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邓公力推发展深圳经济特区,五年后,邓公再一次踏上视察深圳的路,视察中,邓公沉默不语,但眼中有光。

他顶着旅途劳累看过商业区和工业区,又兴致勃勃地登上开工不久的22层商业大厦天台,俯瞰全景。

“罗湖新城区计划兴建一百多栋高层楼房,是全国高楼群最集中的地方。”

梁湘站在邓公的身边,用手指着远方,细细地讲着深圳下一步计划。

在场的陪同人员看着剧变的深圳,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惊讶。

他们谁也没想到,邓公几年前推荐的这个人,竟然真让深圳换了天!

梁湘:一个刚烈的汉子

自邓公决定,将深圳设立为第一个经济特区时,他便知道深圳的一把手不好挑。

中国的经济特区计划被他提出并被党中央确定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加快。

但无论是党内还是国内,都广泛存在不同的意见,且许多是非议之词。

有的人担心社会主义变质,认为“特区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还有人嘲讽,说深圳的特区不过是“香港市场的水货发源地。”媒体也下场凑热闹,发文分析深圳蕴藏的奥秘。

一时间,深圳一把手的位置成了烫手山芋,有人甚至把将要上任这个位置的人形容为“新买办”或者李鸿章。

邓公明白,在这种重压之下,一把手必须是一个敢拼敢闯,不顾及外界评价的大才之人。

邓公的心中出现一个人名,他几乎是毫无犹豫地便向组织推荐了这个人选——梁湘。

毫无疑问,如果说有谁能顶着无数争论建设深圳,那就只是性格刚烈的梁湘。

梁湘的刚烈性子是贯彻终生的,梁湘刚过十八岁,便想离开家乡加入红军。

不过他的母亲,却认为革命风险太大,容易丢了性命,打死也不许他去。

梁湘不顾母亲反对,毅然决定徒步去延安!

他能靠着双脚走到革命圣地,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者,可见他不怕困难的刚烈性子。

等到梁湘开始他的从政生涯后,这副刚烈的性子也一点没变,其雷厉风行的性格和敢于革命的态度,让邓公十分欣赏。

当邓公找到梁湘时,梁湘几乎没有犹豫,便担下了这份“苦差事”。

“组织需要我去哪儿,我便去哪儿,我愿意去!”

梁湘可不打算小打小闹,他搜集了所有关于经济特区的资料和研讨,带着上一任一把手留下的,关于深圳建设的蓝图规划,便坐上了火车。

1981年3月,62岁的他来到了荒芜的深圳,担任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

当时,深圳毫无名气,从名字便能看出来,“深圳”的含义不就是一条深一些的小水沟吗?

说到广西省,人们想起的都是宝安,深圳只是一个摊开地图都找不到的小角落。

梁湘皱着眉头,亲自走遍深圳每条街,调研当地正在建设的工地。

他找到了深圳的症结。

前任担心国内影响,施政束手束脚,导致深圳毫无特色。

如果深圳还像这般“龟速”发展,只怕等到他任期结束,或是再过十年,依旧拿不出成绩,更别说成为中国独树一帜的经济特区了。

梁湘认为,打造经济特区的格局必须要打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口。

而他把宝押向基建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优秀的基建是吸引外资来华的根本。

资本是逐利的,如果国外资本在深圳看到土地的价值,看到赚钱的希望,绝对不会放弃这片市场。

“想要富,先修路。”

基础建设,就是梁湘在深圳要走的第一步路!

他找到负责基本建设的副市长,严肃说道:

“我们搞的建设不要局限在那2平方公里,要把深圳整个38.5平方公里都用起来!”

梁湘心中装着一个梦想,他想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改革开放雄伟的版图,让其流芳百世。

如今,历史机遇把他推到了最高的浪头,他必须要珍惜现在的每一秒钟,干出一番事业来,不辜负邓公的信任和自己的理想。

梁湘的三把火,让深圳剧变

梁湘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这三把火引发国内三场“地震”,无数人反对,他却顶着巨大压力,持续改革。

第一把火,烧向高楼大厦。

在他督办下,深圳方面物料、资金全力供应,希望先建好一座具有地标意义的商场——国际商业大厦。

第一个难题也迎面而来,大楼施工方不配合。

省建工单位按照一贯做法,把大厦项目分给了广东省内一家建筑公司。

本来,深圳方面已经腾出了空间,打好地桩,眼看就要建楼。

但这家建设公司却不急不慢,停下工程。

原因很简单,想动工,先加钱!

