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免费领书哦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思想钢印9999

来源:雪球

01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做 “ 投教 ” 这些年 , 我发现非职业投资者有很多共同的习惯 :

有些人特别容易被诱导 , 比如说 , 我今天分析黄金的大趋势长逻辑 , 他觉得有道理 , 第二天就把大部分仓位都换成黄金了 ;

有些投资者特别容易被困在手中股票的盈亏点上 , 我从去年年中开始一直推荐低估大盘价值 , 年初开始一直强调红利风格是绝对的主线 , 但他每一次问我 , 都是手上那几支TMT的小票 , 觉得你说的对 , 但又觉得自己手上的股票也不错 , 应该可以回本 , 回本后再来买我说的高股息标的 。

大部分投资者特别在意估值 —— 其实不是估值而是过去的涨幅 , 我从去年年初说了一年多要全球配置 , 说你至少先买一个点的美股ETF , 再慢慢加 。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认同的 , 但在操作上 , 很多人就是觉得美股涨多了 , A股很便宜 , 美股不跌不肯买 , 跌一点就更不肯买了 , A股下跌不卖 , 跌多了 , 就更不舍得卖了 。

一开始我觉得这是因为投资者不够成熟 , 但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 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 , 当你过度陷入对单一个股的研究判断中时 , 往往忽略了整体全局的更大的影响因素 。

决定个股收益涨跌的 , 首先是大盘涨跌 , 而决定账户整体投资收益的 , 首先是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

就好像你上街买菜 , 本来应该一桌子菜 , 有荤有素 , 有鱼有肉 —— 这就是配置 , 结果你看到牛肉大促销 , 就全买了牛肉 , 或者不知不觉中买了一堆都是自己爱吃的凉菜 —— 这就是偏好 。

为什么生活中很常识性的东西 , 到了投资中就很难做到呢 ?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偏差 —— 因为小概率事件而忽视大概率事件 。

02

易被忽视的基础概率

先做一道选择题 :

张三酷爱历史 , 家里到处都是历史书 , 张三更可能是 :

A : 建筑工人

B : 大学历史老师

直觉应该更可能是大学历史老师 。 但我国有8000万建筑工人 , 大学历史老师数量不会超过8万 , 大街上随便挑一个人 , 为建筑工人的基础概率是大学历史老师的1000倍 , 而历史书又是所有书籍中最畅销最没有阅读门槛的品类 , 导致爱看历史书的张三是建筑工人的概率 , 反而高于大学历史老师 。

这个结果跟大部分人的直觉不符 , 因为普通人总是容易关注那些明显特征 , 而忽视基础概率的巨大影响 , 举一些很常见的例子 :

1 、 彩票 : 看到彩票大奖的新闻而购买彩票 , 忽视实际中奖的概率非常低 。

2 、 假阳性 : 一种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很低 , 没有任何症状的人去检测出阳性 , 是假阳性的概率非常高 , 如果不了解基础概率 , 就会过度恐慌

3 、 如果连续掷了五次硬币都是正面 , 很多人会押注下一次为反面 , 而忽视每次掷硬币的概率都是独立的50% 。

在投资中 , 指数是抽象的 , 决定指数的往往都是一些宏大而难以把握的要素 , 比如流动性 , 比如经济指标 , 如果没有专业的训练 , 很难把它跟投资决策联系在一起 , 但个股研究中的要素是具体的 , 要么影响利润 , 要么影响估值 , 都会直接作用于股价 , 作用于你的账户收益 。

这就造成一般人往往会忽略股票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整体性价比 、 板块风格等等 , 而这些却都是个股上涨的基础概率 , 决定了你是逆水行舟还是顺流而下 。

我一直偏好配置消费股 , 因为相对研究更深 , 但从去年年中开始 , 就基本上清仓了消费股 。 原因在于 , 全社会整体消费数据持续向下 , 以往支持消费股的消费升级的逻辑消失了 , 而新的 “ 消费平替 ” “ 兴趣消费 ” 等又没有形成趋势 , 而且这个变化一两年内不会结束 , 消费股的整体贝塔向下 , 消费股的基础概率较低 , 就算能做到阿尔法向上的好公司 , 涨幅有限 , 万一选错 , 代价巨大 。

很多人拿巴菲特 “ 只精选个股 , 不关注宏观和市场风格 ” 的投资理念 , 来说明只要专注个股研究 , 就可以不受大盘指数的影响 , 也能长期稳定盈利 —— 这种简单学习巴菲特的方法 , 恰恰忽视了A股和美股的基础概率的巨大差异 。

03

牛长熊短与牛短熊长

A股的波动率和换手率都远高于美股 , 导致A股大盘涨跌对账户收益的影响更大 , 你的收益长期而言 , 大部分取决于指数涨跌 , 特别是大资金和没有形成投资体系的散户 。

以沪深300为例 , 由于2007年的巨阳过大 , 2008-现在的这17年 , 全部运行在这根阳线的实体范围内 , 导致你的整体收益跟你在什么位置入市的关系 , 大于你投资时间长短的影响 。

