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任何意外,在美国的持续施压和怂恿下,欧盟电车税终于落地。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初裁结果显示,未来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盟,将被征收最高38.1%的临时反补贴税。此前,中国电车凭借着产业链和性价比优势,对欧洲电车行业实现了降维打击,进而全面确立了市场竞争优势,欧盟不从产品力上寻找问题,反而走起了贸易主义的老路,对此,中方必然要采取反制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法国酒业等欧洲多国的外贸支柱产业都将受到这轮“回旋镖”的反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根本来说,中国电车能在短短数年内彻底奠定市场主导优势,这是依赖于自身的全产业链优势。在扬帆出海的中国车企中,基本是以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巨头企业为主,核心技术、零部件都能自给自足,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保证质量和科技含量,这样的产品自然征服了挑剔的欧洲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欧盟已经甩出了加税这张王牌,而中国车企也不会坐以待毙,有多种反击方式。首先,中国车企完全选择本土化融入路线,在欧盟各国投资建厂并建立产业基地。尤其是在东南欧地区,这些国家普遍汽车工业底子薄弱,再加上对于外资予以欢迎的态度,这让中国车企融入当地市场更为便利,而且可以绕过关税壁垒,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其次,中国车企还可以直接和欧洲当地车企合作。以零跑汽车为例,该企业就和荷兰斯特兰蒂斯在海外合作,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而且可以借助外企的资源和渠道,进一步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车企积极自救,寻求新出路的同时,中国政府也绝不会坐视不管。此前,正是在中国政府的持续施压下,拖延数个月的印尼中国电车进口项目终于敲定落地。很显然,和美国沆瀣一气的欧盟,绝不会轻易屈服,因此,我们的反制措施既要国内车企的合法权益,又要拿捏住欧盟各国的七寸。一方面,我们需要首先降低自身的损失,通过调整出口策略和优化产品结构减少欧盟在海外电车销售市场的占比,以此来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毕竟,中国对欧盟地区的汽车出口量在中国汽车总出口量的占比不到30%。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我们在积极开拓中东、东南亚等新兴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外贸领域对欧盟进行持续反击。中欧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尽管近些年来中欧矛盾不断,但双边贸易额却稳步增长。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低迷的背景下,2023年中欧双边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830亿美元,十年内增长了7.2%。毫不夸张地说,在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中国是欧盟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如今,欧盟在电车进出口贸易上对中方开刀,中方必然会在其他领域予以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欧盟的征税令公布后,法国和西班牙对此反应尤其强烈,因为中方反制的第一刀,很有可能就切在中欧酒业和食品之上,而法国和西班牙将首当其冲。数据显示,近年来中法、中西在葡萄酒、火腿等奢侈快消品的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加。其中,2023年中法双边贸易额达789.36亿美元,葡萄酒产业占据了大头。欧盟给咱们的电车加税,我们直接可以减少火腿、葡萄酒的进口量。毕竟,好的葡萄酒不仅仅只有法国出产,近期中国高层出访澳大利亚,就可以在葡萄酒进出口上深入洽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心而论,欧盟想要通过“电车税”来排挤中国电车产业,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最终对我国的电车出口企业只是伤及皮毛,不会动摇根本。暂且不说中国电车出口的海外市场足够庞大,有更多的替代市场可以开发,就以当下国内“油转电”的趋势来说,内销市场就足够消耗庞大的产能。而对于内忧外患的欧盟来说,对中国电车下手的同时,就要做好迎接中国反制的准备。无论是在进出口贸易多个领域,还在全球市场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中国都有打出反击组合拳的能力。盲从美国,扛起贸易主义大旗的欧盟,是该好好反思后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