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居然在家烧钱?

记得王晓光吗?那位前遵义市委书记、前贵州省副省长,他在家里的画面比任何肥皂剧都戏剧化!2013到2017年,他就坐在遵义市委书记的大椅子上,后来还爬到了贵州省副省长的位置。他在位时,遵义市政府的债务堆积如山,高达1774亿元。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数字还要更糟糕,因为这还不包括那些城投公司的隐藏债务。

王晓光,男,汉族,1961年10月出生,山东巨野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曾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

2019年4月23日上午,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王晓光受贿、贪污、内幕交易案,对被告人王晓光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内幕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亿七千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亿七千三百五十万元。对王晓光受贿、贪污、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这些年地方政府的口袋紧得很,经济弱,债务多,还得感谢像王晓光这样的“前任”留下的烂摊子。他在职期间到底欠了多少债,搞了多少钱的暗箱操作,外界无从得知。但是,有几个数字是显而易见的:王晓光在股市里动用内幕消息,交易额达4.9亿元,赚了1.6亿元;他通过茅台的大佬给亲戚朋友安排了四张特许经营权,七年时间赚了超过4000万元。

他的贪婪终于有了结果,当被纪检委调查时,他家里找到了4000多瓶茅台酒。真是铁了心要成为茅台的超级收藏家!记得他被抓的那天吗?

他在卫生间疯狂地往下水道倒茅台,那场面让人啼笑皆非。他妻子在一旁感慨:“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不禁让人想问,这种生活,真的值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王晓光被判了20年大牢,还得掏出1.7亿元罚金。想想那4000瓶茅台酒,他要是每天开一瓶,也得整整喝上十年才能喝光!

这就是所谓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现代版。

真让人笑不出来,王晓光家中的茅台酒堆积如山,而遵义市却背负着重重债务,贵州省的财政也被他这种行径搞得捉襟见肘。这些贪官们手里的金银财宝,最终都是由我们这些普通纳税人来埋单。从他的豪宅到他那些不义之财,每一分钱,最后都是从百姓的血汗钱中榨取的。

就这样,他的疯狂收藏变成了一场荒诞的戏码,纳税人的辛苦赚来的钱,转眼就成了这位高官挥霍的数字。王晓光的故事,不就是那句老话的活生生例证吗?“腐败的果实,最终只会毒害种下它的土地。”

继遵义市委书记往下水道倒茅台酒的荒诞剧情后,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也“不甘示弱”,上演了一出更疯狂的在家烧钱大戏。

曹炯芳,男,汉族,1964年5月生,湖南澧县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曾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2024年5月16日,曹炯芳受贿、滥用职权案,对被告人曹炯芳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扣押在案的全部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2016年5月,曹炯芳一手拿着湘潭市委书记的职务,一手疯狂地烧着钱。

这位书记为了“急于出显绩”、“争取尽快搞副省级”,明知湘潭政府的债务已经是风险预警级别的,却还是决定走违法融资的老路,推行了所谓的“精美湘潭两年行动”。

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指使市政府违规发出两个红头文件,让相关部门和平台公司通过PPP项目大肆违规举债。他甚至逼迫市人大常委会出具决议,给自己的违规行为“背书”。结果,湘潭就这样违规新增了435亿元的债务,把财政搞得不堪重负,城市里满眼都是33个烂尾工程。

曹书记知道自己这次是迈大步子扯到蛋了,私下里开始担心,“纪监委可能要来查我”。为了防止调查时无法解释清楚,他和老婆在家里开始疯狂烧钱,连美金和外币都不放过,全都化为灰烬。

同时,为了让自己平安“过关”,曹书记还真把自己搞得像拍电影一样,买了个葫芦镇宅,还请了高人到家中做法,拜观世音菩萨保佑。

真是讽刺,这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面对风险和灾难,也得寄希望于神佛的庇佑。他们也怕事,也要祈求平安“渡劫”。这种做法,属实可笑。

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茅台酒倒进了下水道,结果是遵义市背上了超过1000亿的外债;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在家里烧钱“清理”外币,湘潭市欠了435亿;再看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贪污受贿4.3亿,六盘水则是背负了1500亿的债务,并且留下了16个烂尾项目...这不就是一幅地方一把手在“举债经营”的旗号下,留给后人的烂摊子大赛吗?

后面的继任者们,这几年仿佛除了化债外,别无他事。他们的工作重心就变成了一个头号目标:化债。不难看出,最近这几年频繁爆出的“财政没钱了,罚款必须到位”的诸多怪异事件,其根源都是这个化债的老大难问题。

想当年,中央政府还能拨款,地方政府还能靠卖地、招商引资来补贴家用。那时候,投资一笔钱,还能挣点小钱,总算能把窟窿补上。但现在呢?国家号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房地产市场也不景气,卖地不易,直播行业虽然疯狂,但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现在的情况是,官、商、民,谁不是囊中羞涩?整个经济环境都在经历一场未曾预料的寒冬。这就是那些“举债经营”理念的直接后果——一场由贪腐、无效管理和短视政策共同编织的财政危机,最终由广大百姓来买单。

更加讽刺的是,当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忙着举债435亿、在家里焚烧现金时,湖南省的红网上却充斥着来自湘潭的教师和公务员关于拖欠绩效工资和公积金的怨声。今年4月,《南方周末》还发布了一篇名为《化解千亿地方债,湘潭的“自救”与“他救”》的文章,揭露了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看看遵义、六盘水和湘潭这些地方,它们位于贵州省和湖南省——这两个本就不算经济发达的省份。这些地区的地方主政领导,为了一己之私的政绩和升迁之路,盲目举债经营,而且还大肆贪污受贿。

结果,他们自己或许一时风光无限,最终却不得不面对牢狱之灾。而他们留下的那一大堆烂账,又要由无辜的地方百姓花多少年的时间来擦干净这些烂摊子呢?

这就是当前的现状,它不仅反映了个别官员的贪婪无度,也暴露了整个系统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普通百姓的极大不公。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