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土崩瓦解,冯玉祥成为最大的输家,战后除了投靠蒋介石的以外,剩余的西北军被收拢整编成一个军,以宋哲元为军长。后来这个军发展成大名鼎鼎的第29军,也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一支与日军作战的部队。

虽然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失败,但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众多的西北军将领也走上了抗日战场。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西北军抗日将领。

1、赵登禹

赵登禹是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之后的十多年里他跟着冯玉祥南征北战,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土崩瓦解,残部被整编为一个军,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1933年赵登禹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在喜峰口战砍杀日军5000余名,炸毁大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赵登禹因功升任第132师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登禹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失踪了一名士兵,要进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而后日军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赵登禹被军长宋哲元任命为为南苑指挥官,坐镇南苑,与副军长佟麟阁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力量。7月28日在与日军作战时不幸被日军的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时年39岁。赵登禹也成为全面抗战以来第一个牺牲的师长。

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褒奖令,追授赵登禹为陆军上将。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佟麟阁

佟麟阁是河北高阳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投入冯玉祥营下为哨兵,后来升为哨长。此后多年他在西北军中一路高升,1930年中原大战时被冯玉祥任命为新一军军长兼第27师师长。中原大战后,佟麟阁跟随冯玉祥一起过起了隐居生活。1932年应宋哲元的邀请出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宋哲元深陷进退两难之际,难以应付,于是他借为父亲修墓和养病为名离开部队,以佟麟阁代理第29军军长职务,直接负军事指挥之责。日军炮轰宛平城后,佟麟阁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司兵发出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佟麟阁

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起总攻后,佟麟阁与赵登禹指挥29军死守南苑,佟麟阁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仍带伤率部激战。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头部又再受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时年45岁。

战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3、张自忠

张自忠是山东临清人,1916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多年的混战中他逐渐高升,中原大战时已是师长。大战之后西北军残部被整编为一个军,张自忠任第38师师长。1933年张自忠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这也是他第一次与日军作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张自忠出面与日军周旋,试图和平解决,因此被舆论误解为“汉奸”,这成为他身上背负的很大的一个包袱。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张自忠率领第59军在临沂与日军鏖战七个昼夜,粉碎了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随枣会战中,张自忠率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渡河攻击襄阳。1939年的冬季攻势中,张自忠率三十八师正面进攻日军,歼灭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三旅团,于1月初配合第八十四军稳定战线。此次战争是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发动的唯一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0年枣宜会战中,张自忠率部亲自与日军作战,他当时担任的是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在日军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张自忠部且战且退,最后张自忠部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49岁。他也是抗日战场上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战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4、刘汝明

刘汝明是河北献县人,1911年加入到冯玉祥的部队中当兵,此后多年的时间里他跟随冯玉祥参加了直奉战争、北京政变、中原大战等战争。中原大战后,西北军残部被整编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刘汝明被任命为副军长。

卢沟桥事变前,刘汝明担任第29军第143师师长兼察哈尔省主席,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刘汝明他为保存实力,积极贯彻蒋介石以谈判扭转时局的方针,这年8月24日,日军向张家口大举进攻,他不以主力抵抗,使部队受到严重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汝明

第29军改编为第一集团军后,刘汝明被任命为第68军军长,徐州会战时他率部在肖县、蒙城地区布防,抗击由蚌埠北进之敌,曾击毙了日军一个旅团长。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基本上都在河南地区抗日,1943年晋升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后,刘汝明去了台湾,1975年在台北去世,终年80岁。

5、冯治安

冯治安是河北故城人,1912年到冯玉祥麾下当兵。在此后多年的战争中他也是一路高升,中原大战后,冯治安被任命为29军第37师师长。日本在策划“华北自治”阴谋时,将29军的众多将领划分为“亲日派”、“知日派”、“抗日派”三类。冯治安不但被划为“抗日派”,还单独加戴“顽固抗日派”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治安

卢沟桥事变后,冯治安代理第29军军长,此后冯治安相继担任过第十九军团军团长、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等职,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鄂西会战等大会战,从1939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他率第三十三集团军一直坚持防守着鄂西、江北地区。

国民党败退大陆后,冯治安也去了台湾,1954年在台北因脑溢血去世,终年58岁。

6、孙连仲

孙连仲是现在雄安新区雄县人,很早就加入到冯玉祥麾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做到了省政府主席的位置。中原大战是脱离冯玉祥投靠了蒋介石,他的部队也被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连仲

抗日战争时期,孙连仲相继担任过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等职。1938年徐州会战时,他指挥十个军的兵力,扼守台儿庄正面阵地,粉碎日军进攻,给予日军第十师团以歼灭性打击,也是因为徐州会战中的表现他被称为“孙钢头”。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大陆后,孙连仲也去了台湾,1990年以97岁高龄在台湾去世。

小结:

曾经庞大的西北军虽然衰败,但是在抗日战场上仍然有他们的身影,除了上述所说的6位西北军抗日名将以外,还有何基沣、张克侠、吉鸿昌、吉星文等人。当然西北军中也出了很多汉奸,他们虽然也有抗日的表现但是最终还是投靠了日本人,如孙殿英、孙良诚、石友三、吴化文、张岚峰、郝鹏举等人,甚至也有因抗战不积极被杀的韩复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