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友友们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化越来越多,曾经身边随处可见的老物,不知不觉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科技的进步,见证了一代人的老去,见证了农家人的淳朴善良。
笔者虽为中年,但一直爱拍拍老物,也爱写写老物,虽未使用过它们,但清楚,没一件老物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使命虽已完成,但留给人们的回忆却永远都不会消失。
图中物件,是用来编织草鞋的。草鞋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不清楚,但它为抗战英雄、为贫困的老农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它的离去,宣告了贫穷生活的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具,豁子、耙子、簸箕等等。耙子有竹制,也有铁质。
笔者每每看到豁子,都会想起儿时父母在烈日下耕种的画面。父亲在前面牵着倔强的小毛驴,毛驴时不时地用后脚往后方踢几下,本地称“撂蹶子”,似乎是在反抗,母亲则在后面手紧握豁子把儿,生怕将垅豁歪,打垅两次,第一次为松土,第二次才算得上是打垅,笔者便跟在后面一手拎着小桶,一手撒化肥,随后父母便能点种。
看似简单的作业,考验的却是父母与毛驴分工协作的那份默契,而小小的笔者除了撒化肥、踩种子,就是在庄稼地里乘凉,一不小心还能在高粱地里找到一根又甜又解渴的甜杆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式木质椅子,80后的笔者从未坐过,在村子里,也未见谁家有过同款椅子,看来有些年头儿了。有人说,这样的椅子会越来越值钱,家中若是有一定要好好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质物件,在四五十年以前,铁质物件随处可见,哪怕是再小的物件,也有大大的用途,然而随着新物的代替,越来越多的老物难觅踪迹,偶尔看到,会使我们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质箱子。
有人说此物是匠人用的物件,匠人们巧妙绝伦的手艺,总是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对每一个手艺活儿的精心打磨,使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用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实用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瓦的工具,在六七十年以前,只有富裕人家才舍得用瓦将房屋封顶,青砖瓦房,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前几天笔者回娘家,看到村子里仅有的大瓦房房顶杂草丛生,但一瓦一砖依然如初,只是多了些许的沧桑感。
友友们,看到这些老物,是否想起了曾经熟悉的画面,是否想起了令您眼角湿润的故事,若有,就说出来吧!我们一起回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