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接到了一个一对一的电话咨询,咨询者是一个刚被互联网大厂裁员的程序员。

他在最近三年,接连遭受了公司授予股票的股价暴跌,房价下跌,以及公司裁员。最不幸的还是2021年在北京的望京买房背上了巨额贷款。

这接二连三的事情使他几乎一夜返贫,如果说股价的下跌只是跌掉了他的收入,那么带有杠杆的房价下跌,则是跌掉了他的积蓄。加上现在工作也没了,所以向我咨询要不要卖房止血。

他说最让他害怕的,是我之前公众号文章里发过的一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中,日本和意大利的M2在持续上升,房价却在持续下跌,且时间周期都在10年以上。所以证伪了M2上升和房价上涨之间的关系。

原本他坚守不卖房是相信在M2的上升中,房价会涨回来,而现在已经失去了坚守的意义。担心继续坚守下去会变为负资产,那还不如现在就止损。

咨询过程中,他对于这几年从高收入打工人直接坠落到几乎负资产,十分伤感。对此我是十分共情的,因为今年我做的一对一咨询,类似的案例太多。

而对于这些类似的案例,我的直接感受依然是:

很多时候,败局早已注定,只是结果要很长时间才显露出来。

这些人大多毕业于名校,就职于一流的科技大厂,但遭遇返贫,是因为在自己的决策过程中,缺失了关键的一环,如果没有这一环,那么在遭遇特定黑天鹅时,败局几乎就是确定的。

鉴于该咨询有相当的共通性,所以写篇文章来专门说明一下。

大家都知道“飞蛾扑火”这个成语,大多数人会认为是飞蛾趋光导致了它的悲剧。但其实不是,它的悲剧,是因为它遭遇了你所不知道的最大黑天鹅。

飞蛾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进化出来一套导航系统,那就是和自然光呈固定夹角飞行,就能实现直线飞行,也就是飞行距离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类实现钻木取火之前,飞蛾所能遇到的,只有月光星光等自然光,那么光线自然就是平行的,所以这套导航系统也就平安无事的运行了上亿年。

但是,在某一天,可怕的人类实现了钻木取火。于是,飞蛾就迎来了灭顶之灾,也就是这套导航系统,直接导致了飞蛾的悲剧。

由于人工火所产生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从一个点呈放射性出来的,所以飞蛾的固定夹角飞行,就会呈螺旋状并飞入火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经常能看到一群飞蛾围着路灯聚集飞行,那都是因为被这套导航系统所困。

然后我们类比到返贫中产,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很多名校出身的中产,不得不在生活中遭遇各种投资决策。

比如,公司授予的股票是持有还是卖出,什么时候买房等。

所以他们经过学习,慢慢形成了一套指导自己投资决策的认知和道理。

并且,这套认知和道理,已经正确过很多次。

那么,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使得这些道理不再正确,那么返贫,几乎就是一个确定性的结局。就比如已经正确了亿万年的飞蛾导航系统遭遇到了人工光源。

那么,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在重大黑天鹅发生之际保护自己。

这也就是我过去曾说过的,投资的最大刚需,不是收益率,而是避险,是风控。

要在黑天鹅中保护自己,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个风控环节的把控。第一个是对已有黑天鹅的复盘,第二个是对市场心存敬畏。

我们分别来说明。

比如M2的上升会导致房价上升,这个道理大家听过很多遍了。而它之所以易于传播且深入人心,一是因为道理的因果关系非常符合人性的理解,二是某些专家也会推波助澜在媒体中阐述这个道理。

但事实上这个道理早在1991年之后就已经被日本证伪,那为什么专家还要瞎说呢?

如果你去质问专家:你为什么要瞎说?

专家:年轻人,你根本不懂我能拿到的利益。

甚至,你如果拿日本的例子去反问专家,专家则会回答你,你不要只看日本,日本是很特殊的例子,而世界大多数国家M2和房价都是正相关的,你要看多数而非少数。

这正如飞蛾族群如果有专家,它会告诉你不要看那些扑火的少数蛾子,大多数蛾子还是正常飞行的。

但我们所要搞清楚的,是扑火的蛾子为什么会扑火,只有分析清楚背后的原理,我们才能确认夹角飞行的导航是否真的会出问题。

专家可以随便说话是因为他并不在市场下注。但我们作为搏杀在市场一线的投资人,拿的却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在下注,自然要对各种黑天鹅深究到底。

就比如以M2和房价的关系为例。M2为啥和房价会背离?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追问,M2和物价也会背离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比如你花100元,在路边小摊上买了一个100元的摊主自制玩具,对你来说,你消耗了100元,但摊主却获得了100元,所以M2总额没变。

