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鹿茸初长木槿荣,半夏当归蝉始鸣。

当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万物盛情逐光,人间又是最美夏至。

有热浪滚滚,也有晚风轻轻;有午窗浓睡,也有竹簟碧纱;有雪藕调冰,也有沉李浮瓜;有蜻蜓点水,也有流萤照窗;有梅雨江阔,也有松月泉清;有蛙鸣稻香,也有鱼戏荷翻。

白日缓慢悠长,夜晚烟火匆忙。绿豆汤里消暑热,烧烤摊上诉平生。少年藏不住爱意思念,成人心事堆积如山,盛夏光年的故事在酒杯中轮番上演。

从古代到今朝,从城市到乡村,悠悠夏至,皆有华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唐·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晚年闲居洛阳的白居易,最难忘怀苏州的夏至盛宴,有两道菜最为津津乐道。

一道是竹筒饭。将新米放入新鲜竹筒,再置于火上轻蒸慢烤。古朴的烹饪,再加上自然的取材,摆到宴席上就是色香味俱全。

一眼望去,绿意冉冉,已感盛夏微凉。再到口中,软糯的粽香夹杂着清新的竹香,仿佛置身深林竹乡。

另一道是烤子鹅。在嫩鹅选取上,以百日以外为佳。烤熟了吃起来鲜香脆嫩,美味可口,兼具益气补虚、润肺止咳功效。

除了夏至美食,苏州水乡不乏舞榭歌台,正是乐天念念不忘的“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家家户户美酒盛宴,水乡处处船来船往,听取笙歌漫舞一片。

这般夏至盛景,想当初乐天与刘禹锡、卢周仁两位好友先后在苏州任职,皆有幸见证,并以此相和。

而如今三人闲居洛阳而安享晚年,依然难忘苏州夏至风情。此时洛阳正值麦收,苏州已是梅雨绵绵。

如今东望苏州故地,曾经在齐云楼上的旧时往事,屈指算来,已有十三载春秋弹指而过。

乐天难忘苏州夏至与江南风情,不只景美味香,还雕刻着他与故友的美好旧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春光暮,夏至一阴旋。麦陇风来香细细,炊烟何处识红莲。仔细与君看。

玲珑式,月影恰团圆。纤手搓来形似玉,银刀擘处气如兰。珍重劝加餐。

—清·翁瑞恩《双调望江南·夏饼》

冬至饺子夏至面,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夏至吃面传统。夏至正是新麦初收时节,可趁鲜尝新。

一则,农乃登谷,天子尝新。用新麦做成面条或薄饼,祭祀祖先,可祈求五谷丰登。

二则,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饼。夏至伏天,正是苦夏之时。夏吃汤饼,可消暑辟恶。

此词就描绘了夏至吃汤饼的习俗,充满了江南风情。

暮春花落,转眼就是夏至。到了夏至这天,阳气最盛,夏意至浓,而盛极必衰,阴气初生。

一望无际的田垄里,随着南风吹来阵阵麦香。香细细,瞬间让麦香有了形状,化嗅觉为触觉。

勤劳的人们忙着收获第一批新麦,直到斜阳日暮,炊烟袅袅,不知哪里还有红莲早稻。

红莲,乃早稻雅称,米粒肥而香。如今天色已晚,要想趁鲜尝新,必要仔细分辨。

收完新麦或早稻,闺中女子忙把夏饼做,要团圆似玲珑秋月。玉手纤纤搓成玉盘,银刀切开幽香如兰。

这不只是写制作夏饼的过程,更是写出江南女子的灵动与温婉,别有水乡风情。

江南才子沈潮回忆苏州香笋时,也曾如此描绘:纤手剥来浑似玉,银刀劈处气如兰,鲜嫩砌瓷盘。

相似的词句,不同的美食,却都少不了纤纤素手。当夏饼圆熟,盛入玉盘,请君细品,努力加餐,不负这悠悠夏至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簌簌冬青几树花。

—宋·洪咨夔《夏至过东市二绝》

夏至日长,人海茫茫,诗人从田间走过东市,无意窥见了最美的人间烟火。

子规声里雨如烟,人们忙着插完秧田,恰逢云销雨霁。农事已了,天气初晴,备感轻松。

牧童也满心欢喜地去放牛,穿着短裤,迎着熏风,横坐牛腰,人间正是一派升平。

趁着芳草萋萋,趁着雨后清凉,无忧无虑的牧童一不小心就走入了草地深处,满满童心童趣。

而诗人也继续前行,雨后溪水新涨又落,依然清澈见底,平沙细细。

溪水两岸绿树成荫,有高低错落的房舍人家,有热闹喧嚣的集市叫卖,充满浓浓的烟火气。

当落日西斜,晚风吹来悠悠清香。只见远处几树冬青花簌簌飘落,风里满是夏的味道,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夏至江村正好嬉。老红生翠一川迷。田娘箬帽分秧去,乡客泥船载草归。

溪犊卧,水禽啼。日斜官路过人稀。一陂野葛花如雪,蚱蜢蜻蜓历乱飞。

—清·周星誉《鹧鸪天·夏至江村正好嬉》

夏至的田园风光百看不厌,最适合游赏休憩。

落英缤纷散尽,绿荫冉冉生翠,满川烟景迷离,整个江村氤氲成画,点染成诗,令人陶醉。

农家女儿头戴斗笠,在漠漠水田分秧插秧,辛勤劳作。客居外地的同乡,满载竹草秸秆归来。

溪水潺潺牛犊横卧,白云悠悠禽鸟啼鸣。落日西斜,人间已暮,茫茫大道人迹罕至。

漫山遍野开满如雪葛花,蚂蚱蜻蜓在草丛不时翩飞,夏至江村处处充满生机活力。

远离官场,词人走入夏至风光,久违这熏风徐徐和草木清香。是自由,是开怀,是无可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手书日记罢趋衙,便觉閒廊足岁华。

十日雨晴喧曙雀,半庭绿暗长秋花。

故人频问诗情好,新局微闻国论哗。

拂拭书窗入长夏,试评沉李与浮瓜。

—清·郑孝胥《夏至》

夏日灼灼,浮生漫漫,最妙不过偷得半日凉闲。

诗人放下手中公文,在走廊里闲庭信步,便觉岁月温柔,韶光美好。

梅雨连绵数日,终于雨过天晴。阳光洒落大地,鸟雀欢天喜地穿梭在丛林树间。一晴方觉夏深,已是半庭浓翠半庭秋花。

不时还与故人谈笑风生,交流诗词歌赋,谈论天下时局。白首如新,浮生又回少年时。

待到人闲风静,轻轻擦拭寂寂书窗,漫赏绿树阴浓,静拥夏日悠长。

再来一盘沉李浮瓜,冰镇瓜果一切两半,咔的一声先清爽了耳目,嘶的一声冰雪留于齿间。

于是,整个人神清气爽,咚的一声就像身体沉入大海,碧波流雪,幽谷藏冰,再无暑热。

如此夏至,有闲庭信步,有故人问询;有花开半夏,有绿暗半庭;有书窗人静,有沉李浮瓜。

美好恰逢其时,盛夏万物可期。

愿你我的夏至,也能抛书高卧北窗凉,一枕闲消夏日长。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