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4年第10期

“学习强国”青年团队:理想千言,青春与我同奔赴

文-本刊记者 于丹

“我们平台现有400多人,35岁以下人员超过60%,‘90后’有177人,约占48%。”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暨百场宣讲启动仪式现场,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下简称“学习强国”)编辑付梁玉分享着“强国青年”的风采。
座下观众不禁思考,一个注册用户超过3.47亿的App何以做到受众无差别覆盖?
听罢恍然——青年提笔,写就了答卷......
追求:坚信笃行,学以致用
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正式上线。从筹备到正式上线,仅仅用时13个月。这13个月的酝酿,“学习强国”团队经历了一场思维方式的快速转变。
在“学习强国”,每个人踏上岗位之后都需要经历重新学习的过程,每一位强国青年都带着“学习意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学习领会,自觉运用到采编工作中。5年过去,“学习强国”已建设为拥有PC端“思想”“习近平文汇”“红色中国”等10个一级栏目,113个二级栏目;App端83个一级栏目、350余个二级栏目,同时开设“百灵”“电视台”“电台”等多个频道栏目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习近平文汇”从一个概念变成了58个分论,全面囊括习近平同志自1982年正定工作以来的全部重要论述,总字数接近1000万字。
“习近平文汇”是平台从上线之初便持续打造的总书记思想数据库,也是让强国青年编辑深刻领悟“学中干,干中学”的成长项目。“学习强国”总编室主任邵长军介绍,这一板块的工作需要经历资料梳理、文献编辑、后台采集、网页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学习锻炼。
“我们日均阅读人次保持在7亿以上,最多时达到10亿人次,各项指标在同类互联网阅读产品中一直保持着前列。”
2021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九次发表新年贺词。当天,“学习强国”从总编辑到青年业务骨干近20人围坐在会议室,将历年新年贺词逐字逐句、前后照应地深入学习了数遍,反复比较理解贺词的主题、角度、异同,最终确定就“祝福语”“人民观”“天下观”“用典”等九个关键词进行逐一解读。那场酣畅淋漓的策划持续到次日凌晨2点,九篇原创报道上线后,专题阅读量最终达9000万人次。
“学总书记思想,上‘学习强国’”已成为越来越多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和习惯。背后,是强国青年“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强国青年坚持几年如一日的倾情投入。
担当:踔厉前行,奋发有为
2019年,作别长沙来到北京时,总编室要闻一组组长贺艳花并没有想到,一张折叠床会成为自己的工作标配。她所在的岗位是24小时轮班制,负责总书记板块内容宣传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贺艳花介绍,时政要闻工作时效要求非常高,部门的同事忙起来顾不上吃饭或住在单位是常有的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他们工作的日常写照。
几年过去,贺艳花全程参与了“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多项重大主题宣传报道。
根据工作安排,2020年,“学习强国”开设“‘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专题,共征求意见84.6万条,占网络征求意见总量的83.1%;2022年,“学习强国”开展“我为‘二十大’建言”网络意见征集专项工作,收到读者相关意见建议783.9万条,占整个网络征求意见建议总量的91%,最终梳理出高质量建议3613条,共计51.7万字,为进一步做好新媒体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方式,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包括贺艳花在内的多名青年业务骨干参与了这两项重大专项工作。在贺艳花看来,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更多的是成就感和价值感。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是每个接受采访的强国青年口中的“高频词”。在贺艳花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行文字——
“学习强国”的事业,最厉害的是有一批志同道合的队员。
急难险重时,坚定的心志不难窥见,强国青年的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尽显——

