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质不良四大祸首

品质不良的四大祸首,来自产品制作过程的四大环节,即:

1、设计品质问题。

  • 错误不良的设计,导致产品的先天不足。
  • 太复杂的设计,导致高成本、低品质。
  • 经常变更设计,使制程混乱,容易出错。

2、工程技术品质问题。

  • 缺乏工艺流程、BOM。
  • 作业标准缺乏、错误或不合适。
  • 没有正确可信赖的工装夹具。
  • 缺乏完整正确的检验标准。

3、制程品质问题。

  • 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作业标准。
  • 制程管制能力不足。
  • 制程品质稽核、检查不当。
  • 缺乏品质意识与品质责任。

4、管理支援品质问题。

  • 进料品质不佳。
  • 生产计划过于粗糙、多变、时松时紧。
  • 管理不当、领导统御不力。
  • 仓储管理不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程品质不良四不原因

从制程的角度分析,品质不良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总结:

1、不会:员工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作业标准。

原因:

●新进员工:新员工对工作流程不熟悉,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能力不足不适任:员工缺乏完成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或工作态度。

●教导不良:培训或指导不充分或方法不当,导致员工未能正确掌握工作方法。

对策:

●制定作业标准:确保所有员工都有明确的作业指导书和工作流程。

●派工适任: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合理分配工作。

●做好员工教导:实施系统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工作要求和流程。

2、不能:干部对制程的管制能力不足。

原因:

●缺乏工具:员工没有适当的工具或设备完成工作。

●用错工具:员工使用了不正确的工具或设备,导致工作错误。

●误解标准:对工作标准理解不准确或不充分。

●缺乏防呆设计:工作流程或设备缺少防止错误发生的设计。

●疏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粗心大意导致错误。

对策:

●流程制度化:确保工作流程标准化,减少不确定性。

●工作标准化:制定和执行统一的工作标准。

●作业简单化: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复杂性。

●工具愚巧化:使用智能化工具或设备,减少人为错误。

3、不当:制程品质稽核、检查不当。

原因:

●进料不良: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或组件。

●前制程问题:前工序的问题影响了当前工序。

●设备精度问题:设备未能达到所需的精确度。

●错误指令:员工接收到错误的指导或指令。

●标准有误:工作标准本身存在错误或不足。

●方法不恰当:使用的方法不适合当前的工作或环境。

对策:

●防止不良进入:对原材料和组件的检查和控制。

●设备保养与预警:定期维护设备,建立预警系统预防设备问题。

●三不原则:不接受、不制造、不传递不良品,强化质量意识。

●现场问题的正确原则:确保员工了解处理现场问题的正确方法和原则。

4、不愿:缺乏品质意识与品质责任。

原因:

●管理问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重视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当。

●组织问题:组织结构或流程不合理,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效率。

●缺乏压力:员工没有足够的工作压力或动力。

●缺乏激励:员工缺乏提高质量的激励措施。

对策:

●品质评比:通过竞赛激发员工的质量意识。

●推行QCC: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控制圈活动,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训练基层干部: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质量意识。

●定期检讨修订制度:确保公司制度具有激励性,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建立适当的责任归属:明确员工的职责和责任,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