这家建筑公司见深圳政府催得紧,竟是在一个星期内三次提出涨价,不涨就不动工。

此外,该公司还要求按照老一套,由深圳方面提供基建材料的供应指标。

这下可把梁湘愁坏了,双方谈判了整整两个月,打好桩的建筑工地又长成了草地,合同依旧谈不拢。

眼看时间耽误越来越久,基建计划被全盘打乱,梁湘恼火至极。

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撇开这个漫天要价的公司,自主招标!

“没有张屠户,我们也要吃带毛猪!”

他这个决定,可捅了建筑行业的马蜂窝,社会舆论四起,骂声不断。

这种招标在今天来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当时却犯了大忌。

国企建筑公司已经习惯由省建工分配项目,再加上分配施工项目也有好几个专门的部门,吸纳了不少就业人口。

而梁湘的决定像一把大刀,砍到了这些部门的大动脉,让他们失去了权利,甚至是存在意义!

一时间,梁湘的名字被推上风口浪尖,遭到这些吃“大锅饭”的施工单元人员的口诛笔伐。

甚至有不少人,跑到深圳的施工工地又哭又闹,企图逼迫梁湘停止招标计划。

因为阻力太大,梁湘手下的改革团队也信心不足,畏首畏尾不敢干活。

梁湘咬紧牙关,顶在舆论的风口上,一步不退。

他明白,经济特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如果特区不能实行自主招标,深圳较之其他省市完全没有优势,改革将无从谈起。

至于队伍中有人唱反调,他决心扫除阻碍,鼓励战友们不要担心。

“我们眼光要长远,这场改革,不仅是为了深圳这327平方公里,还为了中国的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我们是改革者,谁想阻挡特区改革的道路,就把谁撤掉!”

梁湘说了狠话,唱反调的人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反对。

招标工作在重压下开展,八家其他省市和港澳的建筑公司投标。

最后,造价便宜,工期还短的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中标。

梁湘很满意这个结果,招标的公司相比之前公司更具有大型项目经验,质量也有保证。

最关键的,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中标公司不会消极怠工,开展建设相当麻利。

但是,也有人不满意,如国建委的一名副主任,率领了一个游说团前来给梁湘“提建议”。

“梁市长,你得首先让省内单位有活干吧?还有,港澳的公司怎么能到深圳来投标呢?这是主权问题啊!”

梁湘皱眉听完,心中颇为恼火,怒怼道:

“竞争才能促改革,不管省内省外,谁能干谁就干,什么是国家主权大家都清楚,别拿大帽子吓人!”

梁湘强硬的态度惊呆了游说团,但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好打道回府。

在梁湘的激励下,一冶建设公司工程进展神速,创造五天一层楼的中国盖楼新纪录。

整座22层大厦,十六个月便圆满完工,大厦在质量更好的前提下,还比原公司的计划快了整整两个月。

第二把火,梁湘烧向特区银行。

由于深圳的财政预算有限,梁湘只能借贷搞基建。

在当时的年代,贷款只能用于工业,是一个共识。

搞基建本就是赔本买卖,更何况梁湘贷款搞基建,那是错上加错!

于是,质疑声不绝于耳。

不光广东省内的部门内部通报批评梁湘,从北京来巡查的负责人也多次批评深圳的“透支”行为。

梁湘对深圳借的款心中有数,对巡察同志强硬回复道:

“特区银行的存款余额是3.9亿,我们才借了2.4亿,怎么能说是财政赤字?我们贷款不是不负责任地贷,是有把握偿还的!”

贷款越借越多,梁湘手下管财政的负责人心中也拿不定主意,梁湘知道后坚定地对他说:

“你们大胆按照原定计划来,如果错了要负责,我来负责!”

负责人听到一把手都这么说了,心中再无担忧,大刀阔斧地继续借贷,基建计划得以如火如荼地继续开展。

梁湘的三把火,在深圳人民心中点燃。

梁湘明白,光有物资没有精神文明的城市是没有活力的,要狠抓深圳的精神文明建设。

深圳大学、电视台、科学院、图书馆、博物馆、“开荒牛”雕塑……300平方公里中,文化设施应有尽有。

有人认为“开荒牛”雕像要花8万元,比活牛贵多了。

梁湘态度却很明确,给深圳注入精神力量,远不是8万元能比的。

“雕像必须要搞!”

同时,梁湘也非常注重原则问题,如他办深圳大学,就有过一段小插曲。

当时,有一名外国商人,希望能在深圳办学,开出的筹码很高。

梁湘正愁办大学的资金不够,便带着宣传部长,两次前去宾馆与外商谈判。

但外商提出的条件,却让梁湘难以接受。

外商直言:不能决定大学里的课程设置,还必须收学生高额的入学金。

前两个条件,意味着我方不能控制大学的政治立场。

而高额学费意味着,绝大部分中国人都负担不起费用,只能招收大量外国籍的学生。

梁湘不希望深圳大学成为外国学生和资本的摇篮,哪怕这名外商多次加价,他也果断拒绝。

“靠人家靠不住,我们自己办!”

