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手下有3大饭桶,一个葬送老蒋55万大军,一个谎报军情,还有一个发誓此生只效忠老蒋一人。

这三个饭桶,但凡少用一个,老蒋都不会败得这么惨,但老蒋非但不听劝,反而给他们升官封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蒋为什么要这样做?3大饭桶将军究竟是谁?

点个关注,一起揭秘老蒋手下三大饭桶的真面目。

一 第一饭桶

老蒋手下人才辈出,像薛岳、孙立人这样的大将,可谓是难得的猛将,可老蒋偏偏放着人才不用,就爱去重用一些无能之辈。

其中第一位就是刘峙,如果没有他,蒋介石就不会白白葬送50万大军。

刘峙有多受重用呢?

巅峰时期的刘峙,武职、文职双双加身,既是二级陆军上将,又在河南省担任主席,他被称为江西“五虎上将”之首,是老蒋亲自评定的“福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蒋还有一句名言:

猛将不如智将,智将不如福将。

而刘峙,就是老蒋最看好的福将。

刘峙是怎样一步步获得蒋介石的欢心的呢?

说到底,还是跟刘峙的出身有关。

刘峙出生在1892年,家里是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本来一辈子和蒋介石都搭不上关系,可偏偏在1924年,刘峙经人介绍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教官。

这对刘峙而言,无疑是一次机会,只要进入黄埔军校,这就意味着他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辈,一跃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将军。

进入黄埔军校之后,刘峙的人生可谓是顺风顺水,在对抗北洋军途中,刘峙屡创佳绩,简直是各路军阀的天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一久,刘峙的大名便传了出去,蒋介石十分欣赏他,但实际上,刘峙之所以屡创佳绩,也只是因为北洋军装备差,实力弱。

刘峙在北洋军中捡了个大便宜,又在后来的浪潮中大肆残杀我军战士,这再次赢得了蒋介石的赞赏,加上他的嫡系出身,这让蒋介石对他尤为器重。

蒋介石绝对想不到,自己信任的福将,其实就是一个草包将军,在得到重用之后,刘峙的战绩将一泻千里,最终葬送蒋介石的50万大军。

刘峙前期升官太顺利,文武双职加身,这让他整天沉迷在享乐中,一来二去,早年所学到的战略知识全部被忘得一干二净。

长征期间,刘峙差点被我军活捉,到了抗战时,刘峙更是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就连部队退至何处,他也完全不清楚,蒋介石发电报来问,刘峙有时候说自己在河北,有时候又说自己在河南。

更可笑的是,当蒋介石下令停止撤退时,刘峙因为害怕日军,还私自往后撤退了千里之远,此举一度成为军中笑谈,而刘峙,也背上了“长腿将军”的骂名,意思是他行军速度慢,撤退起来比谁都快。

刘峙犯下如此大错,蒋介石本该大加惩处,但老蒋对此的评价却是:

刘峙或许不会打仗,但论起忠诚,谁能和他比呢?

蒋介石十分看重刘峙的嫡系出身,为此在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再次重用了刘峙,刘峙甚至还当上了剿总司令,分给了他60万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对刘峙充满厚望,可刘峙是怎么回报蒋介石的呢?

60万大军被挥霍一空,其中55万人被全歼,剩下的5万全部成了残兵败将,这就是老蒋所谓的“福将”。

即便是惹出这么大的祸,老蒋也没有过多处罚刘峙,1950年,刘峙带着家人去到印度尼西亚养老。

从这里就能看出,蒋介石识人不清,像刘峙这样的饭桶将军,可不止一两个,除了他之外,蒋介石手下还有两大饭桶。

他们又是谁?蒋介石为何频频重用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第二大饭桶

第二个饭桶则是大名鼎鼎的胡宗南,胡宗南可谓是“黄埔太子”,嫡系出身,放眼所有国军将领,胡宗南绝对是出身最高贵的那一批。

蒋介石对他简直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但他不知道的是,胡宗南此人弊大于利,是名副其实的饭桶,动不动就被杀得片甲不留,光是打败仗不说,胡宗南此人还喜欢伪造战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究竟有多无能呢?

1932年,胡宗南率兵围剿红军,在绝对的优势下,胡宗南还是被耍得团团转;

1935年,蒋介石让胡宗南去拦截红军,兵力众多的胡宗南,最后还差点被活捉;

到了1936年,胡宗南进攻陕北,战前他信心满满,临到阵前才发现,自己的对手竟然是彭老总,结局可想而知,胡宗南大败而归。

屡战屡败并没有让胡宗南泄气,1947年,胡宗南卷土重来,他带着几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冲进延安。

这一次胡宗南长了记性,战前他特地收听了电台,电台里说到,解放军主力都在延安,胡宗南越听越兴奋,当即准备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连邀功的台词都想好了,可一到延安才发现,根本没有半个解放军的影子,陕北部队早就撤离了延安,所谓的电台,都是毛主席特意让人安排的。

胡宗南被毛主席摆了一道,带着数十万大兵被耍得团团转,这让胡宗南感到很没面子,为了掩人耳目,他准备捏造战绩,向上级传递虚假情报。

胡宗南找来记者造势,扬言自己“歼敌无数,俘敌5万”,这5万人上哪去找呢?

