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

每年这个时候,和高考有关的话题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今年也不例外。但是不知道细心的你发现没有,和10年前、20年前相比较,人们对高考的关注有所下降,以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送考画面,虽然还有,但是减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高考一直是这片大地上一根紧绷的神经。人们一致认为,这是目前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人们也看到了,无数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通过高考变为城里的大干部、大老板,变为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

特别是高考刚刚恢复时,不用“逐级推荐”,无需“上级批准”,全看个人努力,普通人的命运只靠一场考试就能轻轻撬动。高考前天天赖以为生的那几亩黄土,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可能越来越少见,直到有一天,只能在大城市的摩天大楼中见到来自家乡方向的沙尘。

然而,近些年来社会发展的局面告诉人们,想通过高考就实现阶级跃升的难度正在变大。人们越来越难以看到《杜拉拉升职记》中,从普通的小女孩,成长为世界500强HR的故事。

一场考试已经代表不了你的远大前程,一行分数更显现不出生活的深刻。

虽然大多数农民的儿子都已经不再下地了,社会为所有人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但这个选择不一定有理想中的那么美好。

前段时间,广东某大学公布了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其中建筑专业只有9%左右。有人调侃道,这里面估计还有水分,因为开个自媒体账号就可以算作就业了。

时代造英雄,选择大于努力。宏观经济周期创造需求周期,而所谓的就业神话,终究是需求创造的。你在心里盘点一下曾经无比辉煌的的专业:外语外贸、建筑土木,看看它们现在的状况,就懂了。

叶晗认为,抛开个人情怀来讲,军校仍然是普通家庭实现阶层跃升的重要途径。

毕竟,毕业包分配,获得干部身份,是其他学校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也是普通人能摸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