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正成为各国制造业竞争的又一关键变量,特别是在关于“世界工厂”的竞逐中,“中国还能保持多久的工程师红利”与“印度和越南是否已拥有自己的工程师文化与体系”引发关注。对工程师红利的争夺将决定“世界工厂”是否易主,原本拥有庞大工程师群体的中国倍感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程师红利还能吃多久?

我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并以出色的技术能力和敬业精神在全球业界闻名。新世纪以来,我国培养了超过6000万名各个领域的工程师,我国的产业腾飞也正是受益于多年积淀的工程师红利,并正以工程师红利抵御劳动力红利减少的风险。

为保障工程师群体的继续向前发展,我国学界、业界都在发力。2021年,985高校新增的97个专业中,就有51个是工科专业,以保障基础人才的源源供给。各个领域头部企业的成长,也给工程师群体带来更多发挥自身所长的机遇,特别是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吸纳了大量的研发工程师,芯片产业的国产替代也让大量IT领域的高端人才受益。总体来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国的工程师群体规模和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工程师活跃在各个产业领域,大量的中国工程师甚至在为德国企业研发设计新一代纯电汽车。但和中国高端人才很多流向海外一样,优秀的中国工程师去往海外的频率和数量都在增加。

印度工程师群体偏科严重么?

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印度拥有人口红利,但并不拥有人才红利和工程师红利。印度的优势在于其以海量IT人才为底座,不断向上延展。AMD、美光科技、高通等国际巨头都选择在印度布局,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IT工程师资源。印度有望在未来数年培养出超过10万名半导体设计工程师,“印度制造”的下一步将是“印度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工程师严重偏科,印度地铁需要中国工程师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搬迁至印度的富士康工厂,需要中国工程师手把手教导当地产业工人适应现代流水线生产,以发挥全部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中国一样,印度面临极为严重的高端人才流失问题,一个日本机构在印度高校所做的调查显示,学业有成的印度工程师非常愿意到日本工作而不是留在本土。和印度高管在海外企业飞速上位一样,印度工程师也在逐渐占据大量海外企业的中高层职位,“印度人只雇佣印度人”被很好的贯彻,波音等巨头充斥大量印度员工的后果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越南工程师,是否师承中国?

因为文化背景的关系,越南拥有优秀的产业工人群体,且工资水平较低,高端人才特别是工程师数量的缺乏是越南产业人才体系的短板。如今,越南正在加紧培育自己的工程师群体和工程师文化,并逐步收到成效。越南的优势在于,其可以照搬中国的成功路线,高水平的外资工厂可以培育大批本土的优质产线工程师,从而产生溢出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地缘红利,现在的越南工厂里有着大量的美国、日本、韩国工程师,他们往往负责研发工作,而越南工程师已经开始从中低端产品开始进行设计与研发。按照业界人士的说法,越南制造的技术含量已经相当于苏州和东莞10年前的水准,发展非常迅速。

越南拥有高达5000万以上的劳动力人口,但高等教育普及率只有10%,越南理工科在读学生不足70万,越南大学的国际排名偏低、数量偏少,专业设置也存在短板,普遍重文轻理,这造成高达5成的高端技术人员缺口。目前,越南已经开始让大学和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合作,定向培养所需人才,并派出大量留学生到美国、中国、韩国、日本学习深造。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中国能否守好“世界工厂”的位置,印度和越南能否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超级工厂”,对订单的激烈争夺之外,对工程师红利的竞争已趋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