风采:多闻求进,守正创新
走进题库组何昆泽的办公室,像是踏入了图书馆——一摞摞理论书籍贴墙而立,大部分书籍的页角因反复翻阅变得卷曲。随手抽取一本翻开,上面留有不同人写下的字迹标识,“这是我们‘每日答题’的粮仓。”何昆泽一面整理着眼前的“书山题海”,一面向记者介绍。
为用户所熟知的“每日答题”板块,开创了融媒体平台以答题方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新模式。每当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等通稿一经发布,何昆泽与同事们便会第一时间读通弄懂,提取要点内容,拟出题目,随后进行“七审七校”,上线前全员上阵再进行测试,确保无误。
这仅是“学习强国”内容产出的冰山一角,用户在手机上答一道题只需几秒,背后是强国青年“媒体人工作节奏,学术化严谨态度”的日以继夜。
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是强国青年倾心付出的见证,“仅党的二十大期间,我们推出系列专项答题15套,有3.81亿人次参与答题......”言及此处,何昆泽如数家珍。
已有知识性答题30000余道的强国题库仅仅是“学习强国”知识体系的一个截面。多语种播报、乡村大喇叭、多终端版本及线下空间等等,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学习场景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延伸至线下的学习课堂也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缩影——
大山深处的湖南桑植县细砂坪学校拥有334名留守儿童,2019年,学校没有一人考上县一中。2020年,“学习强国”将线上课堂延伸到线下,向该校赠送电视机、电脑等设施,在这里开设了全国首个“学习强国”学习课堂。如同久旱逢甘霖,全校师生尽情汲取着“学习强国”丰富的教育资源,结果则令人欣喜:2020年48名同学参加初中毕业会考,10人考上桑植一中。知识的涓滴汇聚,让走出大山的梦想不再遥远。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学习强国”集纳了3000多门慕课,涵盖政、经、文、史、哲、理、工、农、医、商等学科;上线各类实用职业技能课程专辑;聚合大量可免费阅读的电子图书、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等资料,构筑着科学知识的传播高地。
底色: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江西寻乌位于赣南革命老区,“学习强国”的用户服务中心便设在这里。2023年岁末,一场近20年来最为严重的冰冻灾害袭来,让寻乌果农措手不及。强国青年紧急行动,连夜组建直播团队、上架商品、协调物流......开设的27场“强国兴农 赣南脐橙”主题直播,引发广大用户关注,最终助力寻乌当地销售脐橙1000多吨、销售额近800万元,惠及农户1500多家。
回头看,往事并不久远,“科学理论学习阵地、思想文化聚合平台、科学知识传播高地、人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希冀,因朝气蓬勃、挺膺担当的强国青年变得具象起来——
付梁玉走下宣讲台重回工位,一切如常。他在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现场讲述的故事会随着接下来的百场宣讲,让更多人知晓强国青年的风采。
“虽然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能为党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非常值得。”贺艳花的微信昵称“铁柱”也阶段性完成了它的使命。她给自己的微信重新取名为“今朝”,以此勉励自己珍惜当下,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何昆泽正在为“每日题库”的更新寻找着“水源”。桌上的书已然做好了密密麻麻的标注,等待着转化为新的题目与读者见面。这份重复性极高的工作因信仰与责任变得不再枯燥,“学习知识、尊重知识、传播知识,让学习变成一件岁月静好的事情”。
前不久,“文科都是服务业”这一话题引发网友讨论。就学习与获取知识来说,“服务”何须对立与筛选,“学习强国”的线下课堂给细砂坪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教育公平;助农直播给江西寻乌饱受冻害的果农们打通了销售渠道;乡村大喇叭将党的声音传遍田间地头;“强国医生”实现免费在线问诊......每一项策划、每一个专题、每一场直播、每一次运营,都见证着强国青年为服务人民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目前,“学习强国”正着手推进平台智能化发展:聚焦核心,积极探索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着力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形成具有“学习强国”特色的网络传播矩阵,建设社会化、群众性的新媒体内容资源库;推进社交功能迭代优化;定制开发“学习强国”专属大模型,以期打造“学习+服务”新思路新模式,为更多人带来便利。
涵养浩然之气,学习之路宽阔无垠;心怀“国之大者”,强国青年永攀征途。
阅读更多

监制:皮钧
终审:陈敏审校:刘晓 刘博文编辑:苗佳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