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纪念日。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多位同仁有参加浙东运河申遗工作亲历。回忆过往,展望未来,本公众号编辑部特组织推出一批纪念文章,以期共同努力,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出时代新风貌。

一篇记载浙东运河申遗的时间节点报道

绍兴古运河正式纳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周能兵/文

本文刊登在2008年11月11日《绍兴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兴古运河与古纤道

绍兴的古运河正式纳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今天,省文物局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意见,专题召开浙东运河保护及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会议,这标志着浙东古运河申遗工作已正式启动。

浙东古运河,全长约200公里,其中绍兴段全长100多公里,是浙东古运河的核心区和主体,从绍兴蜿蜒至宁波三江口入海。绍兴古运河,是中国先秦三条古运河之一,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直到今天,浙东古运河还在发挥着航运的作用,成为“活的文化”。市区和绍兴县的古运河,不仅原汁原味地保持着原来形状和许多古桥,还建设了4.5公里长的集历史、文化、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绍兴运河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6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一行考察绍兴运河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兴运河园罗哲文题诗

2006年起京杭大运河提出申遗后,绍兴古运河一直未被纳入大运河申遗范畴。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如陈桥驿等人纷纷提出,绍兴的古运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绍兴应与宁波等地一起,将古运河纳入大运河申遗范畴。绍兴市政协及有关部门也多方努力,为古运河申遗问题鼓与呼。本报自2006年以来先后发表《绍兴古运河,也该纳入申遗》《京杭大运河申遗绍兴能否搭个“车”?》等20余篇报道,呼吁将绍兴古运河纳入中国大运河申遗范畴,本报先后采访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运河三老”之一的罗哲文、中国水利史研究会秘书长谭徐明、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张义生等众多专家学者和权威人物,彰显晚报运河情结。

据了解,今天省文物局将传达国家文物局“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会议暨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的精神及省领导的批示精神,部署我省下一阶段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任务,并将签订有关合同。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程丹

审核:壹之

总期:7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