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欧盟对中国电车加税政策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从去年10月首次调查行动公布,到现在已经过去7个多月。

本月13日欧盟将新关税对外公开,但面对欧委会公布的征税结果,美媒纷纷表示“大失所望”“难以接受”“故意纵容中国”

甚至有美国政客斥责如果欧盟不改变方案继续加征关税,美国将采取新的施压手段。

在他们看来中国被加税了但也“赢”了,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要从这份法案本身开始看,里面的具体内容提到:

临时关税从7月4日起加征,欧盟保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

没有在名单中的车企,一律取21%的数字作为关税起点,至于中国生产的外企电动汽车,欧盟仍在讨论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

法案最后还特别注明:如果和中国的协商没有进展,就按照该方案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看出,欧盟的姿态并没有放太高,尽管各方都知道去商议大概也不会有太多结果,甚至欧盟还会趁机提出条件。

但这只是一份临时关税,意味着他们今后还有上调或者下调的空间——

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反倾销事件中就是如此,双方进行了一年多的磋商,才基本敲定了加税幅度,当时欧洲对我们征税是接近50%的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欧盟对中国的税款也征收了,美国交代的“去依赖化”也做了。

可已经过去了两天,拜登政府都没有出面对欧盟表示肯定,美国媒体反而对此颇为不满,推测都是因为一个共同原因:

觉得欧盟税款征太少了,根本无法阻止中国汽车未来占领欧洲市场,相反这简直就是应付美国的一种差事。

就连上汽集团加征的38.1%这么高的关税,美国媒体也根本“看不上”,在他们眼中早就有理想的数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年4月底,也就是欧盟关税方案出炉前夕,美国著名咨询机构荣鼎公司就曾公开对欧盟提出“建议”:

任何低于50%门槛的关税,都阻止不住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倾销;

如果欧委会按照WTO规则,对中国加征15%到30%关税的话,最后难以达到效果。

荣鼎机构和美国政府颇有关系,所以这份警告也被认为是美方对欧盟的提醒:

加税即使不向美国的100%关税看齐,也不要低于50%的门槛,这是美国希望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美媒还义务性地帮欧盟算了一笔账:

中国比亚迪公司向欧洲出口的某款畅销车型的均价只需要2.5万欧元,如果欧盟对其加征30%的进口关税,结果变为3.25万欧元的购买价;

但欧盟目前可以和这种车性能相比较的品牌,基本上不低于3.8万欧元的价格,这种加税的效果根本不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媒还造谣中国之所以生产成本如此低,是因为采取补贴等“破坏市场规则的手段”,所以欧盟更加有义务对其进行高关税打击。

结果现在征税清单一出来,普遍的三种只有17.4%、20%和21%。

提出“建议”的咨询公司和煽动的美国媒体自然是大失所望,在他们看来这种加税幅度和预期相差太远。

这充分暴露了一个思想:

美国确实是见不得中国企业有任何“好过”日子的,现在还没有放弃让欧盟重新上调关税,达到自己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就这一结果,有俄媒分析人士认为是欧盟夹在中美之间做出的“两边都不得罪”的结果,也是他们现在唯一能给出的选项:

可以征税,但不能奔着中欧关系破裂的方向上征税。

所以欧盟初步制定了这一方案,有三个考虑点:

其一也就是最重要的,欧盟明白如果按照美国咨询公司的建议,以及美国政府暗示加征高关税的话,超过50%以上的税率几乎是封锁了欧洲市场,必然遭到中国的激烈反制。

这种反制不仅包括互相征税(一些欧盟国家在中国汽车利益很少,也不担心征收进口汽车关税),更有可能是全盘“贸易战”。

所以欧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税率基准上,中国即使报复也不会承担过多损失,这是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点是布林肯访问欧盟曾提醒过的,美国认为欧盟很多企业正“企图在敏感领域和中国达成合作”,美方将其抹黑解读为捆绑欧盟政策的手段。

例如比亚迪公司在欧洲设厂、中国很多电池厂商、零件厂商已经成为欧盟车企的“特供用户”,双方实际上是合作关系。

那么如果欧盟未来想继续发展电车和投产的话,对中国车企制裁就相当于自我锁死了后路,也有可能造成双方的合作断联,欧盟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点则是欧盟内部的反对声音,这点也很关键。

德国、匈牙利等一众国家早前就抨击了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认为对中国无需加征关税,征税唯一的结局就是害人害己。

欧洲一众和中国深化贸易的公司也担心波及到他们——一旦中欧发生贸易战,那么他们就成为“躺输”的一批企业了。

所以在这些强烈的不满声音施压之下,欧盟还是做出了一些让步。

但归根结底,欧盟还是对中国征税了,即使只征收10%的税也是不公平的行为,无论他们要考虑谁的利益,都不能建立在损害中国利益的基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美媒一再鼓吹加税之后还是中国“赚了”的说法,也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欧盟一旦这样做,除了让中国出口利益受损之外,更加打击的是欧洲对华车企经销商的信心,影响长远利益。

举例就是如果有企业想靠经营中国汽车获利,在加税之前可以放心大胆来做;

但现在他们必须顾虑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已经有了“敌意”,未来甚至可以进一步上调税率,自己承包的生意将会无人问津或是亏损。

而用户也担心欧盟未来采取更激进策略,如果购买了中国汽车结果企业倒闭烂尾,他们连售后的地方都没有,所以绝对不只是所谓的“加税”一样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中国电动车企股价飙升,外媒:欧盟加税后关注中国反应》观察者网

《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德总理朔尔茨再次表态,德国多个工贸协会发声》观察者网

《关税落槌前,欧盟秘密行动》Z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