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秦巴叠层翠,滔滔汉水两岸青。秦巴明珠——安康,位居川、陕、渝、鄂交界部,具有“一脚踏四省、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安康市镇坪县大力推进交旅融合。安媒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康市镇坪县大力推进交旅融合。安媒 摄

近年来,安康市将打造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全力推进,同时大力发展交旅融合,坚持“快进慢游”理念,精心构建了一批交旅融合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为安康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6月8日至10日,潮州日报社采访团走进安康高新区、镇坪县、石泉县、恒口示范区,实地采访了安康市大力推进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助力生态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典型经验与优秀成果。

 交通“快进键”:

  “巴山秘境”变身“网红新宠”

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在安康历史上,因受交通环境的制约,美丽的旅游景点也鲜有人踏足。

以地处陕渝鄂三省交界处的镇坪县为例,该县素有“自然国心”“中国长寿文化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之称,境内高山草甸蜿蜒延绵、原始森林遍布山脊、险滩叠瀑环接河溪,春观百花秋赏叶,夏乘凉风冬赏雪,是一幅移步换景的山水画卷,蕴藏着“巴山秘境”的奇幻,但是受交通阻隔,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随着安平、平镇高速公路的贯通,安康到镇坪的交通按下了“快进键”,车程从4个多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特别是2023年12月,巫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陕西和重庆的山水阻隔,交通“快进键”,让镇坪县曙坪飞渡峡4A级景区、钟宝盐道小镇、牛头店长寿康养园、城关镇大湖溪等长寿康养福地成为网红打卡“新宠”。

近日,潮州日报社采访团走进镇坪县牛头店镇采访,看到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民宿院子、环境清幽的沿线农家、可供游人休闲度假的山居与秀丽美好的青山绿水遥相呼应。近年来,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镇坪持续实施“旅游+”“富硒+”战略,全力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精品工程,有效促进交通优势、特色产业、生态产品与康养旅游的有机融合。据了解,今年“五一”假期,镇坪旅游热度达到新峰值,游客接待量、旅游营业收入均创新高。

 交通“慢游键”:

  群众吃上旅游“致富饭”

安康市石泉县,汉水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景致四时变换的公路犹如五色锦带把“石泉十美”串联起来。进入石泉,交通仿佛按下了“慢游键”,游金蚕小镇,览云海日出,逛后柳古镇,游客纷纷停下匆忙的脚步,欣赏石泉山水之秀美。

2022年6月,石泉县金蚕小镇环线公路被命名为陕西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更多游客经由金蚕小镇环线公路结识了池河镇醉美桑海乡村旅游景区的万亩桑海、天空之镜、玻璃滑道、步步惊心、桑栖云村等精品景点及民宿农家乐。乡村因路而美,村民因路而富。经金蚕小镇环线公路行至池河镇明星村,桑海葱茏,瓜果飘香。当地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蚕桑产业优势,倾力打造万亩桑海,形成全国最大的蚕桑综合示范园区。现在的明星村已从传统农业村变为宜游、宜业、宜居旅游示范村,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61元,较2022年增长了10%,实现了生态“高颜值”向经济“高价值”的有效转化。

在石泉县,道路总是与汉江相生相伴、相映成景,水运领域也涌现出许多交旅融合的成功实践。沿着G541国道一路南下,后柳水乡映入眼帘,这里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恰似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卷,是石泉发展全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特别是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改善后柳水乡交通环境,把通往景区的道路通过绿化、配套设施、完善标志、强化养护等措施提升为风景路,游人纷沓而至,端午期间,记者看到在后柳码头,乘船游览汉江的游客络绎不绝。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安康的交旅融合实践,让内外连通的交通网络串联起沿途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文化资源,形成了独具安康特色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