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洋

近日,中外社交平台上广泛流传说法称:“沙特阿拉伯与美国之间长达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已于2024年6月9日到期,沙特宣布不再续签。沙特现在可以灵活地以多种货币出售石油,其中包括人民币、欧元和日元,未来还会扩大。”

上周五,公众号对此消息进行了报道,关注点在一旦如果不续签后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但随着事情的发酵,又看到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沙特和美国正在签署一份安全条约草案的消息后,似乎这其中有一些信息点值得深究。 为此,“中国石油石化”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涉及的文件进行梳理发现,大概率可以确定沙特不再续签这个消息为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沙特未明确表示过不再续签

首 先要明确的是,沙特有没有明确表示不再续签。查阅沙特相关主流媒体发现,并没有来自沙特政府就此话题的明确表态,甚至在事情闹得甚嚣尘上的事后,作为时话题参与的两方——沙特和美国,都没有出面进行明确的表态,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协议和是否存在50年期限的问题。

英国企业家Arnaud Bertrand在X平台上也表示,“虽然我很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据我所知,经过大量研究,石油美元协议的50年有效期纯属虚构(就像这个“BRICS News”账户发布的许多内容一样)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另一则回复网友的推文中还表示,“石油美元存在,所以肯定存在协议。但这里提到的是50年的有效期,他们说它确切的到期日期是2024年6月9日。我花了几个小时寻找任何可靠的资料,但一无所获。”

其实,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与沙特究竟有没有一份“石油美元协议”,许多市场人士一直都争论不休。不少媒体报道倾向于认为,可能的确私下里有着一份类似的约定存在,但至少在正式场合,这完全没有公开过。至于所谓50年的有效期,在本月之前,也几乎就没有出现在任何的媒体报道中 。

02

谁发布了这条消息?

那么是谁透露了这个消息呢?消息最初的来源不是媒体,根据公众号“大白话时事”提供的消息称,消息来自X平台上一个用户的贴文。(内容已机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大白话时事

这个用户还在文后贴了沙特和美国签署“石油美元协议”的公开文件。但根据这份公开文件的内容并没有提及50年期限的字样,更类似于一种对话备忘录的形式,介绍了会谈参与者、会谈时间与地点和会谈主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先只有南非的小媒体进行转载,消息大肆传播开来则是因为两大媒体马来西亚媒体诗华日报和印度媒体“Business Standard”分别约6月14日和12日的报道。

那么为什么要在此时发布这样的一条谣言呢?根据业内专家的分析,这条谣言的发布时间非常巧妙。谣言传播的时间正值沙特和美国正在签订一份安全协议,而这份“新安全协议”因为近些年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难签署”。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份新安全协议要求禁止中国沙特建立基地或与沙特开展安全合作;沙特则要求以色列需要成人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且要结束加沙战争。

另一个巧合是6月5日沙特宣布加入了由国际清算银行和中国牵头成立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试验项目: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这意味着,沙特欢迎以更多的货币类型进行贸易。

在这样一个巧合的节点进行谣言的传播,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03

1974年6月8日发生了什么?

那么1974年的6月8日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根据财联社找到的一份1974年6月9日的一张纽约时报报纸版面显示,6月8日美国与沙特确实签署了一项范围广泛的军事和经济协议,双方均表示该协议“预示着双方合作日益密切的时代的到来”。 但报道内容并未涉及“石油美元”的相关内容以及50年协议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部位于伦敦的《新阿拉伯人报》(Newarab)直接在相关内容文章标题里对此打上了“谣言”的标签。该报认为,尽管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曾在1974年举行会谈,就结束利雅得主导的对包括华盛顿在内的以色列盟友的石油禁运进行谈判,但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一项有效期50年的官方协议。

04

真相或许藏于谣言

至此,可以基本判断此次闹得颇大的消息大概率为谣言了。不过,谣言归谣言,但我们已经看到,或许造谣者也已经看到,当前的国际世界已经不再是50年前的国际世界了,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以石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石油美元体系之外,或许还存在其他可能。

而现实也的确如此。据不完全统计,从2023年开始,已有60多个国家或地区以各种方式采取去美元化措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各国央行官方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只到59.2%。今年以来,各国央行大量购买黄金推动黄金行情一度长高也是各国去美元化丰富资产配置的手段之一。

正如沙特加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时,路透社报道的那样,“这可能是全球石油贸易朝着减少美元结算迈出的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