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GA又被骂了?

TGA不是还没开吗?

没开也能骂!

在骂TGA是野鸡奖项变成游戏玩家之间的“政治正确”后,一年一度的批判环节似乎已经比奖项本身更令人着迷了。去年批判《博德之门》的颁奖环节太短,领奖人没说完就被请下台,前年批判晚会的游戏内容太少而综艺咖又太尬,总之,比起“游戏界的奥斯卡”,TGA更接近于“春晚语言类节目”,吐槽和批评一方面组成了大众舆论的负面评价,一方面也印证了节目的收视率和话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差不多了哦(指收话筒)

也许是听到了大家的呼声,Geoff Keighley在年中补了一场季前赛,也就是本次“E3季”上出现的“夏季游戏节(Sunmmer Game Fes)”发布会。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平台商遗弃了E3大展,纷纷端出自己的独立发布会,而小体量的开发者也可以在PC Game Show上争取到一席之地,或者干脆找到Devovler发行商大腿,同样可以在这个档期得到集中曝光,但对于那些“高不成低不就”又没有大哥罩着的中型厂商,这个新出现的第三方商业发布会也许就是最合适的舞台,这样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只有E3受伤的世界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昨天报道的“发布会预告片热度榜单”中,通过媒体标题数量和视频播放量的维度为每个在Xbox发布会和夏季游戏节上登场的播片计算了热度排名,数据上很直观地反映出夏季游戏界落于下风。当然,作为今年才首次商业化运作的第三方发布会,江湖地位和Xbox Showcase不在一个档次上,但发布会的制作团队就是TGA原班人马,在专业程度和制作规格上反而要胜独立发布会一筹。况且“E3季”的核心逻辑就是虽然E3不再,但只要所有厂商在此期间集中发布,依旧可以起到将全世界玩家目光同时聚集起来这个作用,最终玩家们比较的不是发布会的好坏,而是每个预告片的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元升舱给猴哥穿上黄金甲

那为什么还是搞砸了呢?从国人玩家今年最期待的《黑神话:悟空》说起,即将在8月20日发售的“悟空”已不是新鲜事,本次游戏科学选择在夏季游戏节上再做一次全球宣发,但预告片却只拿出了短短90秒,其中既没有选择叙事导向的CG演出,也没有展示酷炫的ACT打斗,国内观众在看到猴哥时的激动心情很快就被一顿言之无物的混剪CG盖了下去,伴随着片尾15秒实体豪华版的藏品组合,豁然开朗,原来整个预告片就是为了突出豪华版游戏的主角皮肤建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是这样的,厂商只需要交钱就行了,主办方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

在临近发售时拿出一个电视广告片,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放在发布会的场合上又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很快玩家就找到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外媒Esquire爆料了夏季游戏节发布会的广告费刊例,一分钟25万美元;一分半35万;两分钟45万;两分半55万,另外,TGA颁奖晚会上的播片也是同样的报价。这则重磅消息让发布会上的众多异象得到了答案,不是预告长片做不起,而是插播广告更有性价比,每一秒大圣出镜都值28000多元人民币,相当于卖出去105份国区标准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八折行吗?笑死,一成不能再多

很快相关的段子就在社交平台传播开来,诸如原来小岛秀夫年年上TGA演讲不是作秀,而是耍膀子力气来讨价还价的,《王国之泪》没能拿奖,是因为任天堂自己有直面会等等,当商业的这层窗户纸被戳穿,原来很多逻辑自洽的事情就变得说不清道不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违的石川先生脱口秀

最简单的譬如,如果当整个发布会上只有《怪物猎人:荒野》称得上一线大作,那么卡普空还要不要给主办方交钱?从情理上,不少玩家认为TGA甚至得倒贴给卡普空。实际上,这就是独立发布会和第三方发布会最大的区别,微软将发布会开头的25分钟全部交给《使命召唤21》,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倾斜的倒贴,邀请开发团队来介绍自己的作品,能够登上发布会本身就是一种对游戏的认可——无论游戏来自第一方工作室还是第三方工作室甚至全平台,这种认可吸引到数百万的玩家愿意直播当天守在显示器前。

相较之下,“夏季游戏界”真成了圈外人士口中的大半夜不睡觉为了看广告,只是这次玩家自己也觉得自己像个冤大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想到这是街霸呢?

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播片让人哭笑不得,首先是长四分半钟的《Valorant》品牌宣传片,片中混剪了新角色击杀,职业选手的赛场实况和定妆照以及一部分CG剪辑,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街霸6》的新版本预告片,首先放出了特瑞、不知火舞等人物的2D卡通造型,让人以为是《饿狼传说》或者《拳皇》系列的新作,最后突然弹出《街霸》的LOGO,阐明这是一次联动,无论是内容的新鲜程度还是对观众的拿捏,都要更符合发布会的情境。

诚然,并不是每个参展方都能给得起天价的广告费,一些单人开发的项目受到了主办方的关照,承担起发布会的内容部分,例如《史丹利预言》作者的新作《Wanderstop》、《Gris》的新作《Neva》等一系列独立性质的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TGA时,我们尚可以给出一个“make sense”的解释,让广告商来撑起整个颁奖典礼的赞助,达到商业性和严肃性的平衡,但到了第三方发布会中,商业逻辑就变成了广告大厂来养活主办方,心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照顾一下独立开发者,公布一些有看点的创意项目或者带有“政确”要素的人文话题,这个模式下显然忽视了一点——为什么观众要付出成本去第一时间获悉一堆时效性不需要那么强的文艺类游戏?

可能在Geoff的心中,这个为什么早已有答案,因为现在是E3,因为现在播什么都得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E3为什么死了呢?高昂的场地费用,Live舞台不确定的风险,发布会时间排序上的明争暗斗......最终的答案无外乎一点,参加E3弊大于利,那么这些问题同样也抛给了如今的夏季游戏节,两头赚便宜的商业模式真的能存续下去吗?Geoff正在变成他讨厌的样子。

  • 合作/投稿 请加微信:GameTHK-Jsisi

  • 欢迎访问 http://www.gamet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