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徐坡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徐坡岭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下,中俄经贸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徐坡岭博士对于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关注着中俄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动态,分析着双方在国际大背景下的合作机遇与挑战,探讨着“一带一路”倡议下两国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在当前全球经济转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徐坡岭主任的研究将为我们理解中俄经贸关系、中国企业如何把握俄罗斯市场机遇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通过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俄经贸关系的未来走向,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在俄罗斯市场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探析中俄经贸关系:机遇领航,挑战同行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徐坡岭

文/《中国经贸》刘晓桦

中国经贸》:在您看来,中俄经贸关系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有哪些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徐坡岭:从俄罗斯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其当前采取的战略来看,它正在从东向南重新布局对外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中俄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机遇,实际上源于俄罗斯因制裁和封锁而进行的战略转向。之前,尽管中俄经贸合作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主要基于互补性,即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而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中国的制成品。长期以来,中俄经贸关系中能源合作占主导地位,这反映了中俄经贸合作的政治性和战略性。因为,稳定、良好的能源合作对中国而言是能源安全,对俄罗斯而言是财政和金融安全。

然而,要看到,2021年前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和投资品进口的主要合作伙伴是欧洲。在被欧洲和美国制裁后,俄罗斯与欧洲的贸易量显著下降。据数据,2019年俄罗斯对欧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41.3%以上,但到了去年,这一比例下降了23%。与此同时,中俄贸易额在近年来持续上升。在疫情爆发前,这一比例大致保持在14%至15%的水平,但随后显著上升,接近20%。到了2023年,尤其是俄罗斯面临制裁的背景下,中国在其对外贸易中的份额进一步增加,达到了33.9%。这反映出俄罗斯在失去欧洲能源市场后,其能源出口市场转向中国,为中国从俄罗斯采购到价格合适的能源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在俄罗斯被美欧制裁和出口管制的情况下,俄罗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制成品短缺,包括投资品和消费品在内的工业制成品不得不从中国市场采购。这使得2023年中国对俄出口占到当年俄罗斯进口总额的将近39%。

具体来说,在能源方面,中国从2021年之前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在8000万吨上下,2023年达到了1.07亿吨,进口量比2022年增长了24%。同时进口价格比上年有所下降,价值总额仅增长了4%。在制成商品方面,中国对俄出口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去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占其新车进口的98%,新车的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此外,在建筑机械、矿山设备、电力设备等领域,中国产品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趋势在2024年第一季度仍在加速。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俄经贸合作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增长点。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特别是在汽车和重型机械等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种趋势预计在未来还将继续。

《中国经贸》: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中俄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经贸合作协议。您认为这些协议将如何推动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

徐坡岭:在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中俄双方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旨在加强贸易投资合作。这些共识不仅是对已有成果的鼓励,也是对未来合作潜力的认可。政府层面的认可为贸易投资提供了制度保障,包括司法合作等方面,将推动双方合作的深入发展。尽管在协议和声明中还有一些细节尚未达成,但总体上,中俄经贸合作将继续加速。中国将继续向俄罗斯开放能源市场,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的进口。此外,双方还将在旅游、农产品贸易与投资、制造业与创新、数字化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在投资方面,中俄双方正致力于升级双边投资促进与保护协定,以解决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面临一些挑战,如执法环境的不完善等。然而,通过加强司法合作和推动立法完善,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当然,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沟通、协商和合作来解决。为了推动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双方应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包括建立更加完善的投资保护机制、加强司法合作等。此外,双方还应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国经贸》:在全球经济增长分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徐坡岭:在俄罗斯受到制裁后,对俄运输成本的上涨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过去,我们与俄罗斯之间商品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上运输。通过大型集装箱船,把输往俄罗斯的商品运送到欧洲的大型港口,如阿姆斯特丹和汉堡港等,再分装到中小型船舶,运送到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港口。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商品集中到这些港口,通过大型集装箱船运回中国。因为波罗的海的航道无法通行大型集装箱船。美欧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实施,欧洲那些原本可以中转和停靠的对俄运输的港口被禁止提供对俄运输服务。与此同时,另一条通过黑海港口与俄罗斯进行商品货物运输的航线也受到战火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我们主要依赖穿越欧亚大陆的陆路运输进入俄罗斯。但这种方式成本高昂,给运输带来了巨大挑战。中俄之间虽然有一些直接口岸,但俄罗斯的口岸接驳能力有限,与我们的设施相比存在差距。此外,公路和铁路的拥堵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运输的困难。之前俄罗斯发生的堵车事件不仅影响了我们的货物运输,还导致了海关检查和走私检查等问题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货物的积压。

