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工信头条

饶议科学

2024年6月12日,英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红月亮升起了--中国成为了科学超级大国”。配的封面为:“中国科学的崛起--欢迎还是担忧”。

文章认为,从两个参数来看,世界的科学格局改变,美国、欧洲、日本的主导即将结束。它用的两个参数是:高引用论文占比和《自然指数》。

高引用论文,自2003年以来,中国急剧增加,2018年超过欧洲,2022年超过美国。(具体:2003年美国是中国的二十倍,2013年美国是中国的十倍,2022年中国超过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指数》是英国《自然》杂志拼的一组它认为重要而有代表性的杂志(当然偏向它自己的子刊,目的是推广自己的子刊),统计里面的研究论文。2014年开始统计,2019年中国超过欧洲,2023年超过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科学家表示令人惊讶中国在一代人追上世界科学前沿。

分专业比较,《经济学家》观察到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和生态、农业、物理、数学等学科远超美国的高引用论文,而在生物与生化接近美国,在分子生物学、空间科学、神经科学、临床医学、免疫学远落后于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文认为中国的专利远多于西方,但真正原创的发明不如西方。

该文认为中国科学的发展源于:经费、设备和人才。

该文写道:2000年以来,中国R&D经费增加了16倍,虽然目前以6千多亿美元还落后于美国的8千多亿美元。美国的经费百分之五十用于基础研究,中国的约百分之三十用于基础研究。

该文还谈到:2000年至2019年,中国有六百多万留学生出国,2000年代后期回国的多于出国的。中国每年培养的科学博士数量接近美国的两倍,中国的工程学位是美国的七倍。

该文认为中国大学和实验室的设施都非常好。

该文承认,中国也有大量的低质量科学。总体引用第一美国和欧洲。它引用美国教授评论:中国有高质量的顶层,但基础很弱。

该文指出,中国的基础科学少于美国,即使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中国占比高的是应用科学。中国的企业进行基础研究就更为稀罕。

该文认为鼓励发论文创造了假论文的市场,中国国内有人抱怨压力太大,大到没有选择只能作假。中国也有群体制造虚伪引用的方法。

该文认为美国和欧洲在生物科学和健康科学还领先,美国目前在临床医学的高引用论文是中国的四倍。中国在生物学方面正在很快赶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大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大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每日推荐范围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型文章。目前线上平台已收藏上千篇精华前沿科技文章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