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

揭阳文旅市场

节日氛围浓郁

揭阳龙舟频频出圈、屡屡登上热搜

既上央视新闻又登上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媒体

“揭阳龙舟文化”

“龙舟划出赤壁之战的感觉”等

网络相关话题多次登上抖音热榜

仅抖音平台共创话题短视频播放量超1.45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移动大数据预测,8日至10日,揭阳市游客稳步增长,外地入揭游客约52.14万人次,与2023年同比增长59.24%,过夜游客约26.95万人次,与2023年同比增长90.16%,游客过夜率约41.26%,与2023年同比提升18.47%。揭阳楼广场、揭阳古城核心区及东湖公园等成为节假日市区重点活动区域。“现场太燃了!龙舟文创集市各个摊位也都很丰富、有趣。”“端午节看一场扒龙舟,节味浓浓。”……网友们纷纷留言,“最近揭阳龙舟很‘出圈’,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精彩赛事。”在众多市民游客的点赞和好评中,我们看到了传统龙舟的文化魅力,感受到了揭阳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自信和时代脉动。

“广东揭阳的龙舟文化渊源流长,端午期间喜庆的气氛弥漫在龙船的呼啸声和观众的欢呼声当中,整个古城焕发出不一样的气质”。今年的端午节,揭阳龙舟还“划”上了央视,以《龙舟竞渡 多彩民俗 浓情端午·广东揭阳 在揭阳 过端阳 赛龙舟 爱龙舟》为题让全国观众看见激情四射、熠熠生辉的揭阳龙舟。同时,央视记者来到揭阳跟着市民学习包揭阳咸粽并品尝“头啖鲜”体验传统的揭阳味道。通过央视的镜头,全国人民都能感受到揭阳水乡人民的热情。

揭阳青年摄影师沈绵钺去年的“龙舟顺水”视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转发,今年的“揭阳西郊龙舟顺水”视频再次引发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视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官媒关注并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揭阳厚洋龙舟比赛更是被新华网、陕西都市快报、齐鲁晚报报道转载,称之为“龙舟界的赤壁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劈波斩浪,擂鼓开桨。端午节当天,“人保财险杯”揭阳市第二届龙舟民俗文化周之揭阳市第八届运动会暨第五届学生运动会群众体育组龙舟项目、揭阳市传统龙舟表演赛(主场)在榕江南河榕城区东湖公园河段激情开桨。南河两岸聚满了市民游客,有为亲朋好友呐喊打call的市民,有架起“长枪短炮”捕捉精彩瞬间的摄影爱好者,还有从周边地市专门赶来一睹龙舟风采的游客,现场氛围热闹欢腾。据统计,当天超过70万网友线上围观活动,超过20万人到场观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楚藩 摄

同一天,揭西县龙舟表演邀请赛在揭西县榕江水域同步进行。来自珠三角等地区的8支知名龙舟团队乘风破浪、同场竞技,献上一份“百舸争流荡榕江”的文化盛宴。榕城区厚洋村分会场、揭东区路篦村分会场、普宁市南溪镇分会场、揭东德中村分会场、揭东区池渡村分会场……端午期间,揭阳各县(市、区)、街道或村端午节期间自主举办龙舟竞渡活动,每一次划桨,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声呼喊,都传递着揭阳人民对于传承与创新的不懈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力子 摄

龙舟之乡,传承发展迸发活力

赛龙舟,亦称龙舟竞渡,早在2011年就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广东划龙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而明、清两代是广东龙舟竞渡的鼎盛时期,如今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广东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岭南龙舟文化。揭阳是岭南水乡,江河交错,水网密布,素有“水上莲花”“龙舟之乡”的美誉。赛龙舟活动作为揭阳端午节最重要的“标配”之一,相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史载也有400多年。悠久的赛龙舟历史,造就了揭阳独特的龙舟制造技艺。揭阳龙舟造型生动大气,龙首高昂,龙颈修长,龙尾高翘,龙身彩绘,威武俊秀,在潮汕地区首屈一指。揭阳赛龙舟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于2009年10月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力子 摄

传统和创新的完美结合迸发活力,龙舟文化的火爆,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潜力。而划龙舟延续至今持续火热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独特魅力,更在于宣传推广过程中的持续创新、注重体验。通过揭阳各地举办赛龙舟竞赛与表演相结合的民俗文化活动,揭阳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龙舟文化,更彰显了揭阳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揭阳市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一张闪亮的“龙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