在支付结算方面,对俄制裁和金融制裁导致的问题更加复杂。除了没收和冻结外汇资产外,更重要的是切断了与俄罗斯之间的金融联系。禁止使用美元和切断资源支付系统,使得与其他国家与俄罗斯做生意变得困难重重。尽管中俄两国通过协商,提高了本地结算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但支付和结算困难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本币结算外,银行间的结算清算系统仍然受到SWIFT制裁的威胁。目前,中俄之间的支付结算面临多重挑战。大型国有银行在合规方面非常严格,对于涉及俄罗斯的交易尤为谨慎。一些小型银行虽然愿意接受此类业务,但处理能力和规模有限。另外,中国银联国际支付结算系统(CIPS)与俄罗斯银行之间的合作虽然有所进展,但需求量巨大,导致开户和结算的排队时间较长,费用也相对较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企业不得不寻找其他解决方案。对于小额或偶发性的交易,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第三方代理公司进行代收,但这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长期和持续的业务,如汽车出口和石油天然气交易,企业则更加依赖于与俄罗斯建立稳定的支付结算机制。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中俄双方的企业、银行和政府之间合作探索。另外,展望未来,随着俄罗斯新上任的经济领导人强调产业政策和经济主权建设,以及可能加强的国产化和自我保护贸易措施,中俄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可能会面临新的障碍。然而,在当前阶段,俄罗斯仍然非常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合作。因此,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协调,以克服当前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经贸》:如何评价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贸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两国元首的共识,您如何看待中俄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潜力?

徐坡岭:迄今为止,中俄在共建“一带一路”领域的合作都是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框架下进行的。俄罗斯并未以双边的形式或名义直接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中。2018年5月17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深化亚欧地区全方位合作和互联互通的基本文件。在普京总统的最新讲话中,他强调中国在中亚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俄罗斯加强与该地区的合作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在最新的两国元首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双方提出了合作开发北极航道以及大数据的倡议,并有意向与朝鲜共同开发图们江出海口。这一姿态意味着中俄在北极航线和海上运输方面可能会有重大进展。北极航线现在已具备通航条件,且通航时间逐年增长。中国可以通过这一航线,将货物从俄罗斯直接运输至太平洋,这将大大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方面,中国需要投入资金建设航道沿岸的港口基础设施,并开展能源运输合作。目前,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天然气领域。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将大幅增长,而俄罗斯是重要的供应国之一。此外,中俄在科技合作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风能、太阳能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俄罗斯在基础科技、航天航空等领域仍具有强大的研究实力。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通过加强科技合作,可以推动双方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中国经贸》:您认为当前全球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是什么?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全球经济的转型趋势?

徐坡岭: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经济政治化与安全化的趋势,这与过去几十年的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逆全球化或新型保护主义逐渐显现。这种趋势的主要特点是国家更多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中,通过产业政策来保护和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例,过去它一直倡导贸易自由主义,但如今也加入了产业政策的行列,这必然对外部,尤其是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如中国,产生显著影响。经济民族主义的抬头导致了全球市场的分裂,各国不得不重建自己的产业体系,这无疑增加了投资成本,降低了实际净收益。因此,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中长期的低速发展时代,这与过去开放和全球市场一体化的高速发展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种背景下,经济格局的变化和阵营的分化成为了一种趋势。美元霸权依然主导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但其地位也面临着挑战。要取代美元,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这包括贸易结算、储备货币、计价和人民币资产的国际投资工具等方面。然而,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还相对较弱,尤其是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这使得人民币资产在短期内难以与其他主要货币竞争。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并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对全球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各国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贸》: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更好地把握俄罗斯市场的机遇并规避潜在风险?考虑到俄罗斯市场的特殊性和中俄经贸关系的特殊性,您认为中国企业在进入俄罗斯市场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您有哪些建议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适应俄罗斯市场环境?

徐坡岭:俄罗斯市场被视为中国出海的新阶段。中国企业与外部的合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集中在代加工领域。过去,我们经常按照外部的设计和需求进行生产,然后产品被低价收购并贴牌销售。有时,甚至产品的关键生产设备也由对方提供。这种OEM和ODM代加工或贴牌生产出海模式不仅利润率很低,而且充满不确定性。然而,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以更独立、更有创新性的方式走向国际市场。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中国手机厂商传音,它在非洲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传音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个现代工业制成品,填补了当地市场的空白。传音改变了非洲大陆的支付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向东南亚市场进军。这种出海模式不同于欧美企业,它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成长市场,而非仅仅是一个低收入、低消费能力的市场。

当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时,情况与非洲截然不同。俄罗斯是一个经历过发达工业化成熟模式的国家,其消费者有着独特的消费习惯、技术标准、环保要求以及系统配套需求。随着欧美企业因各种原因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市场出现了巨大的需求缺口。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以填补市场空白并建立新的标准。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非常积极,不仅涉及传统机械制造领域如建筑机械、工程机械和电力设备,还涵盖了新能源、芯片智能控制等新兴产业。此外,中国的平板电脑、手机、芯片和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这些产品的进入不仅满足了俄罗斯市场的需求,还带来了中国技术和标准的输出。随着制造业的复兴,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从整车制造到运输车辆,从钢铁冶金到精细加工,从药品医疗器械到陶瓷玩具,中国产品正逐渐渗透到俄罗斯市场的各个角落。这种全面的参与不仅为中国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为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