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抵抗周期。我们也可以管周期叫做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中产的劳动购买力下降

收入没涨,物价涨了,就会返贫。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有人支出增加(物价上涨),一定对应着另一些人收入上涨。

中产收入没涨,谁的收入涨了?

底层的收入涨了。

随着经济发展,催生出许多高附加值的工作岗位。从事这些岗位的人,收入相对高一些,成为了中产阶级。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高附加值的岗位越来越多,吸纳底层阶级成为中产。叠加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消失,进一步压缩了底层劳动者的供给数量,导致底层的收入上涨。

底层是蛋糕,中产是食客。食客趴在蛋糕上吸血。有一部分蛋糕摇身一变,成为了食客。蛋糕变小了,食客变多了,蛋糕就涨价了。

以前保姆五千一个月,现在八千。

以前油漆工二百一天,现在五百。

发达国家中产的劳动购买力比我们低许多。美国的中产雇不起保姆,装修自己刷墙。直观的感受,发达国家的中产,比中国的中产要穷。

这是美国的现在,也是中国的未来,劳动力成本相比中产的工资,将越来越贵。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比起过去,会明显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缺少未来的补贴者

国家划出一块地,卖给开发商,拿走土地出让金。

开发商贷款买下土地,盖好房子卖给中产。

中产贷款买下房子,债务从开发商转移到中产身上。

相当于中产把未来30年劳动的预期产值,一次性转移给了国家。

国家拿走了中产的产值,投入到基建、教育、医疗等领域。

说白了,全社会所有人享受到的福利和基础设施,有很大一部分,是现在的中产在买单。

这种模式是可持续的吗?

随着房地产行业过去二十年的井喷发展,未来的存量房源足够多,必然不会继续大规模土地出让。

现在我补贴了全社会,未来新一代中产却不会补贴我。

随着土地财政的逐渐落幕,财政吃紧,对于各种补贴的转移支付必然会缩减。

未来等待我们的,是通勤费用的上涨、子女学费的上涨、父母医疗费的上涨,是补贴减少之后各类被补贴服务的价值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资产贬值

中产最大的资产,是房子。

买房的理由除了居住需求外,更重要的是,中产认为自己买房的钱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

很显然,这个认知逐渐不成立了。

在中产把劳动兑换成房子时,是人口红利充足且房子供给不足的阶段;而等中产还完房贷之后,恰好是人口老龄化时代人口不足而房子供给过剩的阶段。

还完贷款的时候,房子的价值可能只等同于当时中产15年的劳动价值,相当于贬值了50%。

近几年买房的中产,在周期赶顶的时候接盘,在未来整个下行周期当中一直持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价不断下跌,而背负的债务要刚性兑付。最后获得了贬值的资产。

不要因为没有遭到裁员降薪而沾沾自喜。返贫,是这一代中产的宿命。