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将切实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走深走实,贯彻实施导师制见行见效,6月12日下午,我校在东区行政办公楼501会议室举办“实习实训及导师制工作经验交流会”。校长高夯,副校长兼教务处处长陈彬,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宋彦军,各学院(部)院长(主任)、副院长、系主任、教学骨干教师,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教务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上,护理福祉学院院长刘玉锦以“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精准就业”为题,细致汇报了学院的实习实训工作情况和实际成果。她从“开发实习就业基地”“巩固和维护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扩展人才培育网”三个方面展开,分享了学院在实习实训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与丰富经验。通过开发、建立和维护多地三甲医院的合作关系,常态跟踪学生实习情况,根据实习单位反馈及时更新专业培训,护理福祉学院已经成功为学生打造出多个稳定优质的实习平台,有效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高质量就业做好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工学院副院长孙慧介绍了学院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理工学院计算机大类三个专业与企业进行“2.5+1.5”的分阶段全过程深度合作,探索包含人才培养、课程研发及教学管理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2022年,以该模式为支撑申报的教学成果获批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行业合作,通过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理工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多措并举,精准发力,逐步构建出“全院同心、师生同力、校企同盟、学生同行、保障同步、责任同担”的就业工作模式,形成了学院毕业生充分就业、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学院院长杨刚主要介绍了学院近期探索并实施的商科特色课程群建设和商战仿真实训课程建设工作。他强调,在商科特色课程的构建上,学院着重实操训练,通过开设一系列富有创新和挑战性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商业洞察力和领导力、创业思维、有效沟通以及团队协作等关键素养。新增的商战仿真实训课程,则是面向全院学生,创设真场景、运用真软件、组建真团队、解决真问题。此外,杨刚院长还着重介绍了学院现有的校企合作专项定制班及“未来产业学院”建设情况,并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大实习实训工作力度,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多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冯柱介绍了外语类专业在AI大环境不利好背景下,学院如何走访政府部门了解政策动向、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联系高校同类专业研讨专业发展趋势等情况,最终确立“商务英语+数字商务”“商务英语+国贸与跨境电商”以及“高中俄语师范”“俄语跨境电商”等外语类专业转型新方向,采取“企业定制、精准培养”的模式高效输出人才。同时,坚定高质量就业的标准不放松,下大力气做好考研考公等教学辅导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应届考研报考率达37%,国内外考研录取人数共计29人,学院考研率达7.73%,其中俄语专业考研录取率达19%,国际商务专业达11.3%,均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福祉学院院长田茂介绍了学院2019年教育实习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针对大量实习工作细节及规范性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她首先强调了实习方案制定的重要性,指出一个完善齐备的实习方案是确保实习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做好实习准备工作,投保实习险、明确实习派出与接受单位的职责范围、严格正规的实习安全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等内容的认真落实,则可避免诸多实习意外发生。学院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学生每周一次的实习分组汇报、专业话题研讨,以及详实的实习材料提交,保证了实习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和高质量实施。学生通过实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有明显提升。

实习实训工作汇报结束后,现场进入了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人员积极发言,分享各自的心得和看法,现场气氛热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学院教师郭成介绍了学院导师制开展的工作情况。学院通过“了解学生、双导向定位”“例会制度,分级治理”“末位负责,全程跟踪”“任务管理,反向引领,数字化监督”“学管融合,协同育人”等具体做法,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养成习惯、实现自我管理,真正落实人人皆为育人主体,事事都是育人教材,时时体现育人行动的导师制工作内容。

会议最后,校长高夯做总结发言。他对各学院在实习实训和导师制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各项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鼓励学院、专业与企业和行业深度合作,在人才定制班设置、课程合作研发、实习周期延长等方面步子可以再迈得大一些,充分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导师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会议,不仅为各学院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教务处将持续开展相关交流活动,以促进各学院之间、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与资源共享,共同塑造学校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