胡宗南要挟当地老百姓,让他们穿上解放军的衣服,再假装被关进战俘营里。

5万人不是小数目,胡宗南找不到这么多百姓,便让人修建了很多个战俘营,再请记者去战俘营挨个拍照,这就导致战俘穿帮,有记者甚至拍到,同一个“战俘”,走进了好几个不同的战俘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们心照不宣,都知道胡宗南是在伪造战绩,但他们又不好戳破胡宗南。

在这样虚假的荣耀中,胡宗南还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另一边的蒋介石也没有惩处胡宗南,反而还信以为真,事后还一直重用他,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胡宗南出身高贵。

胡宗南是黄埔军校的一期学生,还是蒋介石的同乡,从这点来说,蒋介石是很信任胡宗南的。

另外,胡宗南对蒋介石也很是忠诚,简直比对自己亲爹还尊敬。

胡宗南在部队任职时,他父亲来找他办事,胡宗南还谎称自己有事要忙,让人把父亲领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边,胡宗南对蒋介石就是毕恭毕敬,只要是蒋介石的命令,他总会无条件遵守。

也正是因为这种忠诚,蒋介石才十分看重他,即便是打了败仗,蒋介石也没有惩罚他,反倒让他当上了“西北王”。

1950年,蒋介石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胡宗南本该为他断后,但胡宗南却临时将指挥权交给参谋长,自己则坐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

胡宗南的行为,已经是很严重的临阵脱逃,在军事法庭上所受的惩罚也不低,但蒋介石还是没有过多处罚他,甚至还让他安享晚年。

1956年,胡宗南还到了美国进行访问。

1962年,胡宗南被查出高血糖,病情恶化时,蒋介石先派儿子蒋经国进行慰问,随后自己又亲自探望,直接把胡宗南感动得老泪纵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蒋介石对胡宗南是很信任的,即便到了晚年,也没有忘记胡宗南。

只可惜,胡宗南出身再高贵,也难以掩饰他在战场上是一个庸才这个事实。

蒋介石重用他,无疑是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放着别的人才不用,非要去重用胡宗南,这注定蒋介石的路走不长远。

胡宗南不是第一个庸才,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庸才,除了他以外,蒋介石手下还有一个饭桶。

此人又是谁?他最后的下场又是怎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第三个饭桶

第一个是刘峙,他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手,却葬送蒋介石50万大军,第二个是胡宗南,在战场上坑惨了蒋介石,第三个饭桶将军则是陈诚。

陈诚比起胡宗南、刘峙来,跟蒋介石的关系还要更亲密一些,巅峰时期,他甚至有代替蒋介石做决定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论起战功,陈诚又完全比不上胡宗南和刘峙。

为什么蒋介石还要如此信任一个草包将军呢?

简单一句话,陈诚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同一般,首先,陈诚是蒋介石的老乡,其次,陈诚毕业于保定军校,随后陈诚直接进入黄埔军校任职,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注定是蒋介石的嫡系下属中的一员。

胡宗南和陈诚有着相同的经历,甚至胡宗南的出身比陈诚还要高贵一些,蒋介石为什么更信任陈诚呢?

那是因为陈诚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蒋介石的干女婿。

宋美龄有个干哥哥,不幸的是,干哥哥早年去世,剩下一个叫谭祥的爱女。

宋美龄很喜欢谭祥,还让谭祥去美国留学,回国之后,谭祥的婚姻就成了宋美龄、蒋介石的头号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谭祥的夫婿人选有两个,一是胡宗南,第二个就是陈诚。

比起胡宗南来,陈诚还是二婚人士,蒋介石本来不打算选陈诚,可偏偏陈诚早年和邓演达关系密切,邓演达又是蒋介石的死对头,拉拢陈诚对蒋介石来说,是对抗邓演达的一大机会。

就这样,蒋介石一手撮合了谭祥和陈诚的婚姻,自此,陈诚彻底进入蒋介石的亲属列队,外人看来,陈诚就是蒋介石的干女婿,加上嫡系出身,一时间风头无俩。

对于陈诚而言,有了谭祥这层关系,自己无异于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为此他几乎是对蒋介石言听计从,蒋介石对他,也是十分信任。

陈诚在蒋介石那地位颇高,论起军事能力来,就完全不够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曾派了20万大军给陈诚,陈诚则带着他的新5军北上,当时我军在东北还处于劣势,陈诚一来,直接将东北土地送到了我军手里。

本该进攻的时候,陈诚还在吃香喝辣,当我军反击时,陈诚又带领士兵开了一整天的会,会议开到最后,陈诚所在的新5军直接吃了一个大败仗。

此事传出去,一度沦为笑柄。

可蒋介石并没有惩戒他,这更加引人不满,许多人都说陈诚是关系户,是借着妻子的关系上位。

陈诚对此不以为然,解放战争时,陈诚还在大放厥词,扬言要在几个月内大败我军,结果却是陈诚败逃台湾,只能带着家人远走高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陈诚是“嘴强王者”,光靠溜须拍马升官发财,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他就没怎么打过败仗,到头来蒋介石还这么信任他,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陈诚很可能是替蒋介石背锅。

他所做的那些错误决策,很可能是蒋介石的命令,屡战屡败,蒋介石面子上过不去,只能将黑锅甩给陈诚,而陈诚也甘愿为蒋介石背锅。

从刘峙到胡宗南,再到陈诚,这三人和其他优秀将士比起来,简直就是饭桶,蒋介石不仅不惩罚,反而还一再重用,从这里就不难看出,蒋介石识人不清,疑心病太重,喜欢任人唯亲。

在可用之才和嫡系之间,蒋介石总会选择嫡系,这让蒋介石错过了很多人才,在重用这些所谓的嫡系庸才时,蒋介石也在一点点耗光自己的士气,最终落得个败逃的下场。

蒋介石的失败,怪不得这三人,这是历史的淘汰,是历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