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渐浓、万物蓬发。从黄渤海上风电与光伏的蔚蓝交响,到胜利油田二氧化碳从工业尾气变身“驱油”功臣的绿色转型,再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蓬勃兴起,一幅幅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山东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之以恒推进,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传统产业蝶变,绿色动能澎湃

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山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拥抱变革,以“减量、整小、上大,减油、增化、延链”的战略导向,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效能提升,让传统产业焕新发展,蝶变新生。

行走在齐鲁大地上,传统产业“新”潮澎湃,令人眼前一亮。通过日照先进钢铁制造基地一期等项目的投产,山东加快钢铁产业向沿海布局,使沿海粗钢产能占比达到53%,有效降低了产业能耗和污染排放,促进了钢铁产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岛即发集团年产1000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平稳运营,整个过程不需一滴水;位于东营的中金岭南公司探索炼铜工艺“三段”变“两段”,实现节能20%以上;济宁龙拱港将海港理念引入内河港口,突破了磁钉定位导航限制,定位精度达2厘米以内……山东传统产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优质资源加速聚集,充满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新兴产业崛起,创新驱动未来

向“新”发力 ,山东的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如同朝阳般喷薄而出,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引擎。以海阳市为例,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展现了山东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雄心,更是“政府+链主+园区”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济南的蓬勃发展,不仅预示着产业集群的聚变效应,也凸显了龙头企业的引领力量。

着眼未来,以新促转。山东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中交出亮丽的“成绩单”:集中培育3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0家;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鹏辉能源储能电池等项目加快建设。

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发展

山东的绿色低碳之路,离不开数字化转型的赋能。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山东做乘法,以绿色化牵引数字化,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让绿色发展“心中有数”,给绿色转型装上智能“大脑”。

传统的炼钢高炉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黑箱”,让各工序的能耗控制成为难题。在山东九羊集团有限公司炼钢厂,高炉长出一双“眼睛”:通过浪潮云洲极数智能炼钢系统的实时推荐数据和数字孪生界面,“黑箱”被透明化,“经验炼钢”变“智能炼钢”,冶炼时间缩短8—10%,成为了生产效率与绿色低碳的双赢。

在青岛海尔科创生态园,车辆余位实时监测系统可让员工实现“零等待”通行;智慧门禁系统可在0.3秒内完成人脸识别无感通行;“楼宇大脑”能根据气象数据、室内外温湿度、人流分布等智能调节能耗……一个个智慧场景触手可及。不仅促进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更展现出数字赋能下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无限潜力。

系统性变革,绘就绿色蓝图

山东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而深入的社会经济系统变革。从胶东半岛核电站的建设,到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再到清洁能源基地的落成,山东在能源结构调整上的大手笔布局,彰显了其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坚定决心。无论是乳山市的零碳产业园,还是各地涌现的近零碳城市、社区,都证明了绿色低碳已成为山东发展的底色。

生态优美、环境安全,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内涵之一。山东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2023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连续第三年达到“30+”水平,优于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10%以上;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4.3%,超年度目标15.7个百分点。

逐绿前行,绘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向“新”发力,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向“质”而行,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山东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数字化转型为加速器,不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向着更加繁荣、绿色、智慧的未来迈进,书写着逐绿前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夏慧 曲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