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被60岁保安抱着玩?

都说这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如果有陌生人对自己做些亲密动作要告诉家长,但在实际过程中呢?

这就有个小女孩在被60多岁的保安抱了后,骂了他一句躲开了,没想到被妈妈逼着给人道歉。

究竟怎么回事呢?跟浪妈一起来看看吧!

女孩被抱后辱骂60岁保安?

事情是这样的。

前两天,内蒙古的一个9岁的小女孩放暑假在家,因为爸妈要上班都不在家,只有奶奶在。

她一整天都待在家里觉得闷得很,就在下午跟奶奶一起下楼去买菜了,正好自己也能放松一下。

到了小区门口后,奶奶就让孙女自己在这儿玩会儿,她去旁边的店里买点小菜,很快就会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奶奶走后,女孩就自己在小区门口玩了起来。

就在这时,正在值勤的保安走过来,笑着跟女孩搭话。

据悉,这个保安已经60多岁了,不是新来的,也算是小区里的老员工了。

对小区里的很多人来说,这位保安算是十分面熟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对小女孩来说,这位保安爷爷只是个没有见过几次,并不是很熟的人。

所以在保安爷爷过来跟她说话的时候,她只是礼貌地跟他打了下招呼。

可能是看小女孩太可爱,60岁的保安爷爷上手就想抱她。

但是小女孩已经9岁了,并不是一两岁的小娃娃了。

在保安爷爷抱她时,她明显感到很不舒服,直觉告诉她,保安爷爷这个举动不好,她很不喜欢。

所以小女孩表现得非常抗拒,她立即扭着身子,挣脱了保安的拥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保安还想坚持抱她的时候,小女孩大叫着“滚”躲开了。

而这时奶奶买菜回来,恰好听到孙女在骂保安,于是她立刻上前制止了小蕊,责怪道:

“你怎么能骂人呢?怎么这么没礼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女孩在一旁什么也没说,倒是保安摆摆手说没什么。

接着,奶奶就拉着小女孩回家了。

等到妈妈回家后,奶奶就把孙女在楼下骂保安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本来在奶奶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

但没想到,妈妈对这件事反应很大,竟然直接把女儿给骂哭了……

妈妈逼着女儿去道歉?

这位妈妈没问什么原因,她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小小年纪的女儿,居然去骂那么60多岁的保安。

这太没有礼貌了!

于是,她上纲上线地把女儿教育了一通。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小女孩被妈妈劈头盖脸的一顿教育说得红了眼眶,

她委屈地表示自己再也不骂人了。

口头教育还没完,妈妈又拉着女儿来到小区门口,找到保安,要女儿当面给保安道歉,

还让女儿抱着半个西瓜,算作赔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女孩拗不过妈妈,只得满脸不高兴地抱着西瓜,跟着妈妈来到小区门口。

保安得知母女俩来的目的,又上手拉着小女孩的胳膊说:

“我看孩子可爱,就抱着她想逗一下。”

妈妈就连声应和,让女儿赶紧跟人真心诚意地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女孩耷拉着脸,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妈妈又威胁道:

“今天你要不诚心诚意地道歉,我就不领你回家了!”

女孩这才嘟囔着说自己已经说过了,妈妈正要发作,保安出来打圆场表示已经说了。

妈妈这才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自认为,自己是懂教育的好妈妈,从小要教孩子有礼貌,于是把女儿道歉的过程发布到了网上。

这一发,网友纷纷不淡定了,直接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方认为妈妈做得对,孩子9岁了正是需要教育的时候,对着个保安都能大骂出口,以后还不知道会骂谁呢。

这属于给女儿上了一堂生动的礼貌教育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则认为,小女孩没有错。对于这种成人的所谓“求抱”,就是要保持高度警惕。

9岁的女孩不是9个月的婴儿,她已经有了性别意识,她这是自我保护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网络质疑,这位妈妈表示,这位保安大爷的人品她心知肚明,还请大家不要过分解读。

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

在浪妈看来,这位妈妈初衷是好的,从小教孩子要有礼貌,说明她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妈妈。

但她忽略了对女儿关于如何保护自己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对女孩来说,恰恰是至关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肯定是觉得被保安爷爷抱不舒服,才拒绝并骂人,这并没有错。

这恰恰说明女孩警惕性高,不让不熟悉的男性亲密接触,做得十分正确了。

也许保安并没有歹意,只是单纯地看小女孩可爱,才想要抱抱她。

但是对小女孩来说,这明显没有了边界感,让小女孩觉得不安。

而这位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自己女儿骂哭了的行为也不太好,先搞清楚事实,再教育也不迟。

即使教育,也得把人身保护放在首位,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一直强调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中,应该要让孩子注重感受。

“任何人,即使是你熟悉的人,如果让你感到不舒服,你就可以拒绝,就可以第一时间请求爸爸妈妈或者老师的帮助。”

这样的教育是正确的,但在后续中,孩子这么做了,尽管可能方式不太对。

家长在教育时不能只盯着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而是要全面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

这样,家长才能理解孩子的举动,也更好地进行后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