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租售比这个概念又被不少人拉了出来:

老破小租售比破3,已经跌到位了!

租售比3%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没达到这个指标的资产一定不要碰。

同面积同品质,古北租4万,瑞虹租2.5万,但是瑞虹单价比古北贵了不少,因此古北更具投资价值而瑞虹都是泡沫。

类似的论断最近很多,我不一一列举。

在这个论调的影响下,有不少参加我们线下沙龙的粉丝朋友,最近也有很大比例的问题集中于此:

是不是租售比不达标,这房子价格就都是泡沫,完全不值得入手?

但是,事实上,市区好地段的好房子,租售比一般都是非常低;

反而是那些老破小或者近郊动迁房才能达到一个不错的租售比。

那么,难道市区的好房子价格都是虚高,而那些老破小就比市区的好房子更具潜力?

租金的高低,租售比的大小,真的能决定房产的实际价值吗?

01

租售比,是一套房子的年租金和其房屋总价的比值。

楼市专家们喜欢拿租售比说事,是因为国内的租售比一直跟国际上有一定的差距。

欧美大城市的普遍租售比大概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而国内大多数都达不到。

而专家们把这个概念延展到了楼市的价值判断上:

房价应该跟房租强相关,如果房价贵,租金低,那么就是泡沫。

如果租金高,房价低,那么就是有投资的潜力,是个优质的潜力股。

以国际水平的3%作为标准,全国二线以上城市的房子基本要淘汰75%,租售比在1.5-2之间的四大一线城市的房产几乎要全军覆没。

尤其是市中心地段好品质不错的房子,租金和售价一比都差的很远,租售比都很低。

比如上海的翠湖天地系列,已经算是高端租赁市场中价格比较坚挺的社区了。

翠湖二期单价达到20万每平米,一套188的湖景户型成交价高达4000万,在租房市场大概也只能租到4万块出头的水平,租售比大概只有1.5%左右。

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汤臣一品,433的户型租金大概也就是10万块一个月,相比于1亿多的房屋总价,租售比更加不够看。

如果从租金的角度评价房产的价值,那么以上两个名扬全国的社区,都是垃圾资产的一分子。

那么,是不是租售比高的地方,都是房价被低估的区域呢?

最近上海楼市恰好又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热点,就是大虹桥徐泾的标杆社区蟠龙天地3期,一套195平大平层的租金达到了3.9万/每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其1400万左右的新房买入价,租售比超过了3%,成功达到了国际水平,并且完美打脸了上海整体平均1.69%的水平。

