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发掘中医药这一中国独有的宝库资源,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世界医学舞台。

——内分泌代谢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贾伟平

日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西医大家话中医》丛书新书发布。该丛书第二卷收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贾伟平教授与访谈人面对面,讲述她与中医药的不解之缘、她对中医药的认识与研究、她几十年医学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经验以及她领衔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首次纳入了中医药治疗内容等故事。

访谈中,贾伟平院士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1.9%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肾脏和神经病变等各种慢性并发症,这也是其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事件和截肢的主要原因。

对于将中医药纳入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缘起和经过,贾伟平院士表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通过大量的循证证据证实,中医药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糖尿病防治提供了更多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伟平院士在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作学术报告(2023年)

“2017年,我担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期间,主持了分会指南的修订工作。在此之前,《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没有明确地提到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201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修订《指南》时,结合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首次纳入了符合证据级别要求的糖尿病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内容。”贾伟平介绍,“之所以中医药的一些治疗方法能够纳入中华医学会的《指南》,是由于这些研究采用了循证医学研究的方法,即开展了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在SCI发表,对于临床医生合理应用中医药提供了指导。”

贾伟平院士举例说:“比如《指南》推荐的津力达颗粒,就是有充分的证据支撑。由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牵头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纳入192例二甲双胍稳定剂量治疗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甲双胍+津力达组和二甲双胍+安慰剂组。研究显示,用药12周后,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0.92%,降低空腹血糖(FPG)1.3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3.0mmol/L,显著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口渴、乏力、便秘等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在此研究基础上,仝小林院士团队开展的另一项纳入我国15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的荟萃分析(共1810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降糖药物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PG、PBG和HbAlc,同时改善胰岛功能、减轻体重。”

贾伟平院士强调,正是基于多项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津力达颗粒具有改善胰岛功能和胰岛抵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轻体重、改善症状的效果,被推荐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我认为,类似上述这些具有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具有疗效确切的中药,应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成为临床医生手中的‘有力武器’,帮助患者对抗疾病。”贾伟平指出,“《指南》修订6年来,把中医药治疗内容加入《指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这说明中医药只要做得好,具有科学性,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照样可以和西医有同等的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