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技术的突破是持续的。一个新技术能不能实现量产,并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不确定性很大。对技术进步的追求是无穷尽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

“对于技术、产品和市场,我们一直秉承着一种开放的态度。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终归我们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实现长远发展的道路。”日前,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技术的突破是持续的。一个新技术能不能实现量产,并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不确定性很大。对技术进步的追求是无穷尽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

6月13日至15日,SNEC 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举行。隆基绿能展出BC全场景系列产品,不仅包括最新推出的针对全球分布式用户的Hi-MO X6 Max系列组件,还有国内首展的Hi-MO 9。隆基绿能正不断完善BC产品矩阵,持续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更高性能、更低风险

“更高功率。”在李振国看来,这是Hi-MO 9的最大优势。市面上所有的产品都在追求高功率,这是由于高功率能促使光伏BOS成本(除了组件以外的系统成本)下降。“对于土地资源比较紧缺的区域来说,十分必要。这意味着同样的空间能安装的总瓦数更大,形成了额外的价值。此外,功率更高的组件发电量也更多。”

李振国认为,高性能的产品运行风险更低、可靠性更高。近年来,高温、大风、冰雹等特殊天气频现,市场上对组件稳定性的讨论越来越激烈。“一个新技术出来了,大家不仅关心它的性能提高了多少,更关注技术的升级迭代是否以安全性为代价。实际上,事实恰好相反。以工作温度为例,正是因为转换效率更高,更多的能量被转化成电子,Hi-MO 9组件的工作温度相比传统主流产品降低0.5摄氏度至1摄氏度。此外,由于其是单面焊接,没有焊线弯折,对边缘产生的影响小了很多,抗隐裂能力也更好。”

自去年9月公布BC技术至今,隆基绿能发布多个场景化组件新品。不论是Hi-MO X6 Max系列组件,还是Hi-MO 9组件,核心目的都是通过差异化创新来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构建BC技术“护城河”

现阶段,光伏产业正处在技术升级迭代期,各种技术百花齐放。“未来光伏技术到底往哪条路上走,TOPCon、异质结也好,BC、0BB也好,都是目前市场关注的重点。”李振国强调,“但要注意的是,与TOPCon、异质结不同,BC技术是指将正极和负极都做到背面,是一个平台性技术,可以叠加其他技术。简单来说,就是BC技术和其他技术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TOPCon、异质结、0BB,都可以和BC技术相结合,融合应用的效果还会更好。”

不过,相较于TOPCon,BC技术并非当前市场主流路线,其量产难度大、工艺要求高,对企业研发能力及制造水平有极高要求。

李振国深谙其道:“一个新技术走向市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只顾着一头往前冲。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也将其称之为‘护城河’。2017年,隆基绿能就已开始BC技术的研发,以及相关布局。比如,实现技术低成本化需要的装备研发、特殊专用材料的研发,同时还有专利的布局等。这些工作可能让我们的节奏没那么快,但正是这些工作,让我们的BC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条件。”

“不领先,不扩产。”这始终是隆基绿能坚持的原则。随着新技术的成熟,隆基绿能铺开了一张新的战略规划图。据透露,未来3年,预计隆基绿能单晶硅片年产能将达到200吉瓦,其中泰睿硅片产能占比超80%,BC电池年产能将达到100吉瓦,单晶组件年产能将达到150吉瓦。而Hi-MO 9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实现规模化量产。

市场选择基于转换效率

李振国多次强调,技术进步,首先看的是功率,其次看的是转换效率,而不是技术类型或路线。“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p型和n型产品,我们甚至可以说p型和n型的区别不存在。从拉晶到切片环节,p型和n型的区别其实是掺杂的变化,p型掺硼,n型掺磷。泰睿硅片又是一个新的掺杂。生产这些产品的设备和产线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而电池生产商也是可以兼容的。下游和市场在选择上主要还是依托于转换效率。”

“在过去的30年中,单晶硅电池理论转换效率不断突破,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更是突飞猛进。10年前光伏产品主流技术的转换效率是13%至14%,如今可以达到24%至25%。可以说,我们已经比较完美地完成了这一阶段任务。”李振国说,“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行走在推动光伏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光伏度电成本降低的道路上。如今,光伏已成为能源转型和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展望未来,李振国如此期许:“当前,在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光伏产品的转换效率取得了较大进展。比如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前两年国外机构的纪录是29.8%。去年,我们将这一纪录更新至33.9%。隆基现在又将这一纪录打破,创下了34.6%的新世界纪录。希望下一个10年,实现量产的市场主流产品的转换效率可以再增长10%,达到34%至35%的水平,继续成为能源转型的支撑性力量。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推进技术进步,让光伏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丨本报记者 董梓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