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6日报道 在西方国家日益转向保护主义政策之际,全球化是否处于退却中?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6月10日发表题为《全球化的终结?美国保护主义指向某种转变》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当拜登总统上个月对某些中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时,他引发了新一轮国际揣测。全球化是否处于退却中?

贸易在全球经济产出中所占份额已经缩小,而以损害全球竞争者利益为代价推动某些国内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正呈上升势头,尤其是在富裕国家。

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开始腾飞,许多国家的政府曾突然把产业政策视为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障碍,于是它们采取了一种不加干预的放任主义路线。

而近年钟摆又荡了回来。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C·赫夫鲍尔说:“现在的美国,两大政党都是保护主义政党,它们只是唱着稍有不同的旋律。这对全世界都有影响。”

为什么富裕国家目前正在采取更多的产业政策?

疫情期间的边境关闭曾迫使决策者重新评估他们对脆弱的国际供应链的依赖,尤其是在半导体、电池和关键矿物方面。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曾寻求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与此同时,各国政府正力争处于技术革命的前沿,同时确保充分的国内就业。

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法案》,到欧洲的绿色新政,以及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未来制造”愿景,在面对全球不稳定和国内压力的情况下,政治家们正致力于保卫本国经济。

随着各国政府调整它们的国内优先事项,全球化或许正在获得一种新形态,但是世界的相互关联仍将得到加强,而不是减弱。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说:“今天全球化以不同的方式运转。它更多集中在服务业、数字互联互通、跨越国境的技术创意和应用,以及人力资本方面。”

埃里克松说:“存在保护主义的趋势。但是,它们未必真的会剥夺全球化的活力。” (编译/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