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即王阳明,是中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丞。正是在贵州的这段经历,他悟出了“心即理”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阳明心学”。王守仁的哲学思想以“心即理”为核心,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一切知识和道德都源自内心。他强调“致良知”,即通过内心的直觉和反思来认识真理和道德。

他的哲学体系在明代中期以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形成对峙之势。他的“阳明心学”成为明清两代儒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他被后人尊为“圣人”、“千古一帝”,与孔子、孟子、朱熹等人并列为“儒家四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又游牛峰寺四绝句 其三 明 · 王守仁

人间酷暑避不得,清风都在深山中。

池边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

首句“人间酷暑避不得”表达了作者对人间酷热难耐的感受,酷暑无法避免。

次句“清风都在深山中”则揭示了作者寻找清凉的途径——深入山中。这里用“清风”象征凉爽和宁静,暗示了山中的清新和宜人。诗由心生,诗法自然,故这一句虽然是三平尾,但诗人并未过多在意格律的问题。

第三句“池边一坐即三日”描绘了作者在池边静坐的情景,甚至达到了三日之久。这既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静坐冥思的专注和投入。

尾句“忽见岩头碧树红”则是作者静坐时观察到的景象。岩头上的碧树与红色的点缀,可能是树叶上的阳光或果实,这种细微的变化被作者捕捉到,并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生命力。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酷暑中寻找清凉、静坐观察自然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诗中的“清风”、“深山”、“池边”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而“一坐即三日”和“忽见岩头碧树红”则展现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细微变化的敏感捕捉。整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其二 明 · 王守仁

掩映红妆莫谩猜,隔林知是藕花开。

共君醉卧不须到,自有香风拂面来。

首句“掩映红妆莫谩猜”中,“红妆”一词常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妆饰,但在此处,结合后文可以推断,这里并非指人,而是用来形容被树木或荷叶掩映的藕花,它们盛开时如同红妆一般美丽。诗人提醒读者,不要随意猜测,因为接下来就会揭示真相。

次句“隔林知是藕花开”揭示了“红妆”的真实身份,即藕花。藕花盛开在林间,其美丽从树林的间隙中透出来,使人一眼就能识别出它们的存在。

第三句“共君醉卧不须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或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诗人说,如果与你一同醉卧在西湖边,那么我们甚至不需要亲自走到藕花盛开的地方,因为.

尾句“自有香风拂面来”给出了答案。藕花盛开时,香气四溢,即使不走到藕花丛中,也能感受到那阵阵的香风拂面而来。这里,诗人用“香风”这一意象,不仅表达了藕花的香气之浓烈,还进一步强调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沉醉与享受。

这首诗以西湖边的藕花为主题,通过“红妆”、“香风”等意象,展现了藕花的美丽与香气。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西湖之畔,与诗人一同感受那醉人的花香与宁静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题四老围棋图 明 · 王守仁

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

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著棋。

“世外烟霞亦许时”描绘了超脱尘世之外的烟霞景象,暗指了图中四位老者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亦许时”表达了这种超脱状态是短暂的、瞬间的美好。

“至今风致后人思”转至对图中四位老者风度的赞美,其风度、品格至今仍为后人所怀念、思考。这里“风致”一词,既指风度、品格,也指文学作品的风格、韵味,两者在这里交融,形成了对图中老者高洁品格的赞美。

“却怀刘项当年事”中的“刘项”指的是刘邦和项羽,两位楚汉争霸的主要人物。这里诗人以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图中老者可能是在思考、回忆楚汉争霸的历史事件,也可能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某种程度的评价和反思。

“不及山中一著棋”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图中的围棋与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对比,表达了围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远胜于世俗中的纷争和权力斗争。这里的“一著棋”不仅指棋盘上的一步棋,更寓意着一种深邃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书梅竹小画 明 · 王守仁

寒倚春霄苍玉杖,九华峰顶独归来。

柯家草亭深云里,却有梅花傍竹开。

诗中描绘了一幅深邃而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九华峰顶,手持“苍玉杖”,这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高洁不俗的姿态。“寒倚春霄”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尽管是寒冷的早春,但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九华峰顶独归来”表达了诗人独自攀登高峰,又独自返回的孤独与坚韧。九华峰,作为具体的地名,可能代表了某种精神的高峰或追求。

“柯家草亭深云里”描绘了诗人在深云中的草亭中休憩,这里的环境既宁静又神秘,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却有梅花傍竹开”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梅花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梅花象征着高洁、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竹子则象征着坚韧、谦逊和正直。这两种植物并置,寓意着诗人对于高尚品质和道德追求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王守仁对于自然、人生和道德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诗中的梅花和竹子作为象征性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