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成书年代,除了《西游记》没有争论以外,剩下那三部书,都见仁见智,谁也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说服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关于《红楼梦》成书于明代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刘姥姥在游览大观园时,见过一面真人大小的玻璃镜。

众所周知,1655年,也就是清顺治十二年,法国人狄南,发明了用“卷筒法”制造大块的平板玻璃,制造出大型的穿衣镜,那是十几年后的事了。

如果《红楼梦》成书于明代的话,世界现代工业史都要改写了。

另外两大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普遍认为它们成书于元末明初,但也有人认为,这两部书成书于明代初期。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所以先卖个关子,再找一个避重就轻的话题。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和《红楼梦》都被朝廷当过禁书,这就愈发显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两个与世无害的乖宝宝。

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两部书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极尽对洪武皇帝朱元璋嘲弄之能事。

按照老朱那脾气,如果知道自己挨了骂,非把作者千刀万剐了不可。可是一直到他死,也没有看破其中的玄机。

朱元璋为何开罪了这两部书的作者呢,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个没有争议。可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真实身份,可就值得商榷了。

施耐庵三个字倒过来念,谐音“俺乃是”,到底是谁,自己猜。

《水浒传》中,这样说话的人,一般都挺有实力,比方说“俺乃是打虎武松是也”,“俺乃是河北玉麒麟”等等,这种自我介绍的方式,充满了自信和对敌手的蔑视。

如果王定六跟人也这么说“俺乃是扬子江活闪婆是也”。在陆地上跑得快的水贼,让人听了,岂不是要笑掉下巴。

也有资料有鼻子有眼的说施耐庵是江苏人,1331年中过进士,拜托,造谣专业一点好不好,1331年开过科举吗。

进士学历都敢造假。

整个元代只开了16次科举,一共不到600名汉人中过进士,其中并无施耐庵的名号,哪怕是江苏姓施的,一个也没有。

一位姓梁的作家,信誓旦旦的说施耐庵被朝廷砍了头。却又找不到相关资料加以佐证。

后来还有人考证,《水浒传》是罗贯中和施耐庵合著的,据说前者是后者的弟子。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罗贯中出生于1330年,施耐庵可是有些人口中的进士啊,这就好比让一个博士后去教幼儿园。况且罗贯中的籍贯都搞不清楚。

最大的可能,罗贯中和施耐庵就是同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名人是资本,他们的故乡,会以他的传说,开发出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在利益的驱动下,各地争做名人故乡的现象,愈演愈烈。

作为章回小说鼻祖的罗贯中更不例外。关于他的籍贯,一直有三种说法:山西祁县,太原清徐县,还有山东东平县。

罗贯中的父亲是个商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而当时商人的地位还不如娼妓和乞丐。

其实只要有钱,地位什么的真还不怎么重要。

罗贯中的父亲是个有理想的商人,他想让儿子的地位提升一些,于是就让儿子开始读书。

至于考取功名什么的,想都不用想,自从1333年开始,朝廷感觉经过七次科举,录取了500多个进士,人才已经够用了,便停止了科举考试。

到了1342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起义领导者无一例外,都打着赵宋后裔的旗号。

这也让元朝统治者意识到,编撰一部史书,对前朝进行抹黑。

要修史需要饱读诗书的学问人,重开科举招揽人才势在必行,可时间紧,任务重,朝廷只能到江浙一带招募饱学之士。

罗贯中的父亲发现商机,把儿子弄到苏杭一带,并拜在慈溪有名的大学问家赵宝峰门下。

赵宝峰原名赵偕,慈溪县城西门外,有座风景秀丽的山峰。赵偕在山上隐居,开设了一个宝峰书院。

能进书院读书的孩子都精挑细选,天赋异禀。

老师都是饱学之士。所以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很快都能出人头地。

赵偕出了名,被人称为宝峰先生。

按照赵偕的学问,有足够的资格去大都为朝廷编撰《宋史》,这可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

