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为一些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新京报资料图

眼下,高考放榜在即,如何填志愿、选专业成为不少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

今年两会上,“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成舆论热议的词汇。与之相对应,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非常快,这就使得如芯片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用工需求旺盛,出现结构性缺口。

德勤(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中国公司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我国当前数字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前,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与华为共同调研撰写的新版《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指出,预计到2025年,全国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与2018年华为《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中2020年人才缺口的预测数据(1246万)相比,2025年的人才缺口将扩大近1倍,形势严峻。紧缺意味着相关就业拥有更高的薪资和发展空间。

近几年,国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要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尽快弥补高技能人才的缺口。

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格外受到社会关注。以产引教、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促教,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一直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为例,其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遵循“以生为本,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办学理念,把“产教融合”融入了办学全过程。

从师资队伍、实训中心、专业课程、人才培养到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都在校企协同的框架内予以周全考虑。这样就打通了校企间的联通经脉,保证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流程,从而实现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缩小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鸿沟,真正培养出符合产业岗位需求、熟悉商务管理运作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拿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就业来说,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其学习内容直接对口各品牌大厂高薪职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带薪实习,表现优秀即有机会获得直通就业名额。而在实操层面,因为采用校企共同体模式、技术全面应用、理论配合实操,学生毕业即拥有岗位经验。

依托校企合作的优势,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软硬件设施方面都毫不逊色。其拥有最前沿的现代制造业教学设备、优秀的师资力量配置。学校创新师资双向流通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学校按照教师标准,从企业选拔能胜任专业实践课程的骨干教师和学生职业导师,同时,学校新招专业教师全部分批派往企业一线实践锻炼。

当然,学生进入学校后,如果有升学深造需求,还可通过专升本等升学通道,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水平。在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中,有着畅通的通道和保障机制,真正保证学生的利益最大化,实现“以生为本”。

产教融合的落地,还需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契合。一些职业院校扎根地方,借助政策红利和区位优势,为服务地方发展培养大量人才,成为践行产教融合、构建职业教育新格局的生力军。

2020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永川建设西部职教基地”。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拔地而起,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建设双城经济圈的国家发展战略中,贡献职教力量。

当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为一些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因为更侧重于应用型科目,和企业“基因”有相关性,也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很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可以说把握了时代黄金赛道。

还以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为例,其专业涉及智能机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能源装备技术和国际商务五大专业集群,正是重庆市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提能级”所需的紧俏专业。无论对传统及新兴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还是推进“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都有一席之地。而置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际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发展的背景下,其五大专业集群的未来空间更为开阔。

这类职业院校的发展,不仅关系一域产业升级大局,其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的丰富,也为全国职业院校建设,蹚出了道路。

作为产教融合的载体,职业院校是未来工匠的“赋能场域”,培养顶尖技能人才的摇篮。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职业学校脱颖而出,更多技能人才走出校园,为建设技能型社会贡献力量,成为新时代技能大军的一员。

撰稿 / 流水(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