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剧生意日趋白热化

封面 I 网络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行至2024年,超级网红们开始顺着互联网新风向,从直播间屹立不倒的旗帜转向幕后深水区,将自身IP优势不断重组扩散,拼命撕扯出新的掘金地。

最近,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的前“带货一姐”薇娅,再度浮出水面。

紧跟着小杨哥、辛巴等人的步伐,向着短剧市场开了“第一枪”。

上个月,薇娅旗下的谦寻成立短剧公司谦萌文化,并在618大促期间首次解锁出直播融合短剧的新玩法。

不仅如此,谦萌文化还携带着三部短剧强势来袭,包括《我家来了个男保姆》、《替身男友》、《别和弟弟谈恋爱》,值得注意是的海报上董海峰为出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薇娅潜入幕后的几年里,直播江湖从未擦去她的痕迹,其更是联合丈夫董海峰将谦寻打造成MCN巨头,放大直播带货的优势在AI、供应链等领域闪转腾挪,一度开垦出茂盛的商业版图。

这一次,他们追寻着短剧这个市场新风向,瞄准了下一个破局点,意图再次垒砌新的商业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剧市场以疾风骤雨般姿态掀起的风暴,让无数人为之眼红。

据艾媒咨询报告,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上升267.65%,预计到2027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成长空间巨大。

尤其在年初,传出了咪蒙靠两部短剧收入过亿、短剧编剧月入10万等让人心痒痒的词条。

千亿规模的香饽饽,自然不会被探索多元渠道的薇娅夫妇所错过。

据悉,此次谦寻短剧主阵地大概率选在抖音,毕竟抖音在平台、品牌定制以及直播带货等方面有其他平台难以匹敌的优势。

短剧和直播内容相融合的方式,是谦萌文化向市场注入的短剧新思考,但这一模式的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检验。

不过从薇娅夫妇过往的投资经验来看,他们很擅长在新的领域裂变出新的玩法,如同其在数字人直播领域的风生水起,靠着创新打通新旧渠道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并且谦寻与超过8万个国内外优质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转化品牌资源想必是他们真正野心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5月30日谦寻旗下的蜜蜂惊喜社在官方抖音发布了《拿捏霸王的“千金”,竟然是TA》,数据惨不忍睹,并未激起太大水花。

图源:抖音@蜜蜂惊喜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抖音@蜜蜂惊喜社

这也印证出短剧生意虽火爆,但已然步入了内卷阶段,打造出圈爆款不是个容易事。

现在看来,短剧生意与直播带货、线上电商领域的关系越发密切,成了不少新型互联网公司必做的生意之一。

前段时间,疯狂小杨哥一头扎进了短剧市场,渴望打通新的商机,不过其短剧账号粉丝量不足10万,且播放量数据一般,仍没有真正突破这个块领地,但其耕耘这块领域的决心可见一斑。

辛巴的辛选集团联合欧诗漫推出品牌定制短剧《她似珍珠璀璨》,目前仍在拍摄中,不久后便会登陆市场。

短剧因为投资小、风险低、节奏快、周期短等特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公司争先恐后的入局,其中不仅有薇娅小杨哥等新旧网红,互联网大企业也开始纷纷下场渴望分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同直播带货的成长轨迹一般,短剧也曾引发急功近利的质疑声,认为类似电子榨菜般的产业如同空中楼阁,但其野蛮生长的态势还是让人无法忽视。

如果说如薇娅等网红们的入局不足以说明问题,互联网大厂们的迫不及待恐怕就是最好的佐证了。

电商平台层面,拼多多、淘宝、京东等都开始紧锣密鼓的布局自己的短剧业务,目的自然是搭建起属于自身的内容生态矩阵,吸引用户由内部进行裂变,有效降低流量购买成本。

据36氪报道,2023年初,多多视频日活跃用户数突破1.5亿,用户时长峰值超过40分钟。今年4月份,多多视频开通了短剧入口,并在其中杂糅着带货短视频。

图源:拼多多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拼多多APP

淘宝同样紧贴短剧,发布“百亿淘剧计划”,宣布一系列扶持措施,目的就是加速短剧与电商的融合。

同样,在电商平台“争夺战”中逐渐落后的京东,抛出了十亿现金和十亿流量的内容激励措施,短剧内容开始大量上线。

像极了几年前各家争相布局直播带货的情境,短剧市场的迷雾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清。

在关于短剧究竟是泡沫还是风口的质疑声肆掠时,5月,小米公司一则短剧编剧招聘信息闯入了大众视野,人们疑问难道是霸总雷军终于开始将自己的爽文人生搬到短剧里了吗?

紧跟着小米步伐,360集团也开始涌现出大量的短剧招聘岗位,结合周鸿祎在网红道路上立下的豪言壮语,其势必不会放过短剧赛道蕴藏的巨大流量池。

除此之外,华为此前也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短剧应用——短剧大全App,且已在华为会员中心启动众测,应用简介开门见山:“短剧大全快应用,畅看海量短剧。”

互联网大厂们根据自身特性已设计出不同的短剧狂飙方式,能够预见的是,未来围绕这块领域的争夺想必会更加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逐一门野蛮生长的生意,背后映射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网红MCN来说,不能将鸡蛋全部放在直播带货一个篮子里,对于电商平台以及大厂来说,深层次的流量焦虑及对于每一个细微赛道的警觉让它们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值得一哄而上的生意并不完全是一劳永逸的买卖,短剧同样不例外,甚至有可能是另一个“极端”。

之前的文章我们就曾分析过,短剧需要高额度的资金投流,不少玩家都是在为平台打工,背负的却是成为爆款的小概率事件。

并且随着第一轮掘金者依靠不规范的行业现状赚走最多的钱后,短剧市场的规则正在进一步的完善,6月1日起,《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将正式落实,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相关部门下场整顿,平台的审核同样越发严格,抖音和快手等平台下架的短剧数量并不在少数。

而对于品牌方而言,制作费与合作成本在逐步水涨船高,但成为爆款的概率在降低,并且经常性的“霸总宠妃”,势必会造成审美疲劳,这都是算法时代下需要警惕的问题所在。

总而言之,在短剧步入规范化与精品化的同时,寻找新的破局点以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势在必行。

否则,以急功近利的姿态蜂拥而上,不排除会生出几个财富神话,但泥沙堆积起的大厦也难免会崩塌。

点击关注我

一起探索新商业新营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