可面对找上门来的富贵,赵偕断然拒绝了。

因为赵偕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十二世孙。

元朝和宋朝有着亡国灭种的仇恨,作为有骨气的读书人,赵偕拒绝为元朝效命,也是顺理成章的。

罗贯中进入书院读书时,得到赵偕的特别关照,赵偕的祖父赵与筹,曾数次单独为罗贯中讲学,并拿出钱来,补助这个背井离乡的可怜孩子。

当时的慈溪县尹陈文昭也是赵偕的学生,他主持操练民团,对付民间的反元武装。

朝廷有令,只要杀掉五个匪盗,就官升一级。

受赵偕的影响,陈文昭十年未得升迁,还拿出不少钱来,维持宝峰书院日常花销。

在陈文昭的治理下,慈溪境无盗贼。百姓安居乐业,称陈文昭是包青天再世。

陈文昭和罗贯中交情甚厚,对这个小师弟他青睐有加,年纪轻轻就在衙门里替他谋了一份差事。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罗贯中才意识到,他的老师和他的师兄,都是坚定的反元复宋的支持者。潜移默化之下,这种意识也在罗贯中的心中生根发芽。

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1366年),朱元璋将小明王韩林儿在瓜布沉江,赵偕闻讯后吐血身亡。

罗贯中前来奔丧,期间泪如雨下,数次昏厥。

最后,他协助陈文昭,为赵偕料理了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夏天,陈文昭被朱元璋擒杀,至死面不改色,直斥朱元璋是大宋佞臣。

罗贯中离开宝峰书院时已经26岁了,当时群雄并起,罗贯中应该投奔势力最大的龙凤宋朝才对,可他却偏偏投靠了胸无大志的张士诚。

红巾军的创始人韩山童自称姓赵,是宋徽宗的八世孙。随后他儿子韩林儿,在刘福通的辅佐下称帝,定都汴梁。

龙凤朝的军旗上,都书写“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龙凤朝人才济济,郭子兴、徐寿辉、彭莹玉等等。龙凤朝皇帝韩林儿被称为天下共主,其年龄、爱好、是否婚配、籍贯等等个人信息,拜朱元璋所赐,都成为未解之谜。

历史学家们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韩林儿这个人,那个被称“武悼大帝”的冉闵,只做了三年皇帝。而韩林儿,称帝12年,功劳可比冉闵大多了。

其实关于韩林儿,最大的谎言就是他的名字,他是龙凤朝的皇帝,一定姓赵,否则就没有宾服四方的号召力。

关于这一点,就算是朱元璋,也是没有异议的。否则他就不用大费周折的搞死韩林儿。

冒充皇族这个罪名,就足以把韩林儿万剐凌迟。

况且宝峰书院的赵偕还在那摆着呢,龙凤朝皇帝的真实身份,是得到了赵偕认可的。

当时红巾军如日中天,可有几个另类,并不听从龙凤朝的调遣。张士诚就是其中之一。

在赵偕眼里,张士诚属于可以争取的那一类,便派自己的得意弟子罗贯中,去到张士诚身边,找机会说服张士诚归顺龙凤朝。

否则按照龙凤朝的军事实力,绝不会容忍张士诚偏安一隅的。

1357年,红巾军北伐,东路军势如破竹,在南皮击破元军30万,杀掉蒙元宣慰使董抟霄,兵锋直指大都。

中路军攻占元上都、鲁王城、辽阳等军事要地,杀懿州路总管吕震,先后击败元军100多万,中路军还两次攻入高丽,彻底切断了元顺帝向北逃窜的路线。

西路军出潼关,与川陕等地的元军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福通用兵如神,但是在用人这方面有所欠缺,红巾军主力北伐,保卫汴梁的任务,交给了龙凤朝江南行省左丞相朱元璋。

北伐军连战连捷,不甘寂寞的朱元璋,竟然对保持中立的张士诚擅动刀兵。致使汴梁兵力空虚。元军趁虚而入,刘福通和皇帝败走安丰。

朱元璋非但没有出兵营救,反而派使臣带厚礼乞求与元军结盟。

这是一招臭棋,元军根本不打算帮助朱元璋,是把他当成炮灰,与其他起义军杀的两败俱伤。

打仗需要师出有名,几年后,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龙凤朝皇帝是天下共主,谁控制了皇帝,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龙凤朝显然是外战内行,内战外行,即使身在安丰,对元军还是具有绝对的优势,可是对自己人,表现的就差强人意。

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都对龙凤朝虎视眈眈,朱元璋“缓称王”的假象,瞒过了所有人的眼睛。龙凤朝皇帝顺利的落入朱元璋手中。