办大学的钱不好弄,1993年全年的深圳财政收入才一个亿。

屋漏偏逢连夜雨,梁湘病倒住院,大学副校长前来探望时,愁容满面地提起经费问题。

梁湘蹭的一下,在病床上坐直道:

“不用担心,就是我卖了裤子,也会把深圳大学办起来!”

正是在梁湘的以身作则之下,深圳在保持着社会主义的底色之下尝试了无数大胆改革。

1984年,梁湘上任三年,深圳迎来巨变,而邓公,踏上了回访深圳的路。

邓公回访深圳

1984年1月24日,邓公的专列抵达广州火车站,还没等广州军区负责人把邓公接去宾馆休息,邓公便开口

“先去深圳,特区是我倡议的,中央定的,能不能成功,我要来看一看。”

邓公如此迫不及待,陪同人员深深感受到了邓公对特区的关切之情,没有再说保重身体的话,一同转车去深圳。

其实他们心中也很好奇,深圳,究竟怎么样了?

下午三点,梁湘时隔三年再次见到邓公,他并没有激动,开始沉稳地汇报工作。

“我们目前与外商签订2378项协议,投资达118亿港元,引进1.5万台设备,不少是八十年代先进设备……”

半小时后,梁湘汇报完毕,看向邓公,希望能看到不一样的情绪。

可他失望了,邓公平淡地吸着烟,陷入沉默,在场不少领导有些忐忑。

难道,邓公不满意?

梁湘轻轻吐了口气,继续发言道:

“特区是党和您老人家提倡的,深圳人民早就盼望你来看看,希望得到你的指示!”

邓公放下手中报告,意味深长地说:

“这个地区还在发展,你们讲的问题我暂不发表意见,因为问题太复杂了。”

杨尚昆显然是懂邓公意思的,连忙插话。

“小平同志这次是来广东休息的,这些问题回京再研究。”

邓公没有再听汇报,提议出去随便走一走,不要替他安排行程。

邓公听到梁湘地汇报时,并非全无触动。

眼见为实,他想亲眼看看。

下午4点,邓公坐上汽车,汽车绕着深圳逛街。

整座深圳,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马路上跑的是重型卡车;工地上满是挖掘机和推土机,轰隆隆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同于宾馆里的沉默,邓公目不暇接地看向车窗外,兴致勃勃地询问着梁湘:

“这是什么工地?这块地算做什么?那层高楼准备用来做什么?”

梁湘顺着手指向的高楼,连忙回道:

“那是国际商业大厦,有22层高。”

“哦?”

听到梁湘的回答,邓公不顾天气严寒,坚持要上到大厦顶端。

来到天台,邓公俯瞰整个深圳,眼中流露出别样的神采,他似乎看到了未来的中国。

大厦近处,是整整两平方公里的罗湖商业区,也将是深圳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这里将源源不断吸入外资。

周围共有63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其中有18座已经竣工,拥有完备的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水处理设施。

商业区周围,围绕着一百多栋居民楼房,是全中国高楼群最多的地方,也将成为最繁华的金融中心。

不远处,一座顶部带有圆形观光大厅的高楼拔地而起,非常显眼。

梁湘介绍道:

“那是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建设难度极大,建成后,将是国内最高的建筑。”

邓公没有回话,但脸上淡淡的笑容已经说明了一切,临近黄昏,邓公抬头远眺,饱览整个深圳。

由北到西再到东,他看清了梁湘指挥修建的55条马路,贯穿整个深圳,隐约看到了远方上百家工厂。

他看到了蓄势待发的深圳大学工地,看到了川流不息,充满活力的人群。

他看到了一座现代化都市,正在这个古老的国度诞生。

邓公一遍又一遍扫视着深圳,这个五年前还是小渔村的地方,仿佛怎样也看不够。

良久,他回过头,对着梁湘,终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我都看清楚啦!”

听到这句话,梁湘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三年中骤然而白的头发,也被夕阳染出艳丽的色彩。

结语

梁湘的改革赋予深圳灵魂,他那敢打敢拼的“拓荒牛”精神,如今依然是深圳的精神图腾。

在他的领导下,深圳抓住了风口,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奇迹。

梁湘于1986年5月离任,走时,他的眼中饱含热泪。

“我在深圳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如果我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里;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个地方!”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正是有了改革开放,有了这些“孺子牛”般的干部和无数辛勤劳作的工人,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笔者为他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