然后摊主因为多赚了100元,于是去餐厅吃饭花了100元,这100元又到了餐厅老板的手中,这时M2依然没变。

之后餐厅老板因为多赚了100,找人去教孩子游泳又花掉这100元,然后游泳教练又获得了100元,M2依然没变。

最后游泳教练在路边摊找农民买了一些苹果,100元又到了农民手中。

在这整个过程中,从全社会视角看,M2始终没变,但100元分别购买了玩具摊主,餐厅老板,游泳教练,以及农民的劳动,对应了400元的GDP。

但如果你因为工资下降,在最开始的环节,就为省钱没去买玩具,那么这之后的一系列连锁消费都不会发生。也就是这100元被你存入银行,它的流动就结束了。

如果银行也不给力,钱贷不出去的话,那么这100元就跟没有一样,它创造的GDP,以及能拉动的物价,就是0。

如果我们再回忆一遍费雪方程式,也就是:

货币数量 * 货币流通速度 =产品价格 * 产品产量

那么经济学教科书是怎么说的?他会告诉我们,货币流通速度一般变化不大,所以当产量(GDP)跟不上货币增速时,价格就会上涨。

但如果你深入剖析我们的当下,就会真正理解我们的困境。

首先,货币流通速度在我们这并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持续下跌的数字(下图截至到2022年,2023年暂未更新)。这和教科书说的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货币流速的下降,部分抵消了M2的增长,而在方程式的右边,我们却又因为产能过剩,产量高企,因此价格自然起不来。但凡价格有一点上涨,马上就会有企业为赚钱加产能来平抑价格。

所以这个方程式的两个因素,货币流速下降,产量上升,是确定的。那M2目前是什么情况?

前面我们说过,M2总量和居民是否消费无关,因为消费只是增加货币的流速,而非货币的增减。货币增减只和信贷有关。

简单的说,增加贷款,加杠杆,导致M2增加;

归还贷款,降杠杆,导致M2减少。

3月到5月,我们的M2分别为,304万亿+,301万亿+,301万亿+,也就是M2几乎也不增长了,4月是减少的,5月勉强维持了微弱增长。大家看到的M2同比7%,是同比去年的,但今年最近三个月,M2是不升反降的。

所以,M2不增,流速降,产能爆表,那么价格会怎样,大家也应该就清楚了。而价格又和大家收入休戚相关,收入则是房价的根本决定因素。

所以这就是一个通缩螺旋,你不花钱,别人就赚不到钱,别人赚不到,紧缩消费再影响下一个人。

而在这种螺旋下,会带来两个可怕后果。

第一是货币将向富人集中,这是因为富人赚钱能力更强,而在通缩环境下,存款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是历史上最高,跑赢一切资产。所以钱一旦到富人手中,富人就会把它变为大额存单存下来,货币也就完成了它流动的终点。

这将加剧货币流速的放缓。银行也在竭尽全力把富人的存款再贷出去。

第二是通缩造成的收入下降,会导致部分债务压力大的同学抛售资产还债,就比如本文提到的咨询者,不得不卖房还债止血。而还债就是一个导致M2减少和缩表的过程。

所以,这就是1991年之后的日本社会的真实,企业和居民都在降负债,为了维持M2增长, 日本政府不得不大力加杠杆对冲,导致现在日本政府的负债率是所有发达国家中的最高,可依然深陷通缩泥潭几十年。

说的这里,我们解释了91年之后日本M2和房价的背离,也以此为例说明了第一个风控环节的把控,也就是对已有黑天鹅的复盘。

第二个风控环节,则是对市场心存敬畏。

当我们尽力了解了所有黑天鹅的背后真相,我们也不一定能对所有的投资决策抱有100%的确定性。

特别是在事关我们的身家性命时,我们必须对小概率事件心存敬畏。

举例来说,比如你有1亿现金,然后你获得一个投资机会,95%概率赚1亿,5%概率赔1亿。你下不下注?

答案当然是不下注。尽管赌赢是大概率,但1亿现金足够你财富自由,而赌输则是你不可承受的,你没有第二遍的机会。

但如果把赌注改为100万,那么你可以通过提高下注次数来使得赢率接近95%。那就又不一样了。

回到真实的投资环境,在知识星球常有人问我的投资策略,我的回答是,如果我看多,则通过杠杆尽量多的持有房产,如果看平,则持房但不持债也不持币;如果看空,则持房也持币,各自一半仓位。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把除自住外的房子全卖光?

这当然也是为了应对小概率事件,那么可能会有什么小概率事件呢?

比如2003出现SARS,2020出现新冠,假设平均17年出现一次这种需要封城的病毒,那么每年出现新的病毒的概率就是6%。假设我们再把病毒致死率提升到5%,那么出现概率可能会降到1%。

当一个5%致死率病毒出现且传播性很高时,长期封城条件下的放水就不可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种概率极低,但我依然要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是可以财务自由的。这就是面对未知的一种风控。

当然,我们的常态资产配置,当然还是要符合90%+的大概率,所以大量持有现金这个没有期限的看涨期权,以便资产价格触底时去抄底。依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