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头菜的学名叫芜菁(拉丁学名为Brassica rapa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除了“芜菁”这个颇具艺术气息的名称,它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别名,如蔓菁、盘菜、圆根、大头芥、狗头菜、圆菜头、合掌菜、结头菜、诸葛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菁(大头菜

芜菁是一种高矮适中的草本植物,株高在1米左右;其地下的肉质块根通常膨大成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外皮有白、黄、红等颜色,块根的肉质为白色或黄色,味道清淡,无辛辣味;其茎直立,有分枝,下部茎略有毛,上部则光滑无毛;基生叶大头羽裂或为复叶,叶长20至30厘米,顶裂片或小叶很大,边缘呈波状或浅裂,叶柄有小裂片,中部及上部茎生叶无柄,为长圆披针形,无毛,带粉霜,基部宽心形,至少半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瓣鲜黄色,倒披针形,有短爪;长角果线形,果瓣有显明中脉;种子球形,浅黄棕色,近种脐处为黑色,有细网状窠穴。其花期在3—4月,果期在5—6月。

十字花科是一个盛产美味蔬菜的植物类别,我们经常食用的白菜、油菜、芥菜、花椰菜、西蓝花、包心菜、雪里蕻等,都属于十字花科。十字花科也有非常多的根茎类蔬菜,比如萝卜、儿菜、榨菜、芥菜疙瘩等,它们都极易跟芜菁混淆。我国民间将芜菁俗称为“萝卜”或“芥菜疙瘩”的地方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菁(大头菜)

从外观看,芜菁的肉质块根又圆又白,确实跟某些品种的萝卜长得非常相似,但萝卜(拉丁学名为Raphanus sativusL.)是十字花科萝卜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与芜菁同科不同属。两者的肉质根口味也有很大差异:萝卜的含水量较多,口感爽脆,且多数品种都带有程度不同的辣味;而芜菁的含水量远不及萝卜,且并无辣味。

另一种更容易跟芜菁混淆的植物就是芥菜疙瘩。在百度百科中输入“大头菜”词条进行搜索,结果直接跳转到“芥菜疙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篮子里的芥菜头

事实上,芥菜疙瘩(拉丁学名为Brassicajunceavar.NapiformisPailleux et Bois)也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虽然其植株形态和根茎形态都与芜菁极为相似,但其植株通常比芜菁高大一些,株高可达1.5米左右。芥菜疙瘩的开花期在4—5月,比芜菁的花期晚一个月左右。其肉质根有辣味,与芜菁的区别极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菜

另外,榨菜、儿菜等也都是芸薹属的根茎类蔬菜,它们和芜菁有一定的近缘关系,人们分辨不清也不足为奇。榨菜(拉丁学名为Brassica junceavar. Tumida Tsen & S.H.Lee)膨大的部位与芜菁不同,其膨大部位不是根部,而是下部叶的叶柄基部;形状也不是圆球形,而是高低不平的拳状。如此看来,把这二者区分开来并不困难。儿菜又叫抱子芥(拉丁学名为Brassica junceavar.gemmiferaLee & Lin),其膨大部位同样不是根部,而是腋芽在茎上重叠成的宝塔状肉质茎。

我国的芸薹属植物通常被划分为白菜组、芥菜组和甘蓝组三个类群。其中,白菜组最原始,芥菜组相对较进化,甘蓝组的进化程度最高。那么,“大头菜”芜菁到底属于哪个类群的芸薹属植物呢?从拉丁学名上,我们不难发现,榨菜、儿菜和常被误认成“大头菜”的芥菜疙瘩其实都是芥菜[拉丁学名为Brassica juncea(L.) Czern.]的变种,都具有辛辣的特征,因此无疑都属于芥菜组;真正的“大头菜”芜菁却并无辛辣的特征,反倒与青菜[拉丁学名为Brassica rapavar.Chinensis(Linnaeus) Kitamura]、白菜(拉丁学名为Brassica rapavar.glabraRegel)的亲缘关系更近。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4.6B

将好“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