单纯以租金和租售比的视角来看,大虹桥徐泾的潜力肯定是被大大低估了。

这套体系下,至少应该跟租金水平相似的新天地看齐,房价至少也得达到了15万-16万一平米。

如果看租售比的话,最近市区成交的那些一两百万的老破小,一个月能租四五千块,租售比十分的漂亮,达到2.5-3.5%。

按照这套体系,上海楼市的整体估值体系都得颠倒过来,最值得买入的就是老破小和远大新,市区的房子大概都不该去碰。

02

如果没有租售比这个前提,拿老破小和豪宅比价值,拿徐泾和新天地比潜力,大概是会被外行骂傻x的举动。

大家读到这也会了然,单纯看租售比这个概念衡量房产价值,的确是不太靠谱。

租金和房价,也就是房子的价值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

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系并不像股票市场那么大。

很多人喜欢套用租售比的逻辑去分析,大多都是套入了股票分析的那套框架,目标是去找股息高的股票去买。

但是实际上楼市和股市的区别很大,楼市里面,租房市场和买房市场本质是两个市场,租房子的人和买房子的人本质是两个群体。

租房的人选房子跟月度现金流(工资收入)相关,跟短期通勤(工作、孩子读民办)需求长相关。

买房的人跟资金积累长相关(家庭积累以及收入水平等等),跟长期通勤需求(宜居,学区)长相关,跟楼市预期也强相关。

两种群体的需求差异决定了,租金价值的判断标准和房价价值的标准一直有很大的差异,并不是说卖的贵就应该租的贵。

比如9号线沿线的九亭,靠着上游的大厂高收入打工人,租金水平一直都不低。

为了上班方便,他们第一优先级一定是通勤效率。

但是当这批租房人买房的时候,如果拿着500-600万的预算,大概率可能会选择通勤时间更远的南翔。

相比之下,南翔的环境更好,配套更健全更宜居,只是通勤时间相比于九亭略长了十五分钟。

在买房市场上作为长期居住的居所,南翔在买房市场的优先级就比九亭高了一格,从价格表现上也是如此,整体的均价水平就高九亭一头。

但是如果只是比租金,同品质同户型面积的房子,九亭的租金水平就是比南翔要高那么一点。

如果把目光放到中产社区,同样也会发现类似的情况。

上海典型高租金的地区就是西郊片区,从古北开始一直外溢到徐泾部分,这里有很多的外企,对应也有很多的外籍友人已经配套的国际学校。

这些朋友们在国内拿着高昂的租房补贴,因此在这些地方租房子的价格就出奇的贵。

我朋友在古北做二房东,他收进来的那些老社区改造出来的“奶油风行政公馆”,租金都在3-5万元,租户无一例外都是香港人或者外籍友人,以及那些拿着高昂补贴的海归打工人。

前文提到的蟠龙天地也是类似的情况,对当地市场了解就知道周边的别墅区租户里,有不少都是为了孩子读国际学校来的。

这样的区域,房租就是相对贵,比市中心很多高档小区还要贵,相对租售比就是高。

但是这些人真的买房子的时候呢?

大概率还是会按照楼市的鄙视链,3500万去买市区豪宅,2500万去买租售比低的老静安,黄浦,瑞虹新城。

总的来说,租房住房其实就是独立的两个市场,价格展现的结果,都是匹配其消费群体需求之后达成的平衡值。

单纯看比值其实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非要拿租金收益率去评判买卖市场的价值,大概率就会掉进“啥都不值得买”的陷阱里。

03

国内整体租售比偏低的情况,我觉得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去看。

第一个维度其实是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来看,我们还没有完全像发达国家一样完成城市化,目前仍在快速发展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几年体感不是很景气,但是我们仍然是增量发展的阶段,整体经济增速还是快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租金水平本质还是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直接挂钩的,收入增速相对较快的阶段,租金也是快速增长的,增速其实是快过发达国家的。

发展预期很高,对应的房价预期(估值)更高,那么相对来说,市盈率就会比较高。 对应来看,租售比就会偏低。

第二个维度其实就是我们国内实际的租赁市场和房产交易市场,本身跟西方也有很大区别。

租房权益这件事上来看,我国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租售同权”的水平。

目前来看,教育等资源还是相对稀缺的,租赁目前还是无法享受作为一个业主的权益。

中产和豪宅社区身上带着的稀缺属性,比如产品品质,园林,稀缺景观资源在租赁市场主打居住属性的时候,其实都在都在被弱化。

比如同一个社区,买一套高区江景房额外付出的溢价,和租一套带江景的房源带来的溢价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前者是长期拥有稀缺资源,后者是短期享有,稀缺资源反而在租赁上价值被弱化了。

至于那些顶级豪宅房产身上额外的金融属性,跟租赁市场更是没什么关系,因此大概率越是稀缺的顶级豪宅,租售比就越低。

此外,房产税等政策目前国内也没有普及,户籍政策也没有完全放开,租赁市场的活力的确也是和国外有一定差距。

综合以上的情况,租售比低,本身也算是我国的特殊国情了。

说的土一点,我国传统文化里,对租房这事本身就不太认可。

居有其所,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大部分人最心底欲望。

这一层面上,其实也在削弱租赁市场的价值:

赚到了些钱,不是花更多钱租房,而是攒起来买房。

04

房产的价值,本质还是回到了购买力的分化和板块的分化上,既要看资产的总价水平,也要看对应的购买力属性。

购买力水平可以分成刚需、中产和豪宅,区位上可以分成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大片区,微观又可以分成一个个区域和板块。

这些就不是用租售比这一个单一指标套用所有房子的简单系统,是一个要综合分析的复杂体系。

综合来看,如果说你只是想去买那些一两百万的老破小,租售比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这些房子属于楼市资产鄙视链的底层,本质没什么稀缺性。

你拿着这笔钱买房子,就很难能从房价上拿到超额收益,关注租金自然十分重要。

这个就和你买一笔年金或者做一笔大额存单没什么区别,安全第一,现金流第一。

如果你是买中产以上的房子,就是另外一个视角。

上海楼市还是在全面分化的过程中,城市更新和城市化还在继续,依然缺好房子,未来尚有发展增量值得期待,远远未到分化的终局。

如果你期待拿到房价收益,还是分析供需关系、板块价值、购买力的分化更为重要。

远期可以预期的是,迟早有一天,租售比大概率会跟国际水平拉齐,但是尚有很多条件需要满足。

比如租售同权,房产税、交易税费等方面,最关键还有所在城市的日常居民收入水平能否匹配房价的问题。

从这个维度来看,上海接下来二十年恐怕还有一轮高速增长,再次跟其他城市拉开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