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当一个相声演员,得具备一定的条件。

乙:什么条件?

甲:口齿伶俐,脑筋聪明,知识丰富。

乙:对!

甲:可是过去不这么认为,能不能说相声得看祖师爷赏不赏

乙:祖师爷

甲:其实祖师爷是以前社会的产物,在旧社会祖师爷是行业的守护神。

乙:对,现在没多少人信了。

甲:在旧社会,祖师爷权力大啦!

乙:祖师爷有什么权力?

甲:演员一进后台,得给祖师爷磕头,扮好戏临上场还得磕头,演完了下场回到后台,还得磕头。

乙:好嘛,成磕头虫啦!

甲:这是平时,等到初一、十五,还得烧香上供。

乙:这是为什么?

甲:让祖师爷保佑,演出时不出事故,不忘词儿。

乙:这不是迷信嘛!

甲:是啊,你平时不用功,就是给祖师爷磕了头,上台也照样忘词儿!

乙:多新鲜哪!

甲:可在旧社会就讲究这个,说什么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

乙:这话什么意思?

甲:就是说,哪行哪业都有祖师爷。

乙:是吗?

甲:当然了。

乙:那我问你,说相声的祖师爷供谁呢?

甲:说相声的供东方朔。

乙:为什么呢?有根据吗?

甲:你看司马迁《史记》里有《滑稽列传》,哎,那里边就有记载,东方朔是滑稽大师。

乙:噢,对。

甲:说相声的祖师爷供东方朔。

乙:是啊。我再问你,说书的呢?

甲:供周庄王。

乙:怎么供他呢?

甲:周庄王擂鼓劝臣民嘛。

乙:哎,我再问你·

甲:三百六十行,哪行都有祖师爷。

乙:打铁的祖师爷?

甲:太上老君

乙:木匠?

甲:供鲁班啊。

乙:种地的农民?

甲:神农氏。神农尝百草,种五谷嘛!

乙:放羊的?

甲:苏武啊,苏武牧羊嘛!

乙:是那么回事吗?造酒的?

甲:杜康啊,杜康造酒刘伶醉嘛。

乙:唱戏的?

甲:唐明皇。唐明皇兴梨园嘛。您看唱戏的都称“梨园子弟”哎,就是从这儿留下来的。

乙:不错。变戏法的?

甲:供吕祖,“吕洞宾戏牡丹”,变化无穷嘛。

乙:裁缝?

甲:供轩辕黄帝。

乙:鞋铺?

甲:供孙膑。孙膑腿坏了,用块皮子包着、天日久就缝出鞋。

乙:剃头的?

甲:供罗祖。

乙:拉车的?

甲:周文王。“文王访贤”,给姜子牙拉车嘛。

乙:开店的?

甲:开店的……

乙:供谁?

甲:马寡妇!

乙:啊?马寡妇?

甲:《马寡妇开店》嘛!

乙:这挨得上吗?

甲;开店的供孟尝君。

乙:对,孟尝君好客,有食客三千嘛。

甲:您看过去旅店门口,有副对联;“孟尝君子店。千里客来投。”

乙;嗯,真问不住他。

甲:你随便问。

乙:好,我问你,造纸的?(渐快)

甲:蔡伦。

乙:做毛笔的?

甲:蒙恬。

乙:做陶器的?

甲:范蠡。

乙:开药铺的?

甲:孙思邈。

乙:耍猴的?

甲:如来佛呀!

乙:怎么说道?

甲: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嘛!

乙: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