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行业发展经历了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慧化的演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非遗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白庚胜提出了关于推进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建议。

01

打造文博行业新基建,构建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推动文物预防性保护。

建议相关部门推进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促进“数字科技入圈”。

一是打造文博新基建。运用云、AI、二维及三维影像等科技手段,推进从展示、传播环节的数字化,走向文物采集、修复、存储、服务、研究、管理等各环节的深度数字化,构建文博行业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

二是加强文博行业的全链条知识产权管理。支持数字文物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强文物资源大数据在数字内容形态中的应用,运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强化对文物数字资产的授权管理以及文创知识版权的确权保护。

三是加快制定文物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健全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机制,强化文物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依法保护文物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支持文博机构、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同建立文物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并将标准化的数字化技术在文博行业推广复制。

02

创新传播文物价值,实现多内容形态的表达呈现,推动文物活态化传承。

建议相关部门推动文博机构联合高校、企业、组织等力量,共同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出圈”。

一是强化内容建设,加强文物IP开发和转化。以新的文化生产思维和突破商业局限的新协作方式,以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数字内容形态为载体,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助力文博领域的优秀IP频繁“出圈”,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现象级产品,引领青年文化消费,创作满足年轻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让文物触手可及、融入生活、服务大众。

二是创新表现手法,拓展传播渠道。鼓励支持文博机构发展沉浸式、云展览、云旅游、云直播等数字体验项目,依托云、AI、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借助“5G+4K/8K”超高清、VR、AR、渲染、图搜、全景声等多媒体数字技术开发利用文物资源。

03

联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强连接交互”的多元协作,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化参与。

建议有关部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支持打造连接文物与个人、文博机构与企业组织、文博管理者与社会大众的“强连接交互”。

一是支持市场化运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拓展企业、行业协会、基金会参与路径,通过资本投入、技术支持、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等方式,助力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

二是鼓励大众参与。支持引导民众通过文物认养领养等方式,创新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促进企业、个人、集体对文物保护的关注。

三是优化文博机构体制机制。在推动社会化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文博机构协调好内部业务条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业务部门与外部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四是创新传播推介方式。借助科技、产业、艺术的赋能,将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挖掘、呈现出来,通过复刻“数字文物”,使文物以更完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白庚胜,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非遗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