A股 “ 牛短熊长 ” 的特点引发一个现象 , 虽然近20年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 、 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 , 年化涨幅分别为6.9%和9% , 并不低 , 但这两个指数过去20年上涨和下跌的年份数都是各50% , 考虑到大部分新股民都是在上涨时入市 , 炒作时间不到三年 , 那整体亏损的概率非常高 。

由于振幅巨大 , 收益亏损的时间分布都非常不均衡 , 这也导致A股投资中 “ 择时 ” 策略的有效性 。

A股中有一种20多年来一直有效的策略 , 就是在均线空头排列 , 且长期均线乖离率创三年新低后分批买入 , 然后等恐慌结束后 , 按照一定的规则卖出 , 其胜率和赔率都相当不错 , 缺点是一两年才能开一次仓 , 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轻仓 , 且大牛市没有收益 。

这一类方法的投资者 , 持仓以指数ETF或股指期货为主 , 不太研究个股 , 反而有人会因为关注个股而影响了对指数的判断 , 其实这就是对A股基础概率的准确把握 。

所谓择时 , 本质上就是配置 , 是在低收益零波动的货币类资产 ( 比如逆回购 ) 和高收益高波动的股票 , 这两类资产间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 , 上述方法拉长时间看 , 就是 “ 长期货币+短期股票 ” , 以股票仓位的短期波动来获取超额收益 , 这么做更符合A股基础概率分布的特点 。

再来看美股 , 完全不同 。

标普近20年年化收益8% , 超过沪深300但不及中证1000 , 但其中却只有5年下跌 , 年胜率为75% , 所以美股比A股赚钱并不是因为涨得多 , 而是其涨跌分布更容易赚钱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20年 , 标普500涨跌幅最高的三年为29.6% 、 28.9% 、 26.9%和-6.2% 、 -19.4% 、 -38.5% , 沪深300涨跌幅最高的三年分别为161.5% 、 121% 、 96.7%和-25% 、 -25.3% 、 -65.9% 。

即便是美股历史上比较差的阶段 , 比如1962-1982这 “ 失去的20年 ” , 年化收益率仅为3.4% , 但年份涨幅却是7跌13涨 , 65%的胜率远高于近20年年化涨幅达到6.9%的沪深300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巴菲特在1962-1984年期间 , 也能达到22%的年化收益 , 仅略低于1957-1964年的28%的年化收益 , 正是因为指数总体最差 , 但胜率不低 , 任一单一年份跌幅有限 , 对巴菲特这种 “ 长期赔率型 ” 选手 , 影响反而不大 。 但如果到A股来 , 面对头一年涨了161.5% , 第二年跌-65.9% , 我不相信股神还能有正收益 。

这就是所谓的 “ 牛长熊短 ” , 如果你不是巴菲特 , 在投资方法上 , 长期持有指数基金不动就是最佳策略 , 如果再想提高收益 , 就要考虑美股的波动特点 。

“ 牛长熊短 ” 加上涨跌差异不大 , 每涨两三年跌一年 , 最适合 “ 股债平衡 ” 策略 , 利用股与债之间的不相关性 , 大部分配置股票指数 , 小部分配置加了杠杆的债券 ( 加杠杆是为了让收益波动相匹配 ) , 然后进行年度的比例再平衡 , 相当于边涨边减仓 , 跌完后再把仓位加回来 。

所以 , A股和美股都能赚钱 , 但赚钱的方法差别巨大 。 A股主要看你能不能把握时代的机遇 , 你得有赌性和赌运 ; 而美股需要像巴菲特那样有成熟的寻找阿尔法的方法 , 或者老老实实地配置一定比例的指数基金和债券 。

04

中国阿尔法+全球贝塔

在股票 、 债券的基础上 , 再加上商品和另类资产 , 就是全资产配置 , 像这几年 , 股债走势趋同 , 股债平衡策略失效 , 货币 、 商品和另类资产在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每一年都有胜出的资产 。

这些年 , A股的投资品种也开始丰富起来 , 美股的几个主要宽基指数和重要行业的ETF , 再加上日本印度欧洲市场 , 对一般人也就够用了 。 商品类 , 最重要的黄金 、 石油和有色都有相应的ETF , 还有各种债券类指数基金 。

这些就可以搭建一般投资者可用的全球配置组合 , 摆脱A股这种巨幅波动 、 过于依赖贝塔的特色 。

像我从今年开始 , 核心股票仓位转变成 “ 中国阿尔法+全球贝塔 ” 。

中国阿尔法是指A股和港股的仓位用相应的期指对冲 , 放弃越来越弱的 “ 时代红利 ” , 只赚个股和市场风格的超额收益 , 在此基础上 , 再动态配置一定比例的美股ETF 。

只有控制住贝塔 , 才能专注于阿尔法 , 把命运和投资结果更大程度地掌握在自己手上 , 而不是做时代的赌徒 , 不再等待改变命运的大牛市 。

如何做好资产配置,穿越牛熊?欢迎加入雪球官方出品的雪球基金第1课!小雪1对1亲密陪伴式教学,7天时间教你一套系统的基金投资方法 ! 让你能够明明白白地认识投资!

还有长期的社群可以交流心得,让我们共同等待市场的上涨!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