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轮穿梭、机械挥舞、港城繁荣,一幅幅干劲“满格”的生动图景跃然于渤海湾畔,蓝色引擎驱动迈向亿吨大港。

这是一条极具发展动能的产业链条,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以芳烃、丙烯产业为核心的石化产业集群,向世界展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链”布局 因“链”集聚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在山东蓝湾新材料有限公司内,一派火热与繁忙的景象,聚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内,一袋袋高纯度聚丙烯酰胺整齐排列,36万吨高吸水性树脂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我们目前在建的项目生产线共有7条,主要是以丙烯为原料打造丙烯下游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一条完整的丙烯下游产业链。”蓝湾公司行政副总王楠介绍说。

该项目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丙烯产业链由基础化工向新材料延伸的标志性项目,投产后可进一步延长开发区丙烯终端产业链条,加快开发区产业从传统化工向化工新材料转型。

“我们生产所需的原料,80%都可以通过管道实现园区内‘隔墙供应’,不仅降低了运输环节的安全环保风险,还加强了企业、项目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联合。项目投产后,每年的丙烯消耗量达50万吨左右,占到开发区丙烯产量的1/3,能有效平衡港区丙烯产能。同时,港区内就有大宗生产原料,每年可节省运费3000余万元。”王楠说。

据了解,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按照“集群化布局企业、集约化摆布项目、一体化完善配套”的思路,推动芳烃链、丙烯链等4条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向高端化跃升。以威联化学为龙头的芳烃产业链,PX产量80%作为原材料隔墙供应PTA生产,运营成本比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低13.81%,产品附加值提高8.37%。以中国振华、蓝湾新材料为代表的丙烯产业链,分别打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高吸水性树脂(SAP)”“丙烯——ABS”等子链条,形成了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隔墙供应、协同循环的局面,年产值超600亿元。碳四产业链上发展正丁烯、异丁烯、丁二烯以及芳构化产品,顺丁橡胶品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程塑料助剂、橡胶防焦剂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50%。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酰胺等13种产品,产能位列全球第1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企业串“链”成珠。

随着一个个强链、补链、延链、固链项目加快建成投产,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加速产业串点成链、聚链成势,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发展注入了强劲支撑。

循环联动 打造有机集群

在建链延链补链的同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做好大企业内部延链的“小循环”和企业之间隔墙供应、梯次发展的“中循环”,把企业的“物理集聚”变成项目之间的“有机集群”。

一是区内中循环。聚焦芳烃、乙烯、丙烯、碳四四大产业链,细化17个延伸方向,东营港按照生产装置互连、管道互通、原料隔墙供应的模式,在区内构建起项目产品、公用工程、能源资源循环使用的中循环。具体来说,四大产业链分别是: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芳烃产业链;以炼厂丙烯、丙烷脱氢、甲醇制丙烯等多元化原料为龙头,丙烯酸、丙烯腈、丙酮为重点方向,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酰胺、特种丙烯酸酯等功能性产品为特色的丙烯产业链;以炼厂碳四为原料向下延伸至正丁烯、异丁烯、丁二烯以及碳四芳构化等产品的碳四产业链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乙烯产业链。

二是企业小循环。东营港以原料“吃干榨净”“三废”近零排放为目标,在园区内深入推进“千企技改”,不仅提高了原油、水、电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实现了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

创新驱动 生产力新质变

发展路上,唯改革创新者胜。用科技锻造产业,对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增创发展新优势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化工中试基地内,生产稀土顺丁橡胶的中试如火如荼进行中。稀土顺丁橡胶主要用于轮胎制造,由于我国稀土顺丁橡胶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特别是高端稀土顺丁橡胶产品严重匮乏。因此,开发具有自主产权高性能稀土顺丁橡胶关键制备技术,对于我国合成橡胶和轮胎产业技术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以打造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化工产业集群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东营港建设了山东省高端石化行业唯一一家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不仅能助力解决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升全省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环境。共同体链接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孵化链接芳烃、乙烯、丙烯、碳四上下游企业42家,集聚场地、创业服务、人才服务、技术、资金、科学家、客户等10余个创新创业发展要素,培育合理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产业培育机制、人才招引机制。

海上的阳光,照耀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强链、补链、延链之路,产业优势与技术优势正在叠加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东营港高质量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

(记者 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