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零售巨头出事了!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河北叁陆伍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365集团”)正面临欠薪风波和资金链危机等难题,其董事长于树中多次被列入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高达11次,涉案总金额648.32万元。

作为河北便利店市场的先行者,河北365集团目前拥有“国大36524”城市便利店1900多家;“365军融”军民融合型超市100多家;“好乡亲365”农村电商服务驿站(加盟店)14000多家……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36524便利店。在河北,36524便利店的地位绝不亚于山西的唐久金虎、四川的红旗连锁。

“北方便利店荒漠”之反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便利店荒漠”之反攻

1992年,全球便利店之王7-ELEVEn一口气在深圳开出5家门店,开启了外资便利店进驻中国的序幕。

4年后,罗森入华,在上海开出首家门店。

此后,便利店一路向西向北,高歌猛进,催生了大批本土便利店品牌:山西唐久、南京苏果、大连太阳系、四川的红旗连锁、河北的安宾。

1997年,石家庄广安街,首家便利店安宾(国大36524的前身)诞生,于树中担任这家店的店长。

开业当天,这家40平米的小店就创下了6667元的销售额。

此后两年里,安宾开了30几家门店。平均下来,每个月至少有一家门店开业。

但30多家门店开下来后发现,一天的销售额总共也只有4.5万元左右,分摊到各大门店才1000来块。彼时,“不出一年,便利店一定会退出市场”的言论甚嚣尘上。

难道北方市场真的容不下便利店?


一直以来,外界普遍认为,北方天气冷、道路规划宽,基本只能做“三个半”生意(半年、半天、半条路),便利店在此很难存活下来。

但安宾便利店的危局,实则在于当地大卖场、南三条市场的冲击。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1998年后,河北陆续出现大商场大卖场。河北商业环境的特殊性在于,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产业结构上,当地都是一个较为传统型的城市。这里的人日常购物,尤其是家中较为清闲、准点下班的双职工家庭或退休老人,更愿意去附近品类丰富,价格低廉的大超购买,满足家庭一站式满足的购买价值。

如此一来,小规模的便利店自然就不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但正如《浪潮工作室》评论,一座城市便利店多寡,和便利店是否愿意进入(是否被允许进入),以及是否进行了深耕,有很大的关系。

那为什么安宾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直活到现在,甚至将近2000家门店的规模?

“便利”可能是关键。

一是时间上便利。2000年前后,效仿711等便利店,安宾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4小时,并同步将品牌名更名为“36524”,意为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营业。

二是产品上便利。基于便利店周边人群,365便利店打造了便利店“+N”模式。比如在社区店,针对上班族下班买菜不方便这点,365便利店增加了水果、蔬菜的售卖;在医院门口的会增加脸盆、尿不湿等商品;而在商务办公商圈的便利店则会将咖啡机增加到2台……综合来看,门店一般有80%的常规产品,另外的20%则会根据不同商圈、不同地点进行调整,做到个性化满足需求。

至于常见的公交卡充值、售卖、生活费用缴纳、免费外借雨伞等服务,365便利店也一应俱全。

值得一提的是,鲜食作为便利店的制胜法宝,365便利店也没放过。2003年,365便利店推出速食贩卖,从茶叶蛋、包子、玉米、粽子、烤肠、鸡蛋饼到创立“鲜食味”“悦动果品”“澎湃城市”“美时咖啡”“鲜活主义”等自有品牌,为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生活、服务上的便利。

2009年,36524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5%以上,赶超天元、好日子便利店等一众竞争对手。

成于员工显于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于员工显于员工

365便利店实现高市占率,自然是品牌经营模式得以跑通。但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员工。

这两年,胖东来对员工分钱、提薪等各种优待遇撞到了无数打工人的心巴上,包括很多企业也在借鉴学习。

而对于365便利店来说,其实很早就有了让员工成为生意合伙人的思维。

此前,365便利店曾拟定了“收入倍增计划”。在365平台上,每个员工都可以开一家微店来售卖365的商品。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商品库,员工可以在商品库中任意选择商品上架到自己的微店中,并自行定价,自己决定收益率。

