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8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共同行动 接种疫苗 为全生命周期护航”。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我们每个人均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是儿童的健康守护人。大家都应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及其宣传教育,共建免疫屏障,共享健康生活。
接种疫苗为健康撑起保护伞
接种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阻断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扩大免疫规划项目。一方面,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让每个孩子出生后尽可能地获得免费疫苗;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免费疫苗的种类。随着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在全球推广,更多孩子免于一些传染病带来的死亡或身体残疾。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通过免疫接种,每年可以避免200万~300万人死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若进一步提高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还能再挽救150万人的生命。
我国通过接种疫苗,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
通过口服小儿麻痹糖丸,1995年以来,我国无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被证实无脊灰。此后,我国一直维持着无脊灰状态,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
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特别是推广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麻疹年发病人数曾高达900多万,至2022年,发病人数已降至500余例,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疫苗接种,特别是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有效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自费疫苗有必要打吗?
我国儿童接种的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政府承担费用的疫苗。可以理解为是强烈推荐的。
二类疫苗:需要家庭自付费用的疫苗。接种与否取决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家长对预防疾病风险的认知,推荐但不能强制,并不代表儿童不需要接种。接种二类疫苗是对一类疫苗的进一步补充,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完善的保护,预防更多疾病,从而提高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其健康茁壮成长。
接种疫苗会增加儿童免疫系统负担?
国内外很多研究已证明,按照规定程序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不会给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反应。一名儿童日常接触到的微生物抗原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的抗原种类和数量。一次接种几种疫苗或接种联合疫苗,不但不会增加幼儿免疫系统负担,有时还可以因抗原的协同作用而激发和增强免疫效果。
如何区分接种后的常见反应和不良反应
常见反应
▲接种部位出现疼痛和轻微肿胀,一般2~3天可以恢复。
▲一过性轻度发热反应,多数持续1~2天,可以自行缓解,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尽量多喝水,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适当服用退热药。
▲散发型皮疹,出疹时间1~2天,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食欲下降和轻微腹泻,一般2~3天内恢复,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一般较为罕见,如有发生需要专业医生详细评估,例如持续重度高热、全身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哪些情况下不适合接种疫苗?
▲发热(体温>37.5℃)、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疾病。
▲患牛皮癣、皮肤感染、严重皮炎或严重湿疹。
▲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或活动性结核。
▲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或癫痫病。
▲患重症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
接种疫苗前后注意事项
接种前
▲携带好预防接种证。
▲为孩子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服,做好接种部位皮肤的清洁工作。
▲如实告知医生孩子近期健康状况和上一次接种疫苗后是否出现不适或过敏情况,以便医生筛查。
接种后
▲留观30分钟,确定孩子无不适反应后,方可离开医院。
▲接种后注意常规饮食,不要给孩子吃以前没吃过的新食物,以防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医生难以判断。
▲口服减毒活疫苗后半个小时内不要进热食。
▲接种疫苗24小时后再洗澡,避免注射部位感染。
疫苗是人类健康最可靠、最有力的“守护神”之一。我们既有权利通过接种疫苗来保护自己,同时也有义务通过接种疫苗为人群免疫屏障的形成尽自己的一份力,最终实现共享健康生活的目标。
素材来源:“中国医药报”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广东药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