秒

M+,香港© 李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连《上下》,2022 年

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俊勇《一些风景们》,2022 年

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对于张培力来说,前卫电影并不等同于院线电影,后者更偏向传统电影,强调工业化的制作标准,而前卫电影则是由艺术家掌镜,没有演员,没有灯光,没有时长限制,制作简单。在他看来,一个东西在刚刚产生时最有生命力:“前卫艺术在最开始诞生时是反娱乐、反大众化的,这种艺术强调精神性,强调艺术家的独立判断与质疑。可惜,随着大众文化、商品社会的发展,这个东西慢慢消失了。因此,本次亚洲前卫电影节对‘前卫’的重提,是非常有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培力︰构建网络」映后访谈

摄影: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s

图片由 M+提供

张培力的艺术创作注重形式,此次M+展出了他的录像装置《同时播报 1999 年 12 月 31 日夜》,该装置由二十六台旧式映像管电视围绕而成的环形影像装置,每一台电视都播放着世界各地不同的新闻片段。在世纪之交,张培力对这个极速扩张的科技时代提出质问,也预言了资讯爆炸的21世纪。在他看来,所有和感官相关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形式,而形式作为一种语言,与艺术家对社会的观察、及其个人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前卫艺术某种程度上是对固有形式的反对,是艺术家面对当下时代的态度和个人立场:“态度决定了形式,而形式就是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培力:《同时播报 1999 年 12 月 31 日夜》策展人导赏

摄影: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s

图片由 M+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与虚拟、传统哲学与流行文化、古代佛教与现代科技,看似毫不相关甚至对立,在中国新媒体艺术家陆扬眼中却是共通的领域,他打破不同次元的壁垒,从中探索“存在”的概念。

在本届亚洲前卫电影节上演的《陆扬欺诳世界》中,他运用游戏控制器即兴操控屏幕里的数码视效,他以往创作的角色,如他自己著名的虚拟化身DOKU也身在其中。舞者梁俭丰(KENNY)和MAANASA SRI GANESH则穿上动态捕捉服在现场跳舞,让动作即时呈现于虚拟世界,犹如一场数码转生。演出配上李鑫创作的音乐,并由数码工作室元物(METAOBJECTS)进行技术指导和制作,引发观众思考人类的现况──我们正身处于肉体、精神及数码的交汇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扬欺诳世界

摄影: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s

图片由 M+提供

在亚洲前卫电影节期间,陆扬与他的老师、中国录像艺术先驱张培力进行了一场对谈,讨论他们在艺术实践上的联系,以及后者的教学理念如何影响未来世代的创作。陆扬表示:“张老师在我成长的阶段给了我很多帮助,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艺术家,也知道要用什么方式去教导学生,不会要求学生跟他做一样的东西,也不会批判,而是给予很大的自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扬《Gigant Doku – LuYang the Destroyer》,2021 年

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他说本次电影节让他能够跟老师相聚,同时给艺术家提供机会展示作品,也让观众得以欣赏到平日鲜见的影像。“我一直对前卫没有什么概念,我觉得所有的“前卫”都已经变成“后卫”了。我并不前卫,只是走在某个时间点上而已,所有人都是如此。”唯有撕去标签,不被定义束缚,方能在创作世界里自由翱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克·狄奥甘普来自菲律宾,他是菲律宾大学的电影史学家,同时也是菲律宾前卫电影的先驱人物。在展映开始前,他刚刚收到大学准备授予他终身教职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克·狄奥甘普《同志夜店表演者》,1983 年

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从他进入放映厅开始,“context(情境)”一词便在他口中一直重复:“对于身处上世纪70、80年代的我们来说,前卫电影是我们对于时代变革的呼喊,处在菲律宾社会变革下的我们,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去记录、去参与时代之变。”在他此次策划的展映“宁为欲碎”中,他为观众带来了自己的影片《同志夜店表演者》,影片关于这位表演者的双面生活,夜店中的暧昧挑逗与现实撑起五口之家的挣扎。此次他带来的三部电影都与身体有关,他期待引发观众思考身体作为最直接的感官如何解构个人、政治、经济和性别等元素,又是如何在公共空间中完成某种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克·狄奥甘普

从创作者逐渐转为学者后,尼克·狄奥甘普将目光投向了独立电影研究。他认为电影类型的形态应该像“ginger(姜)”一样横向发展,各个类型、领域各自发展,互不干扰。“电影不只是关于商业与逃避,它更与我们的社会、政治息息相关,在菲律宾,我们希望在商业电影之外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直面社会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受过传统艺术训练,反而让鲍蔼伦敢于跳出框架自由创作,并成为香港录像及媒体艺术先驱。其创作旅程始于八十年代购买了一部摄录机,她形容那些录像就像私人日记,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我虽然知道一些MOVING IMAGE(动态影像)的语言,但却不想做NARRATIVE (叙述类)的影片,我亦不是动画爱好者,想看看能否产生介乎所有东西的想法。”

她偏好非主流、较即兴的事物,透过作品,鲍蔼伦希望加强人们对自身实体存在的意识,启发大家思考存在于此时此地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蔼伦

Photo by Sam Yip@號外 and Kitaro@號外

当被问及对前卫的定义时,她指如今大家看到的“前卫”已跟三十至五十年代有所不同,“就亚洲而言,定义十分广阔。我们一直以来的了解是地区上的了解,也可以说是对亚洲文化的了解。在本次电影节中,我看到的作品基本上都比较PLAYFUL (好玩),形式很有趣,整体想法很新颖,不只在屏幕上放映,还有LIVE CINEMA (实时电影),又加入了PERFORMANCE (表演)或GAME(游戏)的元素。我们现在常用手机,已经很熟悉SCREEN-BASED(屏幕)的东西,无论是STILL(静止)还是MOVING IMAGE(动态影像)都在我们的每一天里经常出现,我们能看到艺术家在这媒介上有什么新想法,而不限于CINEMA(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蔼伦《蓝》,1989 年

相片由录映太奇提供

© 鲍蔼伦

从胶片到数码讯号,再到全息摄影、虚拟实境、人工智能,每种格式或工具都曾经是“新媒体”,鲍蔼伦表示与时并进是挑战也是乐趣,“我最近看到一本有关CRITICAL AI(批判AI)的书,提到AI背后其实融入了一些意识形态,例如在建立系统时已选定什么是不道德的,我觉得这很有趣。”她补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实践艺术的方式,未必需要用到最新科技——

“那只是一种表达自己的形式,前卫不一定是受到科技启发,而是一种实验性,底蕴是反叛,无论是用技术创新还是用思想解放,都可以实现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6届NOWNESS天才计划面向全球华人征片中

舞蹈影像创作实验室征集中,NOWNESS将协同支持创作

进入官网https://campaign.nowness.cn/进行线上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