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两天读到的南朝宋的历史,从刘骏驾崩后,权力移交给太子刘子业,但刘子业不久其皇位就被其叔叔刘彧所篡夺,刘子业被杀。而刘彧得位不正,所以很快激发全国叛乱,各地拥护刘子业的弟弟刘子勋继位。但刘彧最终平定了刘子勋的叛乱。

刘彧平定了刘子勋叛乱之后,将刘骏的儿子们全部诛杀,又将自己的弟弟们大部分诛杀。但最终留下没有杀的弟弟刘休范在刘彧死后也叛乱了,但最终叛军虽然攻入了建康,但刘休范被杀,政权最终实际掌控在了组织平叛的萧道成手里。

南朝的权力争斗如此激烈,当时跟南朝宋对峙的北朝魏的政权如何呢?

在这段时间内,北魏的政权的内部争斗也是非常激烈的,先是北魏献文帝被迫退位成为了太上皇,但当了太上皇的北魏献文帝最终也难逃被杀的命运,但弑杀皇帝的是北魏献文帝的嫡母冯太后。

为什么皇帝的嫡母冯太后会杀掉北魏献文帝?这反映了北魏怎么样的残酷的政治争斗呢?而历史上的冯太后真的就是一个因为豢养情夫而跟皇帝翻脸从而改变了北魏朝堂的女人吗?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对北魏冯太后夺权的这段历史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收获与反思

冯太后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孙子文成帝拓拔濬的皇后。

冯太后其实不是鲜卑人,而是汉人。而冯太后的来历也是不简单的。

冯太后实际上是北燕的皇族后裔。我们在读北燕的历史的时候知道北燕是鲜卑慕容家族的政权,不过在慕容熙执政的时候被当时掌控兵权的冯跋兄弟推翻。但因为冯氏兄弟是汉人,不是鲜卑人,为了稳定北燕局势,就推了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上台当了傀儡。而当冯氏兄弟消除了北燕潜在的隐患之后,就刺杀了高云,最终自己当了皇帝。

而冯太后就是北燕末代国君冯弘的孙女。当时北燕被攻破,冯弘跑到了高句丽,而其儿子冯朗投降了北魏。但后来冯朗因为牵涉到一件大案而被杀,冯太后因此被罚没入宫为奴。但因为姑母冯昭仪是拓跋焘的妃子,对冯氏多方照应,在宫中冯太后接受了良好的汉文化教育。这才有机会被文成帝选中成为贵人,之后更被封为了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献文帝拓跋弘是拓拔濬和李夫人所生,冯太后是没有子嗣的,但因为是正宫皇后,所以依然是拓跋弘的嫡母。之后拓跋弘被立为太子,按照鲜卑皇族的规矩,李夫人就被处死,拓跋弘由冯太后抚养长大。

拓拔濬驾崩时很年轻,才二十五岁,当时的拓跋弘才十二岁。

拓跋弘即位后,当时的朝政大权落入了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之手,乙浑为了巩固权力,消除异己,先后矫诏杀害了异己的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平原王陆丽等重臣。其夺位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而在乙浑消除异己的同时,冯太后也意识到了危机,于是在朝堂上寻找支持自己的力量,先后拉拢了高允,拓跋丕、陇西王源贺和牛益等势力,最终冯太后借助这些势力诛杀了乙浑,才又将权力收归了拓跋弘手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拓跋弘能够执政,背后其实还是依仗着冯太后的运筹帷幄。

之后拓跋弘的儿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亲自抚养拓跋宏,而将权力移交给了拓跋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就是这个时候,帝后之间的矛盾爆发了。

《资治通鉴》上记载的历史比较狗血,说是因为冯太后豢养的情人李弈因为秽乱后宫被拓跋弘所厌恶,于是先后诛杀了李弈、尚书李敷及其堂兄弟李显德。而拓跋弘诛杀李奕其实是买通了李奕的同族,相州刺史李欣。事成之后把李欣擢为尚书,参决国政。

