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像这样的残疾人公益岗位正逐步在遂宁市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据悉,残疾人公益岗位遂宁市残联、宋瓷博物馆、医院等相关单位以助残小屋或服务区为载体,持续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变为残疾人公益岗位清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托新质生产力创造适残岗位的新机制。通过爱心企业“认领”的模式,招募优秀的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根据场景不同针对性提供便民服务,落地助残项目,在促进残疾人更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同时,凝聚城市向善力量,助推残疾人事业发展。

“这份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内容也比较容易上手。”6月12日,借助“遂州炬力·乐活乐享AI便利店”,通过岗前培训的残疾人陈勇与四川托璞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顺利就业,主要负责店内网络、线路、空调和购物等设备的巡检工作。据悉,当天共有5名残疾人与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5个岗位是我们企业通过遂宁市残联,在助残小屋认领的残疾人公益岗位,员工入职后,公司会为他们缴纳社保、公积金。”四川托璞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礼介绍:“社会公益活动一直是我们企业的重点工作,所以我们通过认领公益岗位的形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传递了企业的爱心和关怀。”

遂宁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走访调研中,工作人员发现许多企业展现出为公益事业贡献企业力量的积极意愿,但实际操作中,却在适残岗位开发、残疾人员工科学管理以及公益项目开发运营等方面面临执行难的困境。因此,市残联探索建立了助残小屋运营模式,着力打造一个集科技助残、资源整合与多元服务于一体的平台,为残疾人群体、爱心企业以及政府提供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桥梁,实现了社会资源与公益助残服务(项目)的有效链接。

“经过培训后,残疾人员工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就能达到残疾人公益岗位的岗位要求。”负责助残小屋运营的成都启航助残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爱心企业通过联系遂宁市残联就业所或在“启航公益”微信号后台留言,表明“认领”意愿后,就会有工作人员为其开展“一对一”的公益助残指导服务,确定公益项目以及“认领”岗位等相关内容,助力项目落地生根。

同时,为持续释放和传播社会慈善公益价值,助残小屋还会根据爱心企业需求免费为其提供残疾人就业政策咨询、广告投放、产品展销、残疾人员工岗位培训以及相关人力资源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助力企业的助残项目可持续发展。

除了从事便民服务工作,经过培训后,残疾人员工还会兼任“无障碍产品体验师”、“文创产品定制促销员”等岗位。刚入职的杨艳就是助残小屋的“无障碍产品体验师”之一,试用助残小屋的无障碍产品后,及时将体验感受反馈给产品企业以及顾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小屋设置了折翼善物专柜,主要展销助残文创产品和高端辅具,为爱心企业参与小屋共建提供更多的合作方式,例如购买产品、捐款捐物等。”助残小屋的负责人表示,如今,助残小屋的运营模式获得了多方认可,吸引了浙江省杭州市等地的残联前来考察、调研,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展助残小屋的服务功能,在为残疾人员工开拓增收路径的同时,也为爱心企业向全社会展示品牌形象、输出企业文化提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