从此老朱发号施令:皇帝圣旨。后来朱元璋当上了吴王,发号施令时就变成了皇上圣旨,吴王令旨。

随着陈友谅战死,张士诚兵败,朱元璋手握重兵,龙凤朝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果断的朱元璋,立即将韩林儿置于死地。

韩林儿没了,宋朝复国的梦想化为泡影。赵偕伤心而亡。第二年,对罗贯中有知遇之恩的陈文昭被杀,一个多月后,张士诚被俘后自尽身亡。因此罗贯中对朱元璋恨之入骨。

虽然罗贯中跟朱元璋没什么交往,但是对朱元璋的发迹史,还是了如指掌的。

罗贯中有个至交好友谢再兴,以前是朱元璋的大将,做过副元帅。

谢再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但是朱元璋似乎吃定了谢再兴。

谢再兴和胡大海征战浙东,朱元璋却自作主张,把谢再兴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朱文正和徐达。

谢再兴很生气,抱怨说:女儿出嫁却不通知我,这跟强盗有什么区别(女嫁不教我知,有同给配)。

朱元璋闻讯后,开始变本加厉的欺负谢再兴。杀了谢再兴的亲信,却把人头挂在他家客厅里。隔三差五就派人把谢再兴臭骂一顿。最后又夺了谢再兴的兵权。

李善长开始搜罗证据,准备对谢再兴痛下杀手。谢再兴不肯束手待戮,找机会投靠了张士诚。

朱元璋震怒,发誓要将谢再兴碎尸万段。并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

1366年,谢再兴的两个兄弟,以及他五岁的幼子守卫余杭,朱元璋手下大将李文忠攻城,数日不下,便开始劝降。

李文忠以名誉担保,只要谢家人投降,保证他们的安全。

李文忠高估了自己,朱元璋不顾他苦苦哀求,将谢家人在街头乱刃分尸。谢再兴五岁的孩子惨叫得撕心裂肺,路人无不为之落泪。

谢再兴悲愤欲绝,把罗贯中当成倾诉对象,讲了不少关于朱元璋的陈年旧事。

在《水浒传》中,有两个身份尴尬的人物,两头蛇解珍和双尾蝎解宝,影射的就是谢再兴的两个女儿,说她们是首鼠两端的蛇蝎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两个女孩命运也挺可怜。朱元璋称帝后,就把谢再兴的大女儿和丈夫朱文正给乱棍打死了。

几年后,谢再兴的小女儿,也被乱棍打死,朱元璋还请徐达去看妻子血肉模糊的尸体。

罗贯中精通历史,开始撰写《三国演义》,他借古讽今,书中夹带了不少私货。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分别对应龙凤朝、朱元璋和张士诚。

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后裔,是他的第18代玄孙,汉献帝是景帝的13代玄孙。辈分应该比刘备大得多。却尊称他皇叔。为什么刘备这种明显的西贝货都能被认可,而韩山童有明显的证据,他是宋徽宗的后裔,却得不到朱元璋等人的认可,只能说朱元璋怀有不臣之心。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火烧赤壁,但这无疑是虚构的,因为在东汉末年,还无法制造出太大的战船,更不要说把他们用铁链连在一起了。而这一切,是发生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时的鄱阳湖之战中。

书中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诸葛亮对应刘福通,出师未捷,鞠躬尽瘁。

关羽对应的是龙凤朝大将关铎,就是红巾军北伐时,中路军的主帅。关铎的功劳比关羽大多了。他最后的职务是辽阳行省丞相。管理的范围包括库页岛以西,外兴安岭以南,蒙古大草原以东,以及山海关以北的广大区域。关铎也是数千年来唯一获此殊荣的汉人。

而作者本人对应的,是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赵子龙。《三国演义》中,被黑得最厉害的并不是曹操。而是一种姓朱的人。

其实在东汉末年,姓朱的文臣武将不在少数,朱儁、朱桓、朱治等等,最厉害的朱然,活了68岁,还被封为公爵,打败过关羽、刘备,张郃、曹真等名将,史书评价朱然“名震敌国”。

就这么一个英雄人物,只因为姓朱,在《三国演义》中,一露面就被赵云给杀了。

其实历史上,赵云死后20年,朱然还活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