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宁成缺

来源|博望财经

又一家内地支付公司冲击港股。

近期,第三方支付机构富友支付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继连连数字后又一家冲击港股的内地支付公司。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按2022年的交易笔数计算,富友支付以12.9%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聚合收单市场中排名第一。

富友支付的上市之路颇为坎坷。2015年、2018年、2021年,富友集团及富友支付曾三次冲刺A股,均在辅导期内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富友支付近些年净利润和毛利率出现下滑趋势,其业务结构也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此外,富友支付还多次因合规问题被监管处罚。

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富友支付在递表前进行了巨额分红。这样的行为使得富友支付的上市之路更加迷雾重重。

01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90%,富友支付什么来头?

富友支付成立于2011年,具有央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同时公司还有中国香港及美国的支付牌照,为各类客户提供全面的数字支付服务和商业解决方案。

富友支付创始团队及中高层大多拥有中国银联、商业银行、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资深从业背景,也因此迅速在支付领域崭露头角。到2023年,公司完成了银联、网联、美国运通、VISA、万事达卡、JCB、Discover等主流卡组织的成员接入,并与超过60万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和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两大块,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从2021年至2023年,综合数字支付服务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持续稳定在90%以上。

从营收数据来看,富友支付在过去三年实现了快速增长。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达到了11.02亿元、11.42亿元和15.06亿元,营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90%。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支付行业的迅猛增长。据统计,中国支付市场的总支付额(TPV)从2019年的4029.4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143.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5%。据预测,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50.5万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2%。

根据招股书数据,从支付企业关键指标“总支付交易额”(TPV)情况看,该公司平台的年处理TPV由2021年的1.7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2.0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8%,平台的年处理交易数量由2021年的72亿笔增加至2023年的119亿笔,复合年增长率为28.6%。

自成立以来及截至2023年年底,富友支付TPV逾人民币13.6万亿元,完成了超过404.0亿笔支付交易。富友支付已经累计为大约430万名客户提供了服务,这些客户遍布零售、餐饮、金融等多个行业。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以TPV计算的全国数字支付提供商排名中,富友支付以1.7万亿的规模排在第10位,市场份额约0.8%。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银联,市场份额分别为40.7%、25%、8.4%。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2年的交易笔数计,富友支付在中国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聚合收单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12.9%。

值得一提的是,富友支付也在积极拓展境外支付业务,今年5月富友支付旗下子公司Mega Team与星展银行(香港)在新加坡、印度等市场就本地收款账户服务展开深入合作。

02

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富友支付再战港交所

在富友支付的高光时刻之下,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其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

据报告,从2021年至2023年,富友支付的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0.71亿元和0.93亿元,整体下滑了36.73%,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连续三年呈现下滑趋势,从30.5%降至25.2%,共减少了5.3个百分点。

富友支付对毛利率下降的原因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中国境内支付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境内支付服务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23.1%下降至21.1%。随着交易量增加,收单服务的佣金增加,作为加强渠道合作伙伴的定价策略的一部分,公司提高了若干渠道伙伴2023年佣金率。

而在跨境数字支付服务方面,该业务毛利率也由48.9%下降至2023年的36.3%,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不得不降低服务费并增加了佣金支出。

然而,除了经营业绩的疲软,富友支付在合规性方面更是面临严重挑战。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合规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富友支付在合规性方面多次出现问题,成为行业的反面教材。

从2014年因反洗钱不力被央行处罚,到202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点名批评,再到近年来多次因违反外汇管理规定、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被处以高额罚款,富友支付的合规性问题愈发凸显。

就在今年2月,富友支付因违反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予以没收违法所得17539.13元,罚款65万元。这一系列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富友支付的声誉,也对其上市之路构成了重大阻碍。

天眼查显示,从2017年至今,富友支付被行政处罚总金额达666.12万元。此外,截至目前富友支付共有313条司法案件,其中85.9%的案件身份为被告,近五年里2020年案件占比最大,达22.7%。

此外,富友支付还面临着贸易应收款项可收回性风险。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主要包括综合数字支付及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等。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底,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分别约为5490万元、7080万元及6300万元。如果客户在结算时延迟或拖延,将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盈利能力下滑不说,合规问题又成为拦路虎,富友支付的确很难让投资者对其未来抱有太大的信心与期待。

03

行业竞争加剧,清仓式分红引争议

富友支付在2023年实现了15.06亿元的营收和0.93亿元的净利润,和同行相比并不突出。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拉卡拉营收59.34亿元,归母净利润4.58亿元;嘉联支付营收约25.80亿元,净利润3.83亿元。

富友支付目前主要以境内支付业务收入为主,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富友支付境内支付业务收入为13.2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7.78%。然而,境内支付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不仅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巨头存在,银行也亲自下场开展数字化业务,这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有186家持《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提供商,其中一些公司在品牌、财务资源和客户基础方面拥有更强的实力,未来可能投入更多资源于服务开发和营销,提供低价或创新服务,从而侵占市场份额。富友支付没有大树依靠,竞争优势不强。

更糟糕的是,市场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热情在蚂蚁集团上市夭折后逐渐降温,而同类公司连连数字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即破发,更是加剧了市场投资者的谨慎态度。目前,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寥寥无几。

此外,富友支付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还面临中国证监会无实际控制人的质疑。天眼查显示,富友支付公司股权结构极为分散,持股96.4890%的是上海富友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但此公司拥有49名股东,其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富友号投资中心仅持股10.5274%。

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要求富友支付补充说明公司无实际控制人的依据和合理性等情况。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富友支付在递表前还进行了巨额分红。2021年至2023年,公司派息总额达到了2.85亿元,占三年净利润总和的91.6%。这种“清仓式”分红引发了市场的猜测,是否是为了让原有股东在上市前大额套现。

与此同时,富友支付近三年来估值未发生变化。自2020年至2023年,其估值一直维持在36亿元人民币。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未来业绩的担忧和不信任。

富友支付在上市路上已经努力了近十年,但净利润和毛利率的下滑、业务结构的缺乏竞争力、合规问题的频发以及上市前的巨额分红,都为其上市之路增添了重重困难。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让市场投资者对富友支付的上市前景充满了疑惑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