但拓跋弘明显错估了形势。当年冯太后从乙浑手里夺权,是拉拢了很多鲜卑贵族势力的支持的,冯太后虽然把政权移交给了拓跋弘,但是这些势力其实依然支持冯太后,冯太后可以把政权给拓跋弘,也可以拿回去。于是一场逼宫大戏在北魏上演。在压力下,拓跋弘起先想把皇位让给叔父拓跋子推,但遭到了大臣尤其是支持冯太后的源贺等人的激烈反对,尚书陆馛更激烈地说:“陛下若舍弃太子,传位亲王,我宁可在金銮殿上自刎,也不敢奉诏。”而不仅是外朝官员如此,内宫的宦官选部尚书赵黑也说:“我以死效忠皇太子,不知其他。”拓跋弘瞬间就知道自己是众叛亲离的,如果执意要夺权,估计下场也会很惨。所以拓跋弘无奈之下,只能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拓跋宏,自己去当了太上皇。而拓跋宏当时仅五岁,实际上依然是抚养拓跋宏的冯太后再次执政。

但拓跋弘依然不甘心放权,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时间段,这个太上皇依然在北魏南征北战,实际上依然在寻求扶持自己的力量夺回权力。毕竟当时这个太上皇才十八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但这无疑更加剧了和冯太后之间的矛盾。于是历史记载公元476年六月,献文帝突然在平城永安殿驾崩。有一些历史就记载是冯太后下毒毒杀的献文帝。

为什么冯太后会毒杀拓跋弘呢?其实从历史的一些细节里也能看到端倪。当时的拓跋弘和冯太后之间的权力斗争还是很激烈的,当时拓跋弘将支持冯太后的源贺、陆定国等人免职,而重用跟冯太后有矛盾的薛虎子等人都可以看出帝后之间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了。所以这个时候冯太后出手诛杀拓跋弘就能让人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冯太后毒杀拓跋弘的另外一个传言就是拓跋宏才是冯太后的亲生儿子,为了扶持拓跋宏,冯太后才会对拓跋弘下手。当然这方面争论是比较大的,著名的学者田余庆教授等人就认为冯太后和拓跋宏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吕思勉疑孝文帝乃冯氏与其嬖宠之私生子。日本学者川本芳昭则主张孝文帝为冯氏和献文帝所生。

但我们看这段历史,不管冯太后跟拓跋弘之间是否有血缘关系,拓跋弘是由冯太后亲自抚养长大,他们之间胜似母子的感情是存在的。而拓跋宏跟冯太后之间的帝后之争的矛盾也是存在的,所以最终历史的结果就是冯太后利用自己在北魏当年从乙浑夺权从而培育的势力,灭掉了妄图削弱自己权力的太上皇拓跋宏,这就是北魏历史上残酷的帝后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历史上记载的冯太后后宫的荒淫这些历史呢?是不是就该认为冯太后是一个邪恶的女人呢?

从历史上来看,冯太后二十三岁正值妙龄的时候其丈夫拓拔濬就驾崩了。而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中,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女人,冯太后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去拉拢各派势力,这其中冯太后豢养情妇,并传言跟很多人有染其实也是正常的。只不过在古代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作为男人的帝王是可以拥有大量的后宫妃嫔的,而女人如果想要有几个伴侣就难免会落入后世的书写历史的知识分子的口诛笔伐之中,这其中也就难免会有一些夸大和夸张的成分,其实就跟我们后来读武则天,慈禧的历史是一样的。

但读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关于道德评价的部分还是很重的,也正是如此,历朝历代为了抹黑一些执政者,都是通过道德抹黑的方式,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我们看历代政权的末代皇帝或者不是正常死亡的皇帝都是荒淫无耻,残暴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评价一个执政者好和不好的标准其实不应该是依靠私德,而是应该看他的执政是否给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整体的社会是否是进步的,没有人是圣人,是人一定有缺点,古今中外的执政者也是不例外的,所以虽然读私德部分很多人觉得很吸引眼球,并对某些执政者产生刻板心理,但这并不是我们正确看待一个人的态度。我们读历史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这一点的。其实对于现代社会这一点依然是如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虽然历史上对冯太后的私德的指责很多,但我们也要看到从整体历史上看,对冯太后执政的正面评价还是很积极的,这也就证明其实冯太后作为一个执政者,其作为其实是超过很多男性帝王的。

而作为一个汉族女性,冯太后的汉文化的造诣是非常高的,也正是如此,在冯太后主导下,北魏才有了后来的全面汉化,才让北魏从一个单纯的游牧民族的政权逐步过渡到了跟中原文明和文化接轨的政权,而这样的转变,才让北魏没有步很多少数民族政权的后尘,整个北魏政权延续了一百多年,而且后世的隋唐政权实际上都是脱胎于北魏政权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冯太后给后代留下的政治遗产。我们在后面的历史中也会再读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