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会在6月13日至15日在意大利隆重举行,会后公布的联合公报显然展现了G7的强烈自我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报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国停止与俄罗斯的常规经贸往来,并威胁将对中国的小型银行实施制裁,若这些银行参与对俄罗斯的金融交易。

G7成员国承诺将扩大制裁范围,涵盖与俄罗斯有关联的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和银行。

公报还无理要求中国向俄罗斯施压,迫使其终止特别军事行动,并对中国工业产能的增长冠以“产能过剩”的污名,同时却声称并无意与中国脱钩或阻碍其经济发展。

在无视自身对中国的限制的同时,G7还要求中国不得采取可能导致供应链困扰的出口管制措施。

G7不仅干涉台海和南海的局势,还对中国在南海对菲律宾的反制行动提出指责,继续其扩散分裂因素的一贯做法,甚至在涉疆、涉藏问题上对华进行无端攻击。

作为一个经济组织,G7的行为越来越政治化,其联合公报中缺乏实质性的发展成果,反而充斥着推动对抗、分裂的政治举动。

在美国的施压下,G7还做出决定,将利用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俄罗斯资产的利息收入,为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的贷款。

在这笔交易中,作为贷款方的美国将稳赚不赔,而作为俄罗斯资产主要冻结方的欧洲,却可能面临金融信用受损的风险,这显然是美国再次利用欧洲为自身利益服务的算计。

此次G7峰会,G7国家对中国的指责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他们继续推行与中国的地缘对抗策略,并试图用各种说辞来掩盖其真实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长期支持“台独”,介入中国内政,试图通过助长“台独”来实施对中国的分裂行动。在涉疆、涉藏、涉港等中国边境事务中,美国的身影也屡见不鲜。

美国利用七国集团在这些问题上发声,干涉中国内政,这正是当前中西方体系难以实现共存的一个缩影。

中国正在推进多边主义,以取代美国的单边主义体系,并对美西方进行反击。

美国不愿看到中国统一、完整的行动公开进行,而中国也在逐步取代美国的单极地位,这一行动正在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持续推进。

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在美国的指使下激化事态,这实质上是美国与中国进行间接地缘对抗的表现。

中国正在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并在军事、安全、投资、金融、政治、科技等多个领域取代美国提供的公共工具,这是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途径。

最近,南部战区在南海组织了三艘055万吨驱逐舰进行跨昼夜、多海域、实战化、多科目的协同打击演练,明确构建了针对美军航母编队的防御力量,加速了中美之间在该区域的军事实力移交。

其次,G7在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的同时,还试图通过舆论战来迷惑中国,使其自毁工业基础。然而,美国的这一策略令人费解。

在中美贸易和科技战场上,美国未能实现对中国高端工业的封锁和拦截目标。通过所谓的“产能过剩”的舆论指责,美国更无法达到其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能过剩”这一指责本身就反映了美国在工业领域的弱势地位,这是其对工业强国的一种污名化手段。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曾批评指出,市场是决定产能是否过剩的关键因素。只要产品在市场上有盈利空间,就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普京强调,渲染产能过剩说法的美国财长耶伦等人并非无知,他们的做法只是在玩弄事实。

美国发起的全面贸易战未能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而其对华科技战反而加速了中国的技术自主创新,并推动了如美光科技、苹果等美国企业退出中国市场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美国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发起的对华舆论战既缺乏工业实力的支撑,也缺乏现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支持。

最后,在无法摧毁俄罗斯经济体系的情况下,G7既想打压和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又要求中国配合削弱俄罗斯的战时经济供应链和封锁其贸易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似乎在愚弄中俄两国的智慧。美国裹挟西方对中俄进行全面打压和遏制的举动,反而促成了中俄之间的背靠背战略协作局面,将两国置于唇亡齿寒的战略依存境地。

在这一整体局势下,中俄两国加速联合推动欧亚整合,并以此作为动力对西方地缘体系形成全局性突破防线,已成为两国的共同目标。

目前,贯穿东、中、西亚的中吉乌铁路已进入建设阶段,而中俄也在共同努力开发图们江航道和打通北极航道。

G7此次对中、俄充满威胁意味的联合公报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推进实施的各类涉华制裁行动都充分说明了中俄加强协作、加速欧亚整合与多边时局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