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惠玉兰)昨日,苏州首个生物多样性数智AI小程序“万物趣拍”正式上线。当天,50组家庭200人亲子团走进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率先使用该小程序完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研学活动和熊猫行为观察活动,不同于平时的普通游览,孩子们解锁了新玩法。本次活动由苏州高新区(虎丘)生态环境局主办、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承办。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今年1月,根据最新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报告,苏州高新区各类生物达1680种,其中列入《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物种1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20种。值得一提的是,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集中了苏州高新区九成以上的鸟类。

高效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对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苏州高新区正计划在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进一步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承担生物多样性宣传科教功能。同时,为了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苏州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开发上线“万物趣拍”小程序,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架构,结合AI智能生物识别算法,实现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构建AI智能生物识别、随手拍物种上报、法律法规和科普宣传等四大功能。

“哇,好神奇,一拍就知道是什么物种了!”“原来这是红李,这是落羽杉啊!”……“万物趣拍”小程序上线后,50组亲子家庭分成4个小组在接受湿地工作人员生物多样性科普教学过后,戴上不同颜色的帽子进入湿地生物恢复区开始了他们的探秘行动。记者打开该小程序进行了体验:点击选择动物识别或植物识别,然后拍照或选择相册里的照片点击上传,就可以自动AI识别。平台还支持随手拍识别功能,只要发现稀有物种,拍下生物照片,上传提交后台,就可以给专家进行鉴定。平台显示,1个小时内,亲子团累计识别动植物种200余个,访问页面数2万次。

作为首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近些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提升湿地水质、土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设置60万平方米保育区,减少人为干扰,保护湿地栖息的鸟类和动植物的多样性。截至今年6月,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到野生鸟类从开园之初的60多种增加到171种。湿地公园将科普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常态化工作推进,建立湿地科普教育中心等一批科教基地,每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200多场次;与5所学校共建湿地国际示范自然学校,开展进校园、进湿地、进社区等活动近2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