只要顾客从某位员工的微店中购买了商品,员工便可根据自己的定价获取相应的收益。之后,公司会根据下单情况,选择相应的门店给顾客配送商品。

这种让员工成为生意合伙人的经营模式,的确促进了员工增收,但更有利于品牌传播。

打个假设,如果1名员工转发有20个人看见了,那100名员工就是2000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品牌传播力度之广。

正如365便利店工作人员所说,“全员微店也是全员营销。”

但巧合的是,365集团危机曝光于大众面前,也是因为员工。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不少365集团的员工表示,去年12月份的工资未足额发放,今年1月和2月的工资也一直处于拖欠状态。

对此,疑似河北365集团方面回应称,“公司总部的银行账户受到资金额度监管因素影响,需要专款专用分批次审批。”“总部在极力解决资金周转的卡壳问题,也向总部反映大家的心情,12月份的工资需要等待总部全部回款以后结算。”

试问,如果连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又何谈在基础上去保证员工增收呢?

盲目扩张陷危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盲目扩张陷危局

在此次集团危机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自然是365便利店。

365便利店在河北的高占有率是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365便利店在河北打造出一片便利店绿洲之后,自然会引来无数“外来者”抢夺市场。

图源/Pixab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尤其在国内一线、准一线城市出现便利店饱和的情况下,“巨头”向三四城市市场下沉,显然是便利店的发展趋势。

2021年8月,罗森进入石家庄,六店齐开。此举被很多行业媒体视为罗森“下沉”市场的进一步动作。截止目前,罗森已在河北布局有30多家门店,包括在承德、张家口、邯郸、秦皇岛、沧州等市均有布局。

不只是罗森,2022年7月,7-11在石家庄的首批4家门店正式开业,成为第二个进驻石家庄的国际连锁便利店品牌。

包括本土便利店品牌也来入局分羹。2021年11月,号称“流量王”的国内新锐便利店品牌便利蜂石家庄首家门店建华城市广场店正式开业,之后其石家庄直营门店一度达到20家;来自山西的唐久便利店,也于今年3月首进石家庄开店,继西安、郑州后完成进一步扩张。

当便利店下沉市场竞争开启,巨头们对弱势企业形成降维打击是一方面,关键是大小企业、小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

基于此,外界认为罗森、711等进入河北,抢走了365便利店原本的市场份额也不意外。

但正如内部人员在接受联商网采访时所说,“不只是国大36524那边员工工资发不出来,集团很多人的工资都还是拖欠状态。”问题绝不止于365超市,而是整个365集团。

据联商网报道,多位河北365集团的供应商表示,河北365集团的资金链问题一直都存在。

而这,主要在于盲目多元化扩张。

如前文所说,河北365集团在零售业构建了宏大的商业版图。但远不如此,河北365集团的业务板块还涉及金融、投资和地产等。

以河北365集团重投开发的石家庄鹿泉寺家庄的365盛世新城商业综合体为例,项目集服饰品牌、亲子教培、餐饮娱乐、生活配套为一体,建成后将填补石家庄西南“商业沙漠”,成为西南区域商业新名片。

该项目曾对外官宣2022年开业,但该项目后续并无新进展传出,在大众点评和地图应用等平台也尚未搜到该项目地点和信息。

类似的项目不计其数,当所有的高额投资加于一身,而零售市场又处于低迷期时,问题自然也就产生了。而欠薪只是其中一角。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对于河北365集团这场危机,国资显然不会坐视不管。

据联商网报道,多位内部人士透露,“国资已经与河北365集团进行了‘合作’,他们控股51%,365集团拿剩下的股权”,而从已有的信息来看,国资确实已经有了进场动作,在双方的合资企业中,河北国资方面确实控股了51%,只是现有信息无法表明国资已经完成对河北365集团的控股。

对于国资纾困这件事,外界显然并不意外。

过去西安国资入主人人乐、四川国资入主红旗连锁,湘潭国资入主步步高,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将重要股权让给地方国资均可以看出,在宏观经济错综复杂的当下,民营资本往往需要寻求流动性支持,国有资本的动作也体现了社会责任担当。

不过,当国有资本投资完成后,在日渐激烈的河北市场,河北365集团如何持续保持优势,再造活力才是关键。

*以上图片已注明出处,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意义及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申明:零售信息公众号所发稿件、图片均用于学习交流使用,并已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若文章涉及版权,请联系138 0241 9028,将马上安排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