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时,王大妈的三个儿子都带着家人回了老家过节,为此王大妈准备了好多天,没想到这竟是她生命的最后阶段。

当天晚上,一家人吃饭时谈到了王大妈的养老问题,她现在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农村做什么都不方便,且之前还被查出了高血压、冠心病,没人照看着发生意外了都没人知道。

但是,面对赡养问题,三个儿子都在推脱,各种说自己的不方便,对此王大妈觉得十分心寒。

大儿媳更是直接发难,说平常自己家照顾她就比较多,之后养老的时候要平均分配,少管一些。另外两家自然是不乐意,一下子吵了起来。

王大妈在劝架时突然头晕目眩,晕倒在了地上。由于老家离医院较远,送去的时候已经没了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医生解剖5516例猝死者,发现猝死规律

世卫组织对猝死的定义为平时身体健康、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一般是指急性发病后1~6小时内死亡。

大部分的猝死都是由于心脏停搏所致,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下来每分钟都有3~4个人。由于猝死的发生时间非常短,导致很多人觉得猝死不可预防,事实却不是如此。

《中国急救医学》上刊登的一项针对5516例猝死者的解剖结果显示,发生猝死的人身上往往都有一些特点。

高血压患者:猝死人群中高血压的患者占比37.95%,其次为心脏病患者占比30.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在30岁时发生猝死的风险相较于正常人增加了30%。血压每生水20/10mmHg,猝死风险会增加20%。

情绪激动/过于劳累:情绪激动导致猝死的占比为25.66%、劳累占比24.53%,加起来占比超过了50%。除此之外,饮酒、过度饱食以及血容量过半也容易诱发猝死。人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时,都会给心血管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

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占所有猝死的57.76%,一般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失去有效的泵血能力,让患者意识丧失、全身器官功能性衰竭。

年龄31~63岁的猝死的高发年龄段,最为高发的类型为心源性猝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猝死前,身体的4个求救信号别忽视

数据显示,约有80%的猝死为心源性猝死,在猝死发生时都十分突然。网上有不少教程教人识别猝死的前兆,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在猝死发生前都有症状。

约有半数的心脏骤停患者,在猝死前几天、几小时内会出现异常症状。

1、间歇性胸痛

胸口出现异常的疼痛感,感觉被反复挤压,同时还有濒死感、恐惧感。这些疼痛可能突然出现,也可能频繁发作,持续的时间剧烈而持久。

2、心悸、晕厥、憋气

猝死发生前的几个星期或1~2个月,患者会有心跳加快、心悸等不适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会有晕厥、憋气、无法呼吸的表现,这些症状与血管闭塞、血管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体温居高不下

对于本身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出现异常的发烧症状很可能是大面积栓塞、出血的信号。

4、非典型症状

除了上述的症状外,猝死患者身上还可能有一些非典型症状,如牙痛、腹痛、后背痛、上肢疼痛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饭后避开4件“短命事”,现在改正还未晚!

猝死的发生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有很大关系,如果你长期有这些饭后习惯的话,一定要及时改正。

1、情绪过于激动

饭后身体大量的血流量会流向胃肠道进行消化,这样一来心脏、大脑的血流量会减少。如果情绪过于激动的话,很容易导致大脑、心脏缺血缺氧,增加心梗、脑梗的发生几率。

2、饭后立即洗澡

吃完饭后马上洗澡会让血液流向皮肤和肌肉,分散胃肠道的血液,容易影响到正常的消化。且洗澡还容易导致心脑功能不足,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饭后剧烈运动

同样的道理,饭后剧烈运动会让大量血液流向四肢,导致正常的消化受到影响,还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4、立刻躺下休息

饭后马上休息,容易导致消化功能受影响。尤其是对于本身罹患胃食管反流、胃溃疡等消化疾病的患者,饭后马上入睡很容易会加重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猝死的发生并非悄无声息,日常要多关注身体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要更加注意。

参考资料:

[1]《5516例猝死者数据显示:易猝死的人,有4个特征!记住1个方法,能救命!》.我是大医生官微2024-01-06

[2]《猝死毫无征兆突然发生?这些预兆千万别不当回事儿》.健康湖北2023-08-30

[3]《61岁大妈午饭后猝死!医生:饭后要避开的3件事,很多老人还在做!》.王